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籍要点分享 | 童蒙止观-散点笔记

 Jamiuw 2023-09-19
昨日,突然想到“颠沛感”这个词。
一些人会因为这种感觉无法集中精力做好该做的事情。总觉得自己在无限期地“出卖”自己。导致的是焦虑与混乱。判断力被瓦解。自信心逐渐丧失。最终陷入无底深渊。
古人说的“身安则道”强调的便是身心的安定,将“颠沛感消除,方能专注于“自身之道事有所成。
想要修习身心的安定,不妨看一看《童蒙止观》。

图片

△pic-@林曦的小世界

《童蒙止观》是一部关于“静定”的经典书籍,由隋代重智顗大师所作。侧重于教会我们如何练习静坐方法与止观智慧,书中有可遵照依循的操作性,语言精炼,朴实而又情真意切地告诉你,该怎么做,便能享受到心灵的安宁,得到静定的滋养。
要点:
一  | “动静俱失,不昏及散”,已是大部分人的日常状态。没办法安静下来的人,一团散乱的人,也同样没法在需要打起精神时,很好地调动起自己。
所以动静皆是能力。而修习止观的本质便是一种方法论。
如果本来能够做到如如不动,哪里还需要休“止”?没有所谓的“颠沛感”何须再花费精力让自己所谓的“定下来”呢。正是因为暂时地,我们远离了那种内心稳定的状态,失去了基本的定力与观照能力,所以才需要借由某种方法,去改善,去重新获得。
二 | 去除遮蔽我们明净本性的障碍,所谓“五盖”。衣服脏过,但还可以洗净,所以首先找回自信。
三 | 欲望是人之常情,要正视欲念,批判性的去对待世间的色、声、香、味、触,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舍弃这五欲。故而要调和自己,了解自己欲与厌,与自己保持良性的互动。耐心体察,不宽不急,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衣食住行。
四 | 以病与药的关系做比喻:吃药并不是让我们获得另外一种状态,而是回到原本的健康。“止观者乃假名字”,真正的具足圆满状态,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只是那些已经在修习中有所得的人,希望将自己的获益传导给众人,所以才为我们指明了这样由止观后获得定力与智慧的方法。
五 | 定力,好比一个玻璃罩子,把火苗罩起来,智慧便放出光芒。定力与智慧、止与观相辅相成,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只鸟的两个翅膀。独轮车很难开动,一只翅膀的鸟儿无法起飞。专修定力难免落入愚昧,视野狭窄,偏学智慧则容易狂妄,心生傲慢。唯有将稳定性与敏锐度达到平衡,这样的实力才是智慧的显现。
六 | 说易行难。方法摆在那里,要不要去实践,要不要去坚持,坚持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应当时时刻刻反省。重在理解过程即结果。


如  意


字_筝

编辑_筝

出品 | 只深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