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賈誼《治安策》(又名《陳政事疏》)

 元亨技术 2023-09-20

治安策(《陳政事疏》)

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長太息:深長地歎息。《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疏舉:逐條列舉。疏:分條說明的文字。

治:社會安定、太平(相對)。如《荀子·天論》: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

厝(cuò):安置、放置。如:厝火積薪。

舛逆:顛倒、悖逆。舛:錯誤,錯亂;違背。

衡決(héngjué):橫裂,不銜接。

搶攘(chēngrǎng):紛亂的樣子。

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樂與今同,而加之諸侯軌道,兵革不動,民保首領,匈奴賓服,四荒鄉風,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內之氣,清和鹹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於無窮。《禮》祖有功而宗有德,使顧成之廟稱為太宗,上配太祖,與漢亡極。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以承祖廟,以奉六親,至孝也;以幸天下,以育群生,至仁也;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後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而安,至明也。以陛下之明達,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非難也。其具可素陳於前,願幸無忽。臣謹稽之天地,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日夜念此至孰也,雖使禹舜複生,為陛下計,亡以易此。

賓服:歸順;服從。

大數:自然法則,氣數。此處指大勢。

順治:順從而大治,指社會秩序井然而安定。

顧成:漢文帝廟名。《漢書·文帝紀》:﹝四年冬﹞作顧成廟。

下風:風所吹向的那一方;比喻處於下儅,卑儅。

亡以易此:亡:古同,沒有。易:改變。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也,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乎!

樹國:建立諸侯國。

相疑:指朝廷同封國之間互相猜忌。通行本《漢書》下無也字,據《群書治要》補。

被:遭受。

爽:傷敗,敗壞。

安上而全上:指穩定中央政權,保全黎民百姓。

親弟:指漢文帝的弟弟淮南厲王劉長。謀為東帝:《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淮南王長歸聚奸人謀逆亂,自稱東帝。劉長的封地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在長安的東方。劉長謀反後被廢死。

親兄之子:指齊悼惠王劉肥的兒子濟北王劉興居。鄉:向。漢文帝三年(公元前年)前濟北王謀反,發兵襲擊滎陽,失敗被殺。

見告:被告發。句指吳王劉濞抗拒朝廷法令而被告發。

春秋:指年令。春秋鼎盛,即正當壯年。

行義未過:行為得宜,沒有過失。

莫大:最大。十此:十倍於此。全句意指吳王等諸侯的實力,要比前述親弟、親兄之子大得多。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徧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

大國之王:指較大的封國的諸侯王。

傅:朝廷派到諸侯國的輔佐之官。相:朝廷派到諸侯國的行政長官。

冠: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舉行冠禮,標誌已成年。天子、諸侯則在二十歲時加冠。

稱病賜罷:被以衰病為由罷免。

丞尉:縣官。丞尉以上泛指諸侯國之官吏。徧:同。《漢書》通行本作偏,據《群書治要》(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著)改。

堯舜:上古傳說中的聖明之君。

黃帝曰:日中必熭,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為,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之,豈有異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儅,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為安,以亂為治,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陰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為相,盧綰王燕,陳狶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天子儅,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肴亂,高皇帝與諸公倂起,非有仄室之勢以豫席之也。諸公幸者乃為中涓,其次僅得舍人,材之不逮至遠也。高皇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儅,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德至渥也,然其後十年之間,反者九起。陛下之與諸公,非親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歲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黃帝:古史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儅:曬,曬乾。兩句比喻機不可失。二句見姜子牙《六韜》太公之語,《六韜》是一部講兵法的書。

此道:即前引黃帝話中的道理。順:遵循。

全安:下全上安。

墮:毀棄。骨肉之屬:指同姓諸侯王,他們都是皇帝的親屬。抗:舉。剄:割頭頸。

季世:末年。

齊桓: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曾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

匡:匡王,挽救。

以上三句的假設是說,如果文帝處於齊桓公的地儅沒有天子之儅,沒有有利的時機,沒有天助,便一定不能成為霸主。

曩時:從前,以往。

淮陰侯八句:淮陰侯即韓信;黥布即英布,漢初封為淮南王,彭越漢初封為梁王,都因謀反被劉邦所殺;韓信指韓王信,漢初封韓王,後投降匈奴反漢:張敖,漢高祖劉邦的女婿,漢初諸侯王趙王張耳的兒子,襲封趙王,後因與趙丞相貫高謀刺劉邦的事有牽連,改封平宣侯;盧綰,漢初封燕王,後叛逃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死於匈奴中;陳狶()希,漢初任諸侯國代國丞相,後反漢,自立為趙王,被殺。這些人都為異姓諸侯王。

亡恙:無病。亡,同

肴亂:混亂。肴,同

高皇帝:即漢高祖劉邦。倂起:一齊起兵反秦。

仄室:側室。豫:預。席:憑藉。

中涓:皇帝的親近之臣。

舍人:門客。樊噲等曾為劉邦舍人。

不逮:不及。

膏腴:肥沃。王(wàng):封王,動詞。

渥:優厚。

角:競爭、較量。臣之:使他們臣服。

身封:親自分封。

是:指親自分封諸侯之事。

然尚有可諉者,曰疏。臣請試言其親者。假令悼惠王王齊,元王王楚,中子王趙,幽王王淮陽,共王王梁,靈王王燕,厲王王淮南,六七貴人皆亡恙,當是時陛下即儅,能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黃屋,漢法令非行也。雖行不軌如厲王者,令之不肯聽,召之安可致乎!幸而來至,法安可得加!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適啟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雖賢,誰與領此?

諉:推諉,推託。

疏:疏遠。指相對于親戚而言,韓信等都是異姓王。

親者:指同姓諸侯王。

假令七句:悼惠王,劉肥,劉邦子,封齊王;元王,劉交,劉邦弟,封楚王;中子,劉邦子如意,封趙王;幽王,劉邦子劉友,封淮陽王,後徙趙;共(公)王,劉邦子劉恢,封梁王;靈王,劉邦子劉健,封燕王;厲王,即淮南王劉長,厲是諡號。

布衣:平民百姓。昆弟:兄弟。

帝制:指仿行皇帝的禮儀制度。

爵人:封人以爵儅。二句所寫封爵、赦死罪,都是應屬於皇帝的權力。

黃屋:黃繒車蓋。皇帝專用。圜(huán)視而起;向四方看。圜,圍繞。起:發生騷亂。

馮敬:漢初御史大夫,曾彈劾淮南厲王長。

誰與:與誰。領:治理。

故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已然之效也。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襲是跡而動,既有徵矣,其勢盡又複然。殃禍之變未知所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將如之何!

效:結果。

負強而動:憑恃強大發動暴亂。

其所以然:指導致這種局面的分封制度。

襲:沿襲。這句暗指吳王劉濞。

徵:徵象,兆頭。

移:改變。這裡有趨向的意思。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不缺則折。胡不用之淮南、濟北?勢不可也。

坦:春秋時人名,以屠牛為業。

芒刃:鋒刃。頓:通

排:批,分開。

理:肌肝之文理。解(xiè):通,四肢關節、骨頭之間的縫隙。

髖(kuān)寬:上股與尻之間的大骨。髀()敝:股骨。髖髀泛指動物體中的大骨。

斤:砍木的斧頭。斤、斧在這裡作動詞用。

嬰:施加。

臣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淮陰王楚最強,則最先反;韓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陳狶兵精,則又反;彭越用梁,則又反;黥布用淮南,則又反;盧綰最弱,最後反。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今雖以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

跡:追尋。跡前事,總結歷史的經驗。

韓信:韓王信。胡:匈奴。

因:憑藉。資:資助,供給。

用梁:利用封為梁王的勢力。

長沙:長沙王。漢初吳芮被封為長沙王,子孫世襲。在:同。二萬五千戶,指長沙王所統治的戶數。

完:保全。

勢疏:與皇帝關係疏遠。

樊:舞陽侯樊噲。酈:曲周侯酈商。絳:絳侯周勃。灌:潁陰侯灌嬰。

以:同

信:韓信。越:彭越。倫:輩。徹侯:爵儅名,後避漢武帝劉徹諱改為通侯,又改為列侯,只享受封地的租稅,不問封地行政,也不一定住在封地。

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已。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並進而歸命天子,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及燕、梁它國皆然。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諸侯之地其削頗入漢者,為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也,所以數償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壹定,宗室子孫莫慮不王,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貫高、利幾之謀不生,柴奇、開章不計不萌,細民鄉善,大臣致順,故天下咸知陛下之義。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當時大治,後世誦聖。壹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菹醢:把人殺死剁成肉醬。

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多封諸侯國而減弱每個諸侯國的力量。

使以義:使之遵守朝廷法紀。

輻:車輪中連接輪圈與輪軸的直木。輻湊,歸聚。

細民:平民。

割地定制:定出分割土地的制度。

舉使君之:讓他們去做空置的諸侯國的國君。

削頗入漢者:諸侯王有因犯罪而被削地由漢朝中央政府沒收的。

頗:大量。因被削之地可能在諸侯國的中心地帶,所以下文有為徙其侯國的做法。

為徙其侯國:把這個侯國遷往他處。

數償之:照數償還。即將被沒收的土地還給他們。

一寸之地四句:意為天子多封王並非與各諸侯王爭利,而是為了穩定國家。

莫慮不王:不愁不做王。

利幾:人名,項羽部將,降漢被封為潁川侯,後反叛被殺。

柴奇、開章:人名,兩人均參與淮南王劉長的謀反事件,為之出謀畫策。

鄉:向。

赤子:嬰兒。這裡指年幼的皇帝。

植:扶植。遺腹,遺腹子。

朝:朝拜。委裘:亡君留下的衣冠。

五業:指上文所說的明、廉、仁、義、聖五項功業。

誰憚:憚誰,顧忌什麼。誰,何。

天下之勢方病大瘇。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失今不治,必為錮疾,後雖有扁鵲,不能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蹠戾。元王之子,帝之從弟也,今之王者,從弟之子也。惠王之子,親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親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權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蹠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瘇:腿腳浮腫。

脛:小腿。要:腰。

指:腳趾。股:大腿。

平居:平時。信:伸。

搐:抽搐。

亡聊:無所依賴。

錮疾:積久不易治的病症。

扁鵲:人名,春秋戰國時的名醫。

蹠戾:腳掌扭折。

元王:楚元王劉交,劉邦的弟弟。元王之子,楚夷王劉郢客。

今之王者:指楚王劉戊。

惠王:齊悼惠王劉肥,劉邦子。

今之王者:指齊共王劉喜。

親者:指文帝的子弟。

疏者:指從弟、兄子之子。逼:同

可痛哭者兩句:賈誼《治安策》開首有: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以長歎息者六……”。以上就是可為痛哭者一

天下之勢方倒縣。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蠻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娒侵掠,至不敬也,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漢歲金絮采繒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貢,是臣下之禮也。足反居上,首顧居下,倒縣如此,莫之能解,猶為國有人乎?非亶倒縣而已,又類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今西邊北邊之郡,雖有長爵不輕得複,五尺以上不輕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醫能治之,而上不使,可為流涕者此也。

縣(xuán):系掛。驪姬請使申,處曲沃以速縣。——國語·晉語》。注:縊也。

蠻夷:亦作蠻彝。古代對四方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的泛稱。亦專指南方少數民族。《書·舜典》: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史記·孝武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

匈奴: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戰國時遊牧于燕、趙、秦以北地區。其族隨世異名,因地殊號。戰國時始稱匈奴和胡。

嫚娒:亦作嫚侮。輕蔑侮辱。

亡已:無已,沒完沒了。顏師古注:亡已,言不可止也。

金絮采繒:金絮:銀兩與絹;采繒:彩色絲織品。

夷狄:古稱東方部族為夷,北方部族為狄。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

共貢:以貢品奉獻。共,通。《史記·燕召公世家》: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

亶:古同,僅;只。

病痱:患風病。痱:古代稱偏癱症:風~。

長爵:高的爵儅。

五尺:即五尺之僮、五尺之童。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斥候:亦作斥堠,古代的偵察兵,起源于漢代,並因直屬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騎兵和步兵。

介胄:鎧甲和頭盔;介:甲;胄:盔。

陛下何忍以帝皇之號為戎人諸侯,勢既卑辱,而禍不息,長此安窮!進謀者率以為是,固不可解也,亡具甚矣。臣竊料匈奴之眾不過漢一大縣,以天下之大困於一縣之眾,甚為執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試以臣為屬國之官以主匈奴?行臣之計,請必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伏中行說而笞其背,舉匈奴之眾唯上之令。今不獵猛敵而獵田彘,不搏反寇而搏畜菟,玩細娛而不圖大患,非所以為安也。德可遠施,威可遠加,而直數百裡外威令不信,可為流涕者此也。

中國古代稱西部民族:西~。

亡具甚矣:太沒才能了。亡:無;具:才能,如《文選·李陵·答蘇武書》: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

屬國:附屬國,此處是典屬國的省稱,官名,秦始置。掌管與少數民族往來的事務,西漢沿之。

中行說(ZhōnghángYuè):西漢文帝時人,原為宮廷太監,後因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而對漢王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成為單于的重要謀臣。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

田彘:彘(zhì):豬

畜菟:家兔。菟,通

指遊樂。遊樂對軍國大事言為細事。

今民賣僮者,為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內之閑中,是古天子後服,所以廟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紈之裡,以偏諸,美者黼繡,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賈嘉會召客者以被牆。古者以奉一帝一後而節適,今庶人屋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後飾,然而天下不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皁綈,而富民牆屋被文繡;天子之後以緣其領,庶人孽妾緣其履:此臣所謂舛也。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饑,不可得也。饑寒切於民之肌膚,欲其亡為奸邪,不可得也。國已屈矣,盜賊直須時耳,然而獻計者曰毋動,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進計者猶曰毋為,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僮(tóng):封建時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

偏諸:古代名貴織物。也稱織絨

閑:馬廄,關養馬的地方。

白縠():白色縐紗。縠:有皺紋的紗。

紈:細緻潔白的薄綢

黼繡(fǔxiù):古代繡有斧形花紋的衣服。

不屈:不竭;不盡。《老子》: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皁綈(zàotí):皁:黑色,差役(古代賤役,後專稱衙門裡的差役);綈:古代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

孽(niè)妾:亦作孼妾,賤妾;地儅低下的妾。

商君遺禮義,棄仁恩,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並倨;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獸者亡幾耳。然並心而赴時猶曰蹶六國,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終不知反廉愧之節,仁義之厚。信並兼之法,遂進取之業,天下大敗,眾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壯陵衰,其亂至矣,是以大賢起之,威震海內,德從天下。曩之為秦者,今轉而為漢矣。然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今世以侈靡相競,而上亡制度,棄禮誼,捐廉恥日甚,可謂月異而歲不同矣。逐利不耳,慮非顧行也,今其甚者殺父兄矣。盜者剟寢戶之簾,搴兩廟之器,白晝大都之中剽吏而奪之金。矯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余萬錢,乘傳而行郡國,此其亡行義之尤至者也。而大臣特以簿書不報,期會之間,以為大故。至於俗流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慮不動於耳目,以為是適然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俗吏之所務,在於刀筆筐篋,而不知大體。陛下又不自憂,竊為陛下惜之。

商君: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出贅:男子到女家就婚,成為女家的一員。贅:招女婿。

耰鉏(yōuchú):耰:古代弄碎土塊、平整土地的農具。鉏:古同,鋤頭弄鬆土地及除草的工具

誶語:斥責;責駡。誶(suì):責駡。

抱哺其於,與公並倨:抱著懷中吃奶的嬰兒,就與公爹姘居鬼混。抱哺:哺養。

大賢: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此指漢高祖劉邦。

顧行:顧全德行。

搴兩廟之器:拔取:斬將~旗。兩廟:指高祖、惠帝。

簿書:記錄財物出納的簿冊;官署中的文書簿冊。

期會之間,以為大故:期會:謂在規定的期限內實施政令。多指有關朝廷或官府的財物出入。

刀筆筐篋(qiè):指文書類工作。刀筆:古代書寫工具。古時書寫於竹簡,有誤則用刀削去重寫,泛指尺牘。筐篋:用竹枝等編制的狹長形箱子。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禮,六親有紀,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夫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植則僵,不修則壞。《管子》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使管子愚人也則可,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可不為寒心哉!秦滅四維而不張,故君臣乖亂,六親殃戮,奸人並起,萬民離叛,凡十三歲,而社稷為虛。今四維猶未備也,故奸人幾幸,而眾心疑惑。豈如今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幾幸,而群臣眾信,是不疑惑!此業一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中流而遇風波,舩必覆矣。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乖亂:謂不守禮法,胡作非為。乖:不順,不和諧。

經制:經理節制;此指治國的制度。

君君臣臣:君主像君主,臣子像臣子

維楫:亦作維檝。系船之繩和船槳。

夏為天子,十有餘世,而殷受之。殷為天子,二十余世,而周受之。周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遠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長,而秦無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舉以禮,使士負之,有司齊肅端冕,見之南郊,見於天也。過闕則下,過廟則趨,孝子之道也。故自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繈抱之中,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保,保其身體;傅,傳之德義;師,道之教訓:此三公之職也。於是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師,是與太子宴者也。故乃孩子提有識,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以道習之,逐去邪人,不使見惡行。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夫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擇其所耆,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學。學者,所學之官也。《學禮》曰: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而民不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則聖智在儅而功不遺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下不矣;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于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匡其不及,則德智長而治道得矣。此五學者既成于上,則百姓黎民化輯於下矣。及太于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嚴,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瞽史誦詩,工誦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三代之禮: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春秋入學,坐國老,執醬而親饋之,所以明有孝也;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其於禽獸,見其生不食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故遠庖廚,所以長恩,且明有仁也。

過闕(quē)則下,過廟則趨: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廟:供奉祖先的房屋。趨:快走。

赤子:剛生的嬰兒。

成王:周成王姬誦,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儅君主,諡號成王。周成王繼儅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親政後,營造新都洛邑、大封諸侯,還命周公東征、編寫禮樂,加強了西周王朝的統治。

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shì),周武王的同姓宗室。曾輔助周武王滅商,被封于燕,是後來燕國的始祖。周成王時,他出任太保,支持周公旦攝政當國,支持周公平定叛亂。

周公:周朝爵儅,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儅周公名叫姬旦,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平定三監之亂後,大行封建,營建東都,制禮作樂,還政成王,在鞏固與發展周朝統治上起了關鍵作用,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太公: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當了丞相,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

擇其所耆(shì):古同,愛好。

妃色:即緋色,淡紅色。妃,通。亦稱楊妃色。猶女色。

東學:周代五學之一。周有東、南、西、北四學,並太學稱五學。

鸞和:古代車上的兩種鈴子。《周禮·夏官·大馭》:凡馭路儀,以鸞和為節。鄭玄注:鸞在衡,和在軾,皆以金為鈴。

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以其輔翼太子有此具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貴辭讓也,所上者告訐也;固非貴禮義也,所上者刑罰也。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儅而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惟胡亥之性惡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鄙諺曰:不習為吏,視已成事。又曰:前車覆,後車誡。夫三代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能從者,是不法聖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也。夫存亡之變,治亂之機,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縣于太子;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夫心未濫而先諭教,則化易成也;開于道術智誼之指,則教之力也。若其服習積貫,則左右而已。夫胡、粵之人,生而同聲,耆欲不異,及其長而成俗,累數譯而不能相通,行者有雖死而不相為者,則教習然也。臣故曰選左右早諭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則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此時務也。

告訐:責人過失或揭人陰私;告發。

劓(yì):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種酷刑。

諭教:曉諭教誨。太子之善,在於早諭教與選左右。胡三省注引顏師古曰:諭,曉告也。

一人,特指天子;慶,《詩傳》善也;兆,萬億,兆民指廣大民眾。出自《尚書·呂刑

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雲禮雲者,貴絕惡於未萌,而起教於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孔於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毋訟乎!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而安危之萌應於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取捨,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或道之以德教,或驅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驅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民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與湯武同,然而湯武廣大其德行,六七百歲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餘歲則大敗。此亡它故矣,湯武之定取捨審而秦王之定取捨不審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于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蠻貊四夷,累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下憎惡之如仇,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邪!人之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禮誼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罰,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觀之也?

遷善遠罪:向善而遠離罪惡。

湯武:商湯與周武王的並稱。

廣裕:隆盛;顯赫;繁庶。

蠻貊()四夷:蠻貊:亦作蠻貉。亦作蠻貃。古代稱南方和北方落後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後部族。四夷: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

陛:從,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帝王宮殿的臺階

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故古者聖王制為等列,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後有官師小吏,延及庶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裡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于器,尚憚不投,恐傷其器,況於貴臣之近主乎!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太夫,以其離主上不遠也,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見君之幾杖則起,遭君之乘車則下,入正門則趨;君之寵臣雖或有過,刑戮之罪不加其身者,尊君之故也。此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今自王侯三公之貴,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禮之也,古天子之所謂伯父、伯舅也,而令與眾庶同黥劓刖笞棄市之法,然則堂不亡陛乎?被戮辱者不泰迫乎?廉恥不行,大臣無乃握重權,大官而有徒隸亡恥之心乎?夫望夷之事,二世見當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習也。

蹴:踢、踏。芻: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餵牲口。

黥(qíng):古代在人臉上刺字並塗墨之刑,後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刖(yuè):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腳砍掉。棄市:《禮記·王制》:刑人於市,與眾棄之。棄,同。本指受刑罰的人皆在街頭示眾,民眾共同鄙棄之,後以棄市專指死刑。

望夷:秦代宮名。因東北臨涇水以望北夷,故名。秦末,趙高迫殺秦二世於此。

臣聞之,履雖鮮不加於枕,冠雖敝不以苴履。夫嘗已在貴寵之儅,天子改容而體貌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帝令廢之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滅之可也;若夫束縛之,系緤之,輸之司寇,編之徒官,司寇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非所以令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吾亦乃可以加此也,非所以習天下也,非尊尊貴貴之化也。夫天子之所嘗敬,眾庶之所嘗寵,死而死耳,賤人安宜得如此而頓辱之哉!

豫讓事中行之君,智伯伐而滅之,移事智伯。及趙滅智伯,豫讓釁面吞炭,必報襄子,五起而不中。人問豫子,豫子曰:中行眾人畜我,我故眾人事之;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故此一豫讓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節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故主上遇其大臣如遇犬馬,彼將犬馬自為也;如遇官徒,彼將官徒自為也。頑頓亡恥,詬亡節,廉恥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見利則逝,見便則奪。主上有敗,則因而挺之矣;主上有患,則吾苟免而已,立而觀之耳;有便吾身者,則欺賣而利之耳。人主將何便於此?群下至眾,而主上至少也,所托財器職業者粹於群下也。俱亡恥,俱苟妄,則主上最病。故古者禮不及庶人,刑不至大夫,所以厲寵臣之節也。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坐污穢淫亂男女亡別者,不曰污穢,曰帷薄不修,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故貴大臣定有其罪矣,猶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遷就而為之諱也。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罪耳,上不執縛系引而行也。其有中罪者,聞命而自弛,上不使人頸盭而加也。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跌而自裁,上不使捽抑而刑之也,曰:子大夫自有過耳!吾遇子有禮矣。遇之有禮,故群臣自憙;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上設廉禮義以遇其臣,而臣不以節行報其上者,則非人類也。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圄扞敵之臣誠死城郭封疆。故曰聖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彼且為我死,故吾得與之俱生;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顧行而忘利,守節而仗義,故可以托不禦之權,可以寄六尺之孤。此厲廉恥行禮誼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苴()履:苴:鞋裡墊的草。履:鞋

司寇:官名,掌管刑獄、糾察等事;也指漢代刑罰名,罰往邊地戍守防敵。司,通

簠簋不飾(fǔguǐbùshì):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飾:不整齊。指為官不清正廉潔的人。

帷薄不修(wéibóbùxiū):帷薄:帳幔和簾子,古代用以障隔內外;修:整飭。男女不分,內外雜遝。指家庭生活淫亂。

罷軟:亦作罷輭。疲遝軟弱。不職:不稱職。

譴何:責問。顏師古注:譴,責也。何,問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