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认为这个时期是赏石的孕育期

 二闲居 2023-09-20
图片
图片

旧石器时代末期,玉、石开始分化。人类的审美观也开始萌芽。到了新石器时代,玉、石分化,玉器生产达到第一高峰。新石器时代玉器种类繁多、品种齐全、选材准确、工艺成熟、制作精良、器形规整、纹饰丰富、文化内涵丰厚,从大量的精美原始艺术品来看,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了独立的审美形式,逐步有了质、色、形、纹、韵相统一的审美观。

图片

文字的起源 | 黄龙玉

关于玉的审美形态,正如曾卫胜所说:“我们对玉的审美形态可归结为:质地、色彩美——器形和纹饰美——象征美之三位一体的模式。”“玉从石中分离出来,正是人们从玉石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特殊性进行审美的结果。”

图片
升官发财 | 戈壁玉

从史前玉器上,所反映的原始先民的审美观是非常明确的。

一是重质地。玉器审美,材质美是基础。史前先民用玉,首先一点,就是十分重视对玉材质的选择。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长期制造和使用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质地细腻、坚韧、润泽、光洁、色彩鲜艳的美石,并把它制成了玉器。这些史前所选用的玉材经现代矿物学鉴定,大多为透闪石、蛇纹石、绿松石、玛瑙、水晶等,从 8000 年前开始使用,直到现在仍是我国长期使用的几大名玉,这说明了史前人类选材的取向性。

图片

绿松石 | 绿松添彩

二是重色彩。色之美是玉的最直观的审美形态,玉、石分化就是从认识“美石”开始。如张鸿钊在《石雅》一文中指出:“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色相如天”。这就是古人的审美观,质地细腻、颜色和光泽喜人就是“美石”。

图片

翠绿欲滴 | 大湾玉

新石器时代,所用玉的颜色有绿、红、青、黄、白、墨等。玉的基本色调就是白、黄、红、青、墨五种。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象征,白色高洁典雅,黄色欢快温暖,红色活泼热烈,青色明丽纯净,墨色庄重沉着。这种象征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所认可。

图片
南极仙翁 | 和田玉籽料

史前先民所选用玉材,不仅颜色丰富,而且还有玻璃光泽和油脂光泽,并有良好的透明度,再加上致密细腻的质地,几千年来,一直被世人所追捧。民国时期赵汝珍指出:“玉以白色如凝脂,黄色如剥熟栗子,碧色如蓝青靛者为贵。”古人对玉器的色彩不以名丽夺目为上,而以自然和谐、细腻、润泽为贵。有学者认为古人的这种来自于美石审美情趣对中国审美史、对中华民族的色彩美感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片

寿与天齐 | 大化玉

三重器形和纹饰。玉器是由器形和纹饰两个方面组成的。玉器造型主要有两个共同点,就是几何造型和像生造型的运用。玉器造型美的美学原则主要有对称原则、虚实原则和色、材相统一等原则。

图片

纹饰又是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的玉器有不同的纹饰风格。自原始人类从自然界选择美丽的圆形、方形、筒形等多种美石装饰开始,后来随着加工技术的革新,加工出了多种形制的玉器,可分为几何型、动物型和随意型等。几何型器物的图案(如圆、方、锥等)一般都较规则,具有极为突出的对称美,这些都是受自然界各种天生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石头影响的结果。

图片

富贵猪 | 绿松石

动物型器物图案的出现,也是各种动物形象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结果。随意型器物的出现,也是原始人“因物感兴”、“随类赋形”的结果。俏色玉器的出现,也是玉器审美潜力的体现。这些都说明史前玉匠,已有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意识。始玉器光素无纹,有一种朴拙之美。

图片

金蟾 | 黄龙玉

后来由于受许多大自然自然花纹的影响和启迪,在玉器上雕出了优美的人工纹饰,更增强了美感和对人的吸引力。从光素无纹到美丽纹饰的出现,是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也使玉器的艺术之美达到了第一高峰。从实用器发展为饰器、礼器,艺术品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确立。

图片

四是神韵。神韵一词本身比较抽象,有时也很难用语言表达,要靠自己的眼力和悟性去体味。神韵一词在《辞海》里,把它释为“神采气度”、“风格韵味”。玉器的神韵是从玉器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来体现的。

图片
大化玉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因而不同的时代,也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韵味。同是史前玉器,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风格韵味也各有不同。如:“红山玉器带有原始艺术的审美趣味,其造型特点可以用浑厚、简约、质朴、生动这八个字来形容和概括,给人以一种远古文化所独具的神秘感,由此而构成了红山玉器所特有的神韵。”“与红山文化玉器的浑圆风格明显不同,良渚文化玉器更多地出现了方和圆的组合,或者直线与弧线的组合。玉琮就是方、圆组合的典型例子。”

图片

综上所述,史前玉器已一定程度体现质地、色彩、器形、纹饰和神韵等五个因素。现在我国观赏石界也是把观赏石鉴评要素概括为:形态、质地、色泽、纹理和意韵等五个方面,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古今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传承性。

我们有理由说:史前的石器时代是赏石的孕育期。

图片
品(鹤)| 大湾玉

引自《中国石谱》,原标题《灵石崇拜》
本文完 The end



| 往 期 推 荐 |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