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江阴土话(11)---“庹”tuo和“沰”duo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庹”和“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时候跟着外婆和她的闺蜜老太婆逛街,遇到乡下进城偷偷卖麻绳的,她的闺蜜老太婆想买,可是卖的人没有皮尺,老太婆也没有,急得老太婆想拖着三寸金莲回家取尺,我外婆大嗓门一喊:“嗷!也算笨格!用手一量勿是一样格?”说着外婆上前用手拉开绳子,嘴巴里念念有词:“一庹两庹三庹”的,不一会和卖绳的已经谈好价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事情就这样办完了,我稀奇这个一庹倒是蛮灵个,就地取材,以身作尺,且效果非常好。

小时候比谁的住房大小,几个小伙伴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个小伙伴不声不响,双手伸展了在两家房屋墙上一量,立见分晓,用的仍然是这个字。只是不知道这个庹怎么写的,那个时候也想不到。大了以后学会了各种量词,也再想不到这字了,即使用,也可以用托来代替,

所以,一直以来就不知道庹字怎么写,有一次看见有人姓庹的,不认识这字,一查字典,竟然发现了这个庹字就是外婆量绳的庹,喜出望外,要紧记下。庹,量词。是指两手左右伸直时两手之间的距离,《越谚》注解:“两臂横量绳数曰一庹两庹。”而且念起来就念tuo(托)。看来这句的的刮刮的江阴话还是外来语了,一定是中原文化的产物,吴地人把它用上了。

小时候还有一句量词只会说不会写,而且用得极广,那就是普通话说的滴字,江阴话念duo的那字,小时候看见女孩哭就要说:“一duo眼泪,一duo鼻涕,装腔作势又想驼作人?”另外买了一瓶眼药水,问大人:“点几duo?”今天外出游玩,不小心手被割破,大人回家询问,自己要紧掩饰:“哎呀,勿碍,一共滴着几duo血哇!”这些个duo字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最后无可奈何只好用滴来代替,但总感觉达不到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后来买了那本《简明吴方言词典》,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叫沰,它还有一种古体写法是沰字的石字外面包一个方框,可惜这字电脑里打不出来了,幸亏还有个沰字可以替代。沰也是典型的吴方言,在标准的普通话里没有详细的注解,普通话念tuo(托),汉语词典里是赭石颜色、红褐色的意思。另外一个注解非常简单,大概就是顾及了吴方言的意思了,因为注解里已经改为和吴语一样的读法,念duo了。《简明吴方言词典》里说得很清楚:“沰:量词。滴的意思。”古书《集韵.铎韵》一书中注解:“沰,滴也”。有趣的是,我们江阴自己的书里,竟然也专门说到这沰的解释:《民国江阴县续志.方言》中也有沰的说法:“落雨之声曰滴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