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快到了,也是气血最“正”的时候,坚持3忌4宜,帮助补气养血

 老张话健康 2023-09-19

秋分马上就到了,到了秋分,阳光几乎直射赤道,这个时候昼夜几乎一样长,同时,秋分正好居于立秋与立冬的中间,这正好是秋天的一半,所以,秋分也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空气变得很清爽,阳光温暖,气温从夏天的38度降到28度左右,不热不寒,所以,人们在秋分后要多到室外亲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美意,心情也会变得大好。

相信很多人都在秋分这一天玩过“竖鸡蛋”的游戏,这一天是气血最“正”的时候,这个时节如果能够坚持3忌4宜,帮助补气养血:

一,坚持做到“3忌”

1、忌贪凉

秋分过后,早晚温差加大了,如果人们不懂得忌贪凉,就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腹部特别容易受到寒气侵袭。

所以,这时候人们要忌贪凉。平时不要穿露脐装,撤掉夏季用的凉席,在床头准备一床薄被子,睡觉时要将腹部盖上被子,保护好腹部。

2、忌大汗淋漓

秋天的气候是比较干燥的,这时候体内的津液非常宝贵,因为津液可以润秋燥,避免上火。而想要护住津液,就要忌大汗淋漓。

有些人觉得秋天不热不寒适合运动,有些人就会大量运动,经常大汗淋漓,但是汗液也是身体的津液,过度运动就会造成津液耗损,气血流通就受到影响了。

3、忌过量进补

秋天进补是一种习俗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将各种滋补品拿出来,比如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等,可有人发现,刚吃没几天嘴上就长溃疡,上火起泡了。

其实按现在的饮食标准,人们摄入的营养是比较好的,所以没必要额外吃补药。

二,坚持做到“4宜”

1、宜喝补气血汤

秋分之后,对于体寒虚弱的女性来说,可以每周喝3次补气血汤,养生效果好。这道汤所用到的食材是平时很常见的,有红枣、枸杞、桂圆、生姜、鸡蛋,还可以适当加入红糖块。

这些食材都是有益身体气血的,女性朋友可以在秋冬季节经常用它们搭配着煮一碗汤喝。只是,值得提醒的是,大家要选择土红塘块,就是原材料只有甘蔗的红糖,无别的化学添加物,每次取一小块土红糖块,就可以使补气血的作用更胜一筹。

2、宜吃黑桑葚干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桑树是一种特别长寿的树种,而桑树结的果子是桑葚。黑桑葚中的黑紫色就来源于它所富含的花青素。

桑葚的尝鲜期短,大多是吃黑桑葚干,而桑葚干中的膳食纤维多,有助于通便。中医也认为桑葚干可以养阴养血,因为黑桑葚干酸酸甜甜的,吃进嘴里口水就会增加,其实这就是一种养阴、养血的表现。黑桑葚干可以用来泡酒、煮粥、泡水喝,都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3、宜刺激背部

①晒背——秋天阳光温暖,可以在下午四点左右背部朝向阳光,让阳光肆意洒在我们背部,轻轻闭上眼睛享受日光浴,中医也把晒背称为“天灸”。通过晒背,能让膀胱经、督脉得到滋养,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部的五脏六腑,可以起到养血、补气的作用。

②轻撞背部

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大约保持30厘米的距离,全身放松。上身适当向前面倾斜,下背部略微向后面突出,然后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要适中,在撞击反作用力下使身体恢复直立。

每次撞击100次,刺激背部经络,帮助提升身体阳气,调节内脏,保持气血流通顺畅。

③艾灸背部

艾草是天然的纯阳之物,中医认为背为阳,它是人体督脉与膀胱经的循行之处,如果在秋分时节经常艾灸背部,可以借助艾叶的纯阳热力与药力共同作用于背部,激发体内阳气,平衡阳气,疏通气血,使人体保持健康。

建议大家选择陈年艾灸条,点燃后,整个家里都充满着艾香味,能让艾灸发挥出最优的的效果。

4、宜补水

秋分后,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就要防止邪燥入侵身体,秋天干燥,秋分时节更要重视补充水分。多补水不只是多喝温开水,还有皮肤的保湿,经常泡脚等。

在人们的脚底也有很多穴位,通过热水的刺激可以激活它们的功能,活络全身气血。每天晚上9点,烧一壶热水,加入艾草、姜、红花、花椒等天然补气养血的食材,煮开待水温至45度就可以泡脚了。

总之,秋分时节注意保养好身体,能够让自己在冬天更温暖也能少生病,但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家对于以上的“3忌4宜”要坚持做到,这样效果才更突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