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有财务思维,才能洞悉事物运转的秘密

 大吉大利921 2023-09-21 发布于重庆

财务思维

让你的决策更优化!

财务思维是一种决策工具,是一套方法论。作为决策工具,它首先是认知工具。只有认知清晰了,才能科学决策,不然,眼前一抹黑,怎么能做决策呢?

经常有人讲,我感觉很迷茫,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这属于认知和决策同时发生了故障。迷茫是认知出了问题,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是决策出了问题。

当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认知清晰非常重要,它需要回答三个问题: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财务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梳理这几个问题。

你有什么

财务学有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前面三个要素,解决的是“你有什么”的问题。

当观察事物、面对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识别出里面的参与者,我们可以把这些参与者看做一个主体(财务学上叫做“会计主体”)。这些主体作为相对独立的存在,会自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样东西。

你有什么”,就是要盘点清楚每个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就是做到知己和知彼。

钱财、权势、人脉、背景、专业技能、群众基础、人格魅力、身高相貌都可以是资产。这些东西如果是自己拥有的,就属于所有者权益;如果借来的,则属于负债。

“你有什么”是各个主体行走江湖的基础,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会寸步难行。崔健在歌里面唱《一无所有》,那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否则他连唱歌的力气也不会有。

你要什么

商业活动中,一个企业有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后,它就有了“要”的资格。一般来讲,企业要的是收入利润、现金流

企业以外的其他主体,要的东西则多种多样。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良田千亩、权倾天下、长命百岁都是常见的“要”的对象。

既要、又要、还要、接着要、一直要,更是世人的寻常心态。

最怕的是,我什么都没有,但什么都想要,即所谓能力配不上欲望,这是精神内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什么”首先要以“有什么”为前提,以要钱为例:你有体力,可以到工地搬砖打灰;你有编程技术,可以到格子间里当白领;你有相貌,可以入赘豪门;你有才艺,可以去开直播;你有运气,可以躺平等中彩......

这些都是在“有什么”基础上的可选项,但是,最终选择要什么,需要各个主体自己来回答。这个回答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言的,所谓“听其言,观其行”。

“要什么”除了跟“有什么”相关外,还要受一个主体的价值观或者偏好的影响。比如,很多人对考公上岸趋之若鹜,但也有人明明可以选择做人民公仆,却偏偏选择了回家养猪。

你愿意付出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在要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时候,同时也要付出费用。

到这里,六大会计要素就都出现了,“你有什么”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事情,“你要什么”和“你愿意付出什么”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事情。

可以用来付出的东西只能是资产,钱财、权势、人脉、背景、专业技能、群众基础、人格魅力、身高相貌等都可以,关键是你得有才行。

就像“要什么”一样,“愿意付出什么”跟一个主体的价值判断也有很大关系。

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要的是自由,愿意付出的是生命和爱情;白居易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要的是爱情,愿意付出的是自由。

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付出什么,这是观察一个事物要确定的三大问题。当你用财务思维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时,就能够得出更清晰的结论,明白事物当中各类角色所占据的态势,从而洞悉其背后运转的秘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