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街--- 江阴老城回望之五十六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江阴老城回望

大街

大街

读澄品乐

                        今天人民路鸟瞰图

    写了那么多的老城回忆,似乎总有什么遗忘掉似的,一个人总是不着不落的,想来想去,要么还是大街没有写?江阴大街对那个时代的江阴人来说,就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苏州的观前街,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其实陆陆续续已经写了不少大街的文章了,况且有那么多热爱江阴的人士此前已经写了不少的大街,所以,心里就不想再多浪费大家的时间了,但这样的不着不落好像没完没了的,而大街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在我记忆的深处竟然越聚越多,越聚越清晰起来了,于是,有了今天这篇大街的回忆。

                      宋代城池图上的大街

    江阴大街起码在南唐就已经形成了,宋代的城池图上从江阴军衙起一直到文定坊、永安桥头,一条像模像样的大街巍然耸立,其中的军衙就是后来的县衙,最为繁盛的大市就是今天的澄江福地步行街,而外城的文定坊就是今天的文定路一带,大街之长可见一斑。明清时的大街东面稍微的缩短了一点,就是今天的东门大桥那里,这样的格局一直保持到解放。

                        1911年时的江阴大街

1951年的时候,江阴大街依然是这样的格局,只是分成了六条街来称呼她了,从西起,分别是西大街、司马街、虹桥街、新民街、新生街、东大街,那时的大街并不宽大,和如今的许多江南古镇风貌大致差不多,我小时候从西大街出来就一直埋怨我们的西大街怎么就不如司马街、虹桥街宽的,更不如大街来得气派,而且地上的路也是老旧的石板街,不像司马街到大街上的黄石路显得派头,尽管我特别不喜欢那样硌脚疼的路,后来才知道,以前的大街和我们西大街是一样一样的,只是因为西大街那里的县衙搬到学政衙署以后,这里就冷落下来了,在历次马路改造升级中搭不上车而耽搁下来了。

            顾之翔提供的六十年代江阴大街手绘图

其中大街最大的一次改造,恰恰是我出生前后的1960年,从虹桥头到东门桥,进行了天翻地覆般的改造,大街两侧的门面全部拆掉,难怪我一直纳闷,江阴大街怎么一点老街的腔调也没有的?所有的房屋就老博文堂有点老房子的味道,就老图书馆有点民国建筑的风范,那更高级一点的吴汀鹭故居因为掩映在高墙和大树里面,我们根本看不见所以也不知道。所有的商店都是非常的简陋,所以就那假三层的百货大楼已经是大街上庞然大物,稻香村的门脸已经算是经典漂亮的了,原来江阴大街是最困难时期建造的产物,难怪芙蓉饭店缩在县政府的对面那么畏畏缩缩的一点点大,连个门头也不像样的。

                      八十年代人民路老照片

倒是从胜利路开始往东去的那一组房子比较庄重,从被称为“庆丰会”的风雷五金商店起,一路过去的向阳旅社、红霞理发店、红旗药店(致和堂药店)百货大楼、人民银行、饭店加食品公司肉墩头都明显比对面的澄百、供销社、杂七杂八的小商店来得大气得多。

             六十年代人民中路北侧街面照片

    所幸我们那时候并不知道江阴大街是这样改造的,况且我们所在的时代,商品和这样的建筑也是匹配的,倒也没有什么突兀,再说大上海的建筑也不是小小江阴可以去比拟的,所以也就服气了,心安了,也就慢慢喜欢上这里了。不过说心里话,相比书店往东一段的繁盛,我还是更喜欢老博文堂周边的商圈,特别是虹桥街一带的商铺还蛮有点特色的,从虹桥副食品商店起往东,挺有点像我上海阿姨家门口的南京路平安大戏院周围的商铺的,店不大,倒是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的。

                    人民路虹桥路口老照片

我那时当然最喜欢大街上的新华书店、红星电影院、老博文堂小百货店、百货公司,这些我都专门列出来写了,其实,那时的新华书店旁边的新成文具店我也特别喜欢,门口两侧还有广告橱窗的,店虽不大,但里面的东西却是琳琅满目,都是我们喜欢的文具用品。县政府对面缩进去的芙蓉饭店虽然有点畏畏缩缩,但烧出来的饭菜倒也不错,因为地方小了,没有门面,一长溜的平房就成了大厅,吃面的、喝酒的,或者干脆往里拐进去黑鸦鸦的大厅,那是摆酒席的大桌。为了做生意,他们有时干脆在大门外摆摊设点,我曾因父命去这店里买过笋㸆鮰鱼去孝敬我的三公公的。

                          人民路老照片

    东去的老的澄百商店倒没有印象了,七十年代新建的二层楼的澄百倒是记忆深刻,开业时人山人海,里面的商品超过了对面的百货大楼,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家都去澄百买东西。

澄百对面的红霞理发店是我小时候去得最多的理发店,一方面当然是父亲基本都在这里理发,带着我也跟着在这里理发了,尽管小时候家附近有许多这样的小理发店,我都喜欢跑到这里来,二是大,四排的理发座位,都是当时的豪华的可以转动升降的椅子,每次小不点的我坐上去,理发师就会转动摇臂将我升起来,感觉特好,我还特别喜欢闻这里的洗发水的味道,听这里吹风机的声音。

    人们有秩序地坐在门口的长条凳子上排队理发,理发师是很喜欢帮我理发的,说我头型好,有一次店里参加理发比赛,理发师选择我作为模特,享受了这一辈子唯一的一次免费高级理发。其实男小孩子的头再高级也就如此,比光头好点罢了。

                  七十年代江阴城理发店老照片

    东去的红旗药店和百货公司就不说了,那时东面还有一肉墩头,是食品公司直属的门市部,小时候我经常到这里买大肉骨头,好像城里的肉墩头就这里可以买到,为了要买这样的肉骨头,我总是凌晨天不亮就在门口排队等候了,这里的开门大概是最早的,其他地方都是黑鸦鸦一片,这里已经是灯火阑珊,食品公司那高个的师傅似乎认识我了,知道我拎了个大号竹篮又是来买肉骨头的,大概也知道我是某某人的儿子,所以当有熟悉人不排队抢先一步去收掉所有肉骨头的时候,那高高的师傅就会说:“你好意思的?人家习格老早进来排队的,小人哇!做得出格!”然后用大剁刀帮我斩好,硬是从大人的篮子里抢出一半分给了我,我一直很感激这位仗义的高高白白的叔叔的。


                   人民路向阳旅社附近照片

    向阳旅社和金都照相馆的门面有趣的,一左一右完全一样的门脸,一个门偏东,一个门偏西,遥遥相对好像一对夫妻一样,门面不大而且显得局促,我很少去里面,高中时三个要好同学拍合影去金都二楼拍过照片。

                   六十年代人民路老照片

   往东过了高巷,似乎这里有个一泉浴室的,后来这里建造了大楼,恢复了一泉浴室,生意兴隆,再前面是江阴第一招待所,那个一点也不像宾馆旅社的招待所,就是缩进去的两家大户人家的两石库门和高围墙,里面的房间也就是江南的大户人家腔调,大有点像今天非常高档的江南民宿,要么民宿的概念就是从一招发起的?

                           青果路人民路口老照片

大街到了这里就差不多了,到了70年代,东门桥堍下又开出来一家不小的百货公司,记得那一年抢购铝锅,我曾在这家店一口气买了三只“洋锅子”,一直用到我大学回来,还没用掉。哦,初中时我最要好的同学余华的妈妈就是这店里工作的,阿姨一口外地话,小时候去她家待我们非常热情客气。这里大概就是大街最东面的商店了。

                        江阴东门桥附近的老照片

    哦,不能忘记这店的西面有一家非常有名的服装厂———长江内衣厂,中学我要好同学的哥哥在这里工作,后来还做了厂长,那时候厂里生产的衬衫假领头非常有特点,特别的挺括,穿在绒线衣里面就像穿了一件高档的白衬衫,其实里面是寒酸的棉毛衫,也算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件趣事。后来厂里又出了“宝兰”牌衬衫,紧张时还要找同学的哥哥去批才买得到,穿在身上比“金利来”衬衫还漂亮。这个厂里还出了两个市领导,其中吴新雄市长还做到国家正部级的领导。

              高巷口拆除老照片

虹桥街往西到了我上县中读书的时候开始发生变化了,先是那条已经不像样子的市河被仿佛一夜之间不知道从哪里拉来的黄石给填掉了,然后率先行动的是红星电影院以及随后的电影院附近商圈,接下来,往东去市河位置全部被石块填掉了,出现了一条新的七高八低的大路,这倒让我们兴奋起来,上大街就从文亨桥那里的弄堂出来直插新建的红星电影院,然后沿着这新路一直走到刚刚在兴建的文化馆大楼那里拐上大街,而且那一段时间,这条路上菜场竟然不知道怎么也赶过来凑热闹的,从文化馆到南菁中学后门每天人头攒动,县城周围的菜农仿佛闻到了浓浓的商机,都一下子涌到了这里,形成了江阴规模最大的临时小菜场,我感觉好像是故意安排大家来踩踏新路的,因为不久,坑坑洼洼的路就被人群踩平了。倒是方便了一阵每天买菜的我了,每天从这里走过,看看原来只能够在河对岸看到的人家后门,现在就在眼皮底下挺新鲜的。

                七十年代新建人民中路上的小菜场

而原本缩在里面的新建的文化馆似乎要逐渐取代新华书店离开后的位置,先是在那不成市中心样的水果店西墙开设了《江风》黑板报专栏,经常变着法的提供百姓喜欢的内容,我经常看见我叔叔在做我做了许多年的黑板报事情,感觉特别好笑,怎么老师也做这样的事情?后来文化馆又开设了许多文化活动,特别是四人帮粉碎以后的日子,这里竟然搞起了春节游艺活动,给原本不热闹的春节大街一下子带火爆了,每天这里的人真是比澄百开业那时人还多,看哈哈镜、套圈、有奖猜谜等一系列我们从没见过的,其实是传统游乐活动让江阴人玩疯了,我那时刚好大学放假,也加入了业余服务员的行列,领教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春节热闹场景。 

    七十年代 新建的文化馆大楼和《江风》黑板报

    拉拉扯扯的似乎写了不少的内容了,这条后来被改名为人民中路的大街,许多年以后这里又变成了步行街,而这条大街还在不断的延伸出去,有了人民东路和人民西路。但愿人们还能够记得当年大街的样子,反正我不会忘记的,当然,我也愿意把我的记忆分享给大家,分享给后人,让大家共同记住这条我们共同生活过的大街。

                           今天的步行街鸟瞰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