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聊正式内容之前,我自己的直播例会备课方式有一点变化。之前都是用一款叫做幕布的软件进行观点与材料的整合。这一次开始,我直接备在PPT里面了。首先,采用ppt备课,可以给我一个很好的暗示,我应该更加认真准备,给家长上课,其实与给学生上课一样,也需要精备。再次,为今后更多的输出与分享,做好最直接的准备,下一次要分享了,ppt都现成做好了,直接拿来用就是了,最后批量美化一下。物质奖励其实也是一种表扬与激励的方式,只是物质奖励更为直接,可能从效果上来看,也最容易看得出来效果。对于部分家长,尤其喜欢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奖励,吃大餐、买玩具、旅游等等。只要孩子要学、肯学、向上,家长花一点钱都是愿意的。但是物质奖励一定好吗,可以一直用吗?估计一些家长也有感觉,让孩子养成一个小习惯,一开始物质奖励很好用,但是越到后面,孩子觉得无所谓。教育心理学家德西(Edward L. Dec)让一些大学生做智力难题。第二个阶段,分组,一组做题还是没有奖励,一组有奖励。研究者让这些大学生休息,休息的时候可以自由活动。结果就在第三阶段,你猜哪些大学生又开始重新做题。可能你已经猜到了,那就是之前没有得到过奖励的学生在休息时段继续做题。当一个人进行开心的活动时,你个他外在奖励(也就是物质奖励),会减少他持续做这个事情的内在动机。显然在实验中,得到奖励的学生,内在动机发生了偏移,变成了得到具体奖励,而不是获得做出题目的成就感。而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内在动机保持得很好,没有外部奖励的对等交换,他们坚持到了最后。所以为什么有的孩子你不说也肯学,很自觉、自律,最关键因素孩子保持了良好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一个孩子克服重重困难、持续前景的重要力量。那问题来了,既然内在动机这么重要,真的连一点物质奖励都不能给吗,你看看网上多少物质奖励让孩子们眼花缭乱,多少学校致力于创新物质奖励形式,比如开学有送猪肉、甘蔗、水桶的。真的要用,也不是不可以,那就需要把物质奖励与孩子的内在动机进行强有力关联。孩子啊,这一次你考试考得很好,妈妈给你买一个乐高玩具。孩子,期末复习阶段,妈妈看到你每天用心复习,特别是把错题摘录下来反复理解,好几次都复习得很晚(努力),看着就辛苦,你一定也休息一下(共情)。不过,努力总会有回报,这一次考试就是一个证明(结果),妈妈给你买了一个乐高玩具,刚好在接下来休息时段可以拿出来玩玩,放松放松。这里的关键,不是因为孩子考试考得好,而给孩子可高玩具。这里的乐高玩具,变成了一种调味剂、一种肯定剂,是放松用的。如果跟孩子说,你考好我给你买玩具,孩子那边的感受就是妈妈在乎的是我的成绩,而不是我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