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00537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18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附答案:

2021 年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C       2.C       3.D      4.B       5.A 

  6.B       7.A       8.A      9.C     10.D

11.C     12.B     13.C     14.A     15.D 

16.D     17.B     18.D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
21.BCE   22.ABC  23.ACE  24.ABCD   25.BC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 分。

26.文学研究会:1921 年7 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人。其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小说月报》基本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刊。

27.《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 年发表戏剧作品,可视为他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真正起点。作品展示了上海一幢普通弄堂房屋的横断面,通过五户人家的灰色而压抑的充满矛盾、痛苦的生活,反映了上海这个畸形的社会中的一群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出一个时代。

28.“现代派小说”的真正产生是刘索拉1985 年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也是第一部成功的“现代派小说”。语言特征为“黑色幽默” ,表现人类普遍的荒诞性。代表还有徐星的《无主题变奏》、莫言《红高粱》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

29.答:

(1)善于细腻地描写景物。或工笔细描,或白描写意,或运用想象、联想,或借助比喻、通感,由景生情,融情于景。如《荷塘月色》。

(2)语言华美,修辞繁复。语言清幽、清秀、秀丽、隽永。

30.答:

(1)作品釆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2)用诸多生活的片断来表达“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批判性主题。

(3)结构上采用辅助性手法,如设置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陈白露、金八等,加强戏剧结构的整体性。

31.答:

(1)作品描写了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我军军长沈振新、梁波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以孟良崮战役为重点,形象概括了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守为战略进攻的历程。

(2)还叙写广阔的军旅生活风情,增加了小说的容量,拓宽了军事文学的视野。

32.答:

(1)《浮躁》是从宏观的角度,较全面地显示出城乡改革所面临的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文化心理方面的重重障碍。《浮躁》看起来是封建家族势力与农民改革者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书写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特征:浮躁。

(2)作品主人公金狗是一个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描写了新一代农民与封建宗法势力的斗争以及在改革大潮中面临的多重历史使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3 分,共26 分。

33.答:

(1)吴荪甫是一位民族资本家,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的英雄。

(2)他身上具有进步性和反动性、果敢性和妥协性等多重特性,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他具有资本主义管理知识和开拓期资产阶级的性格与气魄,他的理想是在中国发展民族实业,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的缚,最终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他也曾表现出、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以及大胆的气魄和有远见的管理能力,但他身上又深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经济计划连连受挫,公司也面临倒闭的危险。作品还描述了吴荪甫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中所体现出的反动性和在家庭生活矛盾中体现出的封建性。

(3)吴荪甫的形象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反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与侵略,期待着民族自强,但另一方面,又对工人阶级和农民运动满怀仇恨;一方面不满国民党的无能统治,同时又要依靠反动力量去帮其维持秩序、镇压工人运动。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吴荪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他的色厉内荏与外强中干,也决定了他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

(4)吴荪甫的事业悲剧,是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的一个缩影,显示了作者对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性质和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结果。吴甫的形象及其失败命运,形象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更昭示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4.答:

(1)注重意象选取和形象创造。特别注重采用独特、生动、具体可感而又丰富底蕴的意象,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得以形象化地表述。艾青诗歌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感受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2)注重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有机融合。如《旷野》中的“雾”的描写,诗人并非止于对外界自然光、色的敏锐感觉,而是融入了主观感情,使旷野中的色彩有了象征意义,引起人们丰富联想。

(3)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提倡诗的“散文美”,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诗歌中不仅意象纷呈,而且容纳了大量现实生活的细节,辅之以有规律的排比和反复,造成了和谐的节奏与回荡的旋律,呈现出音乐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