分享

如何在中国拍到900种鸟(燕雀科上)

 天童老僧 2023-09-17
Dickinson(2003)发表《 The Howard and Moore Complete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第三版,描述了分子遗传学研究之前燕雀科( Fringillidae 的构成,这份世界鸟种名录引用了 Sushkin(1924,1925)、Beecher(1953)、Bock(1960)、Ziswiler(1964、1965)和 Zusi(1978)的解剖学研究成果描述了燕雀科构成。
2012 年 Dario Zuccon、Robert Prys-Jones、Pamela C. Rasmussen、Per G.P. Ericson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上发表《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generic limits of finches( Fringillidae )》,该论文对 IOC 中燕雀科的分类修订有相当大的影响。

2017 年 Jean-François Ponge、Dario Zuccon、Marianne Elias、Sandrine Pavoine、Pierre-Yves Henry、Marc Thery、Eric Guilbert 在 Ecology and Evolution 上发表《 Ancestrality and evolution of trait syndromes in finches( Fringillidae ) 》。

Ponge(2017)的燕雀科系统发育树中,红色虚线部分来自 Zoccon(2012):

图片

  • 燕雀属( Fringilla )现存(IOC V13.1) 4 种,其中 2 种在中国有分布。
图片
图中红色虚线来自:

图片

01、苍头燕雀

种群规模上限 8 亿只成年鸟(IUCN 2018)。

15 个亚种中的 coelebs 边缘性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罕见。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次生林,成对或成群在树上和灌丛中、地上寻觅草子、果食、种子,繁殖期寻觅昆虫。

02、燕雀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2 亿只成年鸟(IUCN 2016)。

栖息于山区和平原的林地,成群活动,寻觅草子、果食、种子,繁殖期寻觅昆虫。

  • 拟蜡嘴雀( Mycerobas )现存 4 种,其中 3 种在中国有分布。

通常在燕雀科的研究中,只有白斑翅拟蜡嘴雀( Mycerobas carnipes )作为代表占个位,因此暂无法知晓 4 种拟蜡嘴雀之间的遗传关系。

03、黄颈拟蜡嘴雀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丰度差异很大,或常见、或局部常见、或罕见(Clement 1999)。

栖息于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桦树林、栎林、林线以上的杜鹃灌丛和矮树丛中,单独或成对灌木或树上寻觅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浆果、幼芽、嫩叶、昆虫。

04、白点翅拟蜡嘴雀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不常见(Clement 1999)。

栖息于高山灌丛、竹丛、草地、甚至到冻荒地带, 也见于松杉、针阔混交林、落叶乔木林,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浆果、幼芽、嫩叶、昆虫。

05、白斑翅拟蜡嘴雀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或局部常见(Clement 1999)。

2 个亚种中的 carnipes 局部常见于中国西南部。

栖息于高山沿林线的冷杉、松树及矮小桧树之上,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浆果、幼芽、嫩叶、昆虫。

  • 锡嘴雀属( Coccothraustes )现存 1 种。
以前锡嘴雀属包括黄昏锡嘴雀黑头锡嘴雀,后来它们拆分出去成了黄昏锡嘴雀属Hesperiphona )。 
06、锡嘴雀
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2200 万只成年鸟(IUCN 2016)。
 6 个亚种中的 japonicus 在福建和台湾,其它地方均为繁殖于东北的 shulpini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林及人工林,单对或成小群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 蜡嘴雀属( Eophona )现存 2 种。
07、黑尾蜡嘴雀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丰度差异很大,或常见,或局部常见,或罕见(Clement 1999)。

2 个亚种中的 migratoria 繁殖于东北,sowerbyi 繁殖于中部、东部。

栖息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林和人工林中,成群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08、黑头蜡嘴雀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甚常见(Clement 1999)。

2 个亚种中的 magnirostris 繁殖于东北地区东部,越冬于华南,局部常见。

栖息于低山至平原的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单对或成群活动,寻觅昆虫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 松雀属( Pinicola )现存 1 种。

09、松雀

种群规模下限不低于 400 万只(Rich 等人 2004)。

8 个亚种中的 kamtschatkensis 不常见于东北。

栖息于山地森林以及尤喜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 灰雀属( Pinicola )现存(IOC V13.1)8 种。
系统发育树来自:
图片

图片

10、褐灰雀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Clement 1999 )。

5 个亚种中的 uchidai 在台湾,ricketti 在云南西部东至福建,nipalensis 在藏南、藏东南。

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和林缘及杜鹃灌丛,单独或成对活动,寻觅树木、灌木的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草籽、植物芽苞、嫩叶、花蕾,繁殖期寻觅昆虫。

11、红头灰雀

单型种,在其分布区域内普遍常见(Clement 1999)。

夏季栖息于高山和河谷茂密的松、杉林等针叶林中,冬季下降至中低山和沟谷地带的阔叶混交林或杂木林及林缘地带,寻觅松树、杉树、灌木等树木和草本植物种子种子、果实,昆虫、蜘蛛。

12、灰头灰雀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道,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但在锡金和不丹非常罕见(Clement 1999)。

栖息于亚热带高山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草甸及裸岩,成对活动,寻觅树木和草本植物种子、果实,昆虫、蜘蛛。

13、台湾灰头灰雀

拆分自灰头灰雀,HBW/BirdLife、IUCN 不接受台湾灰头灰雀为独立种。

14、红腹灰雀

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7000 万只成年鸟(IUCN 2018)。

10 个亚种中的 cineracea 不常见于东北和华北北部。

夏季栖息于山地白桦林和次生林区,冬季栖息于低山针阔混交林缘和平原的杂木林中,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 红翅沙雀属( Rhodopechys )现存 2 个种。
2006 年 Guy M. Kirwana、Phil W. Atkinsonb、Arnoud B. van den Bergc 、Hadoram Shirihaid 在 Bull ABC 上发表《 Taxonomy of the Crimson-winged FinchRhodopechys sanguineus:a test case for defining species limits between disjunct taxa? 》,基于形态学,将原赤翅沙雀拆分成了非洲红翅沙雀红翅沙雀

15、红翅沙雀(赤翅沙雀)

单型种,种群规模上限估算为 220 万只成年鸟IUCN 2016)。

罕见于新疆西部(吉木乃县,或许是去的人少)

栖息于生长有稀疏植物的岩石荒坡、山顶和山边岩石灌丛草地以及半荒漠地区成群活动,寻觅植物的种子和果实。

  • 沙雀属( Coccothraustes )现存沙雀蒙古沙雀 2 个种。
有鸟类学者建议拆分成 2 个属,蒙古沙雀可能属于蒙古沙雀属( Eremopsaltria ),参阅 2005 年 Guy M. Kirwan & Steven M. S. Gregory 发表于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的 《 A new genus for the Mongolian Finch Bucanetes mongolicus(Swinhoe 1870)》,沙雀蒙古沙雀的分化时间已经超过了 250 万年(Ponge 2017)。
16、蒙古沙雀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

局部常见于中国北方的荒漠地区。

栖息于山区干燥多石荒漠及半干旱灌丛,成群活动,寻觅野生植物的种子、嫩叶、芽苞、花蕾和果实、麦粒。

  • 赤朱雀属( Coccothraustes )现存 1 种。

17、赤朱雀

原来属于朱雀属,基于 Zuccon(2012)的论文,被调整到赤朱雀属中。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在其分布区域内稀有且鲜为人知(Clement 1999)。

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开阔地区的灌木丛中,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 红眉金翅雀属( Callacanthis )现存 1 种。
18、红眉金翅雀

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局部常见或罕见(Clement 1999)。

漂鸟或迷鸟于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

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夏季繁殖于高海拔的山地和丘陵森林中,冬季则栖息于低海拔的山脚林缘,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

  • 金枕黑雀属( Coccothraustes )现存 1 种。

19、金枕黑雀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丰度差异较大,或常见、或局部常见、或罕见(Clement 1999)。

不常见于藏南、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

栖于高山落叶阔叶林,单对或成小群在杜鹃丛及竹林的林下植被或地面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种子和昆虫。

  • 暗胸雀属( Coccothraustes )现存 1 种。
20、暗胸朱雀

原来属于朱雀属,基于 Zuccon(2012)的论文,被调整到暗胸朱雀属中。

单型种,种群规模未知,在其分布区域内常见(Clement 1999)。

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松柏林、矮灌丛和高山草地上,单对或成对活动,寻觅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昆虫。

燕雀科(上)鸟类拍摄难易程度:

红眉金翅雀:漂鸟或迷鸟,★★★★★。

赤朱雀:稀少,在瓦屋山和峨眉山均有固定活动点,找到还是需要运气,★★★★。

红翅沙雀:见到人不多,或许是专程去找的人比较少,★★。

苍头燕雀:新疆西北的漂鸟,人品不太差,问题不大,★★。

金枕黑雀:每年姜家寨中海拔观察点有那么几天很容易见到,★★。

松雀、红腹灰雀、黄颈拟蜡嘴雀、白点翅蜡嘴雀:不那么常见的,★★。

红头灰雀:不怕人,但至少要去藏南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