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云旅行之九十九:在张什店见到了“三冉”合祠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821日下3点刚过,我们离开定陶县陈集镇谷庄,前往荷泽市岳程街道张什店村,因为在那个村子里有冉仲弓祠。接近4点,我们到达张什店,到了冉仲弓祠前。大门紧锁,询问村民,有人去给找看祠堂的人。不一会儿,一位有些年纪的妇女走来,给我们打开了冉仲弓祠的大门。

走进院内,古木森森,一片蓊郁。在右侧的树丛里,有一通石碑,高1.4米,宽0.4米,已断成数段,上书“先贤冉仲弓故里”等字,砌在一个起拱的砖垛子里。经查得知,此碑立于明万历四十年(1586),碑文为曹州知州周鼎所书。

一条甬道向深处延伸,两侧茂密的树木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廊。走到尽头,可看到一栋3开间歇山式建筑,前有月台,右侧立有一通荷泽市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碑,上书“冉仲弓祠”。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云:“德行居圣门之首独承东鲁真传;敬简备王道之全配享南华奉祀。”横批为“可使南面”。对联写得很好,可惜是用纸写的,保留不了多长时间。殿内供奉着三尊塑像,中间的是冉雍,左边的是冉耕,右边的是冉求。

在我们此行的路上,走过多处与三冉有关的地方。因冉雍曾在冠县讲学并死在那里,留下了许多与冉雍有关的地名,如马寨、王段、孝子哭、田平、马固、堤固等,还有冉子祠和墓的遗址,我们都一一进行了到访。我们还曾走进肥城市王瓜店镇冉家庄冉耕故里,那里原有冉耕祠和冉耕墓,现都已不在,只有一通明代的五冉碑还立在农田里。在东平县老湖镇西四村,曾有冉耕的祠与墓,均在“文革”时期被毁。在薛城奚公山上,我们看到了陪伴在奚仲墓旁的冉求墓。在嘉祥黄垓乡,我们看到了冉求祠,祠内有冉求塑像。不过三冉同时出现于一座祠堂内,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冉雍、冉耕、冉求,并称“三冉”,在孔子弟子中地位十分显要。《论语·先进》篇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在这10位弟子中,冉伯牛即冉耕,仲弓即冉雍,冉有即冉求,“三冉”均列其中。

那么“三冉”是什么关系呢?《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说:“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称。”又说:“冉求,字子有,仲弓之族。有才艺,以政事著名。”由此看来,三冉应该是同宗。但据冉氏宗谱记载,三冉为三兄弟。冉氏为少昊氏后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冉离娶颜氏,周景王元年(前544)生长子耕,四年(前541)生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生子求。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馆于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三子承母命从学孔子,虽寒暑晦明,流离患难,学习不辍。归各成器,名扬后世,被称为“一门三贤”。

冉仲弓祠为什么要建在这里呢?据清乾隆《曹州府志》载:“先贤冉子祠在城东15里冉村镇,祀冉子仲弓,冉子之裔居之,世袭博士,春秋戌日有司致祭。”意思是说,冉雍的后裔居住在这里,便建祠以纪念自己的先祖。春秋时期,张什店称茶崮。汉建元元年(前140),因冉氏居之,称冉村镇,唐称冉贤集,清代改称冉村镇,民国时期称张什店,沿用至今。1948年属菏泽县一区、五区,1957年属岳程楼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83年属岳程乡,2000年属菏泽开发区岳程街道。

冉仲弓祠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记载见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唐贞观十五年(641)、明宣德三年(1428)、明嘉靖十七年(1538)、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曾多次重修。至清代,因避洪水始迁镇内,后又多次小修。该庙原系一古建筑群,计有广连门(头道山门)、二道山门、东司、西司、正殿、启贤殿等建筑物。庙系彩釉琉璃瓦覆顶,正殿系滚龙正脊,飞檐九脊歇山式,雕梁画栋,纹饰精美。大殿正面檐下立槽式蓝底金边竖匾一块,上书“薛公殿。各建筑物四角装有“铁马”,风吹铃动,铮铮悦耳。大殿前,有方砖砌成高出地面3尺的祭坛。每逢春秋戊日,有知县、知府等官员前来祭祀,将牲猪、牲羊等供品放置其上。大殿内有暖阁(神龛)2座,正中暖阁为冉雍塑像。西山暖阁为冉雍次子冉季牌位。大殿内还陈列有金瓜、铖斧、朝天镫,以及书有“严肃”、“回避”字样的木牌等仪仗。头道山门上方竖一金边红底匾额,上书“先贤冉子仲弓庙”。院内整体建筑以大殿为轴心,层次分明,巍峨壮丽。晚清以来,战乱频繁,国事日非,冉祠也年久失修,颓垣破壁,失去了昔日的风貌。上个世纪60年代冉祠更岌岌可危,幸该村冉姓族大势众,智明之士将大殿改作仓库,赖以保存。其余建筑及冉子塑像、石碑均遭破坏,无一幸免。1997年,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捐资对冉仲弓祠进行维修,先后修了墙垣、大门以及三冉塑像。虽未恢复往日的风采,但也算有了着落。

在三冉像的两侧,还有两个牌位,一为“先贤冉子季神位”,一为“先贤冉子儒神位”。冉儒为冉雍的次子,冉季为冉求的长子,也都是孔子的弟子,为冉家第二代孔子弟子。冉氏家族的祖庙中多有这样的对联:“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

关于冉儒,《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只写了“冉儒,字子鲁,少孔子五十岁”几字,据此,冉儒应生于公元前501年。《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增加了“鲁人”二字。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冉儒为“纪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为“临沂侯”。关于冉季,《史记》与《孔子家语》中的记载相同,均为“冉季,字子产”5字。唐玄宗二十七年封冉季为“东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诸城侯”。

据查,明成化十七年(1481),知县邹鲁在冉堌集村建冉雍、冉耕、冉求三贤合祠,因张什店曾名冉贤集,也有三冉合祠,我便把两处混为一处。再查冉堌镇在定陶县城东17公里处,与我看到的冉仲弓祠的位置不同,为此,我又把电话打给了定陶文物局局长王玲,又听到了她那亲切的声音:“我能帮你做什么?”我把疑问说给了她,她告诉我,冉堌集在定陶,跟我在张什店看的不是一个地方。冉堌集是冉求的故里,据《冉堌村志》载:“冉求系出于周聃季载,与冉伯牛,冉仲弓三贤鼎足,世居山左。”因冉氏定居于此,故称冉山。明成化辛丑年(1481),知县邹鲁在冉堌集建三贤合祠。明、清时期曾四次重修。三贤冉子祠在冉堌集中心路北,有前后两院,后院大殿三间,塑有三贤像,两侧各有配房三间。前后院有两个圆门相通,前院有石碑6通,其中有“先贤冉子故里”碑一通。院中古树参天,幽雅恬静,后因年久失修,再加“文革”中破“四旧”,拆毁无迹,后为冉堌公社大院,今为冉堌小学。

当时我在定陶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信息,王玲也没告诉我。要知道的话,我一定要去看的,尽管什么也没有了。

晚上下榻荷泽同力宾馆。

               20131025日第一稿

               2014年5月30日第二稿

梅庆吉简介:

 著名孔子研究专家,跟着孔子去游学项目创始人。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四次重走孔子路。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梅庆吉跟着孔子去旅行展览专刊》《跟着孔子去游学·曲阜七日》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