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老年女性不可忽视“盆底危机”

 mxb08 2023-09-18
图片
图片

盆底脏器脱垂是指盆腔底部的肌肉、脏器脱出于阴道内或阴道外。老年时期是脱垂的高发期,严重时甚至要手术切除脏器。

图片

盆底脏器脱垂主要与妊娠、分娩、衰老密切相关。女性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及胎儿逐渐增大,对盆底支持结构的压力逐渐增强,导致盆底肌力量逐渐减弱或盆底肌受损;阴道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及结缔组织处于过度拉伸的状态,受到一定损伤。如果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或者急于锻炼盆底功能,反而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

图片

(网络配图)

很多盆底问题是年轻时妊娠、产后发生了损伤,只不过很多女性没有太注意。女性怀孕后,子宫逐渐增大,胎儿及附属物重量逐渐增加,持续压迫盆底,加上激素水平的变化,盆底肌肉、韧带等组织逐渐出现慢性损伤,分娩过程又进一步加剧了盆底组织的拉伸、损伤。

图片

(网络配图)

老年女性盆底肌肉组织松弛,肌膜韧带的纤维组织减少,导致盆底的支撑力不足,如果合并长期便秘、咳嗽,长期腹压增高,更容易导致子宫和阴道“掉下来”。另外,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举重,以及产后康复不佳都可能会导致子宫脱垂。

盆底脏器脱垂发病率高,但公众知晓率低。临床上,自发前来就诊的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不多,通常是因为其他疾病来就诊从而发现该病。

相关数据显示,大于60岁的妇女中盆底脏器脱垂的发病率接近25%,也就是说,在60岁以上女性中平均每四位就有一位患有盆底器官脱垂。然而,许多妈妈由于羞怯而错过早期可防可治的时机,拖延而导致更严重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极度影响生活质量。很多患者因为害怕咳嗽、打喷嚏时找不到厕所不愿外出,不愿参加社交活动。因此,盆底功能障碍又被视为一种“社交病”。

盆底脏器脱垂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口肿物脱出,可伴有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具体表现为,外阴肿物脱出,严重的时候不能还纳;排尿次数增加、排尿困难、留在膀胱的尿量增加,部分患者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增加心理负担,导致情绪紧张,还可能间接导致高血压;便秘,会进一步引起肠梗阻、月经紊乱等疾病;腰骶部酸痛及性功能障碍;宫颈和阴道壁因脱出后,与衣裤摩擦,而发生溃疡出血。

患有盆底脏器脱垂并不可怕,只要通过精准的评估和积极的康复治疗,是可以避免和改善盆底脏器脱垂的。以现在的医学技术,对盆底损伤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让严重的情况有所减缓,减少大小便失禁的痛苦,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

图片

(网络配图)

通过一系列的问诊及相关检查,根据每位女性盆底脏器脱垂的病因和生理病理结构制订治疗方案,常分为手术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凯格尔盆底肌训练和电生理治疗。部分患者可通过减肥、戒烟、改变饮食习惯等方式干预。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失败后,可尝试通过药物治疗减少漏尿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但一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盆底肌训练有效率可达50%以上,但技巧不易掌握,且需要持续较长时间的训练,很多患者不愿坚持。电生理治疗可通过红外线成像技术发现尿失禁的机理,针对不同患者的机理给予不同频率和脉宽的电刺激,与传统电刺激治疗相比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图片

(网络配图)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依从性差或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尿道中段悬吊术、盆底生物力学重建等。

手术治疗可以做到个性化、精准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超声、磁共振以及尿动力学等检查结果,辅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而手术不仅可以解决漏尿这一症状,还可以将盆底肌脏器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减少复发概率。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3年 第0968期
编辑丨李家华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