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篷门”一直未曾开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篷门”一直未曾开

                   梅庆吉

一天早起走圈,看到落红满地,顺手拍了几张照片,用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为题,发到朋友圈里。有朋友就直接给出了下句“篷门今始为君开”,说明杜甫家这个“篷门”也不常开,只有朋友来的时候才开。我的朋友杨卫东留言说:“篷门始终没打开。”这倒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们是因疫情“逃”回哈尔滨的,从到达到离开,中间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进出的门从来就没有正常打开过,一直是“重兵把守”。真是应了“篷门始终没打开”这句话。

我们泰山小区一共有5座门,正门向西,面朝泰山路。面朝汉水路有两座门,靠西的一座不常开,常开的是靠东边那座。一座面朝闽江路。平时,车从正门进入,由汉水路、闽江路两座门出去。靠南直路有一座小门,在我的印象里,这个门好像从来没有开过。因疫情,需要封闭式管理,其他的门全封了,只留泰山路一座门,车和人都要从这里出入。

212日,我们从杭州飞回哈尔滨,到达小区门口,已经快半夜了,仍然是灯火通明,有许多人在值班,戒备森严。经过盘查和出示身份证,才得已进入小区。因需要居家隔离14天,所以在这些天里,我们一直没有出过大门。好在小区内有两个超市,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可以保障供应,有的还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没有受到影响,只是费用高了一些。

14天期满,我到社区办了个出入证,是一个塑封的卡片。这个证一家只能办一个,并且实名,别人不能用,还要和身份证捆绑在一起才能生效。同时规定,这个证只是提供外出购买生活用品,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领到证后,我就急不可待地走出小区大门,有种解放了的感觉。可到大街上一看,一片的萧条,所有小区的门口都被严格管控着,有的路边还立起了隔离板,到处都贴着有关疫情的要求和规定。街上行人很少,超市、商店等场所都要扫码、测体温才能进入。弄得精神高度紧张,感觉到处都藏着病毒,面目狰狞,随时都会向你扑来。想来还是待在小区里要安全些,所以没有特殊事情,我们一般不会到外面去。

过了一段时间,门卫处又换了新的出入证,原来的作废。这个出门证十分的简单,就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出门证”等字,一天一换。出门时从纸盒里拿一张,回来时再放到纸盒里。时间不限,人数不限,次数不限,感觉比原来宽松了不少,似乎觉得离解除疫情的时间不远了。

可没过多长时间,门卫的检查又严了起来,出入都要测体温,扫健康码。并且纸条式出门证作废,让去社区重新办理出入证,家庭所有成员每人可办一个。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要贴上本人照片。这是我们在疫情期间,领取的第三代出入证。后经了解得知,因一位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把疫情带到了哈尔滨,造成了大面积传染。本来一直觉得我们小区很安全,可突然间有了一例确诊病历,还有一位密切接触者,让大家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本来打算4月下旬回山东,一扫山东健康码,颜色为黄色,到后需要隔离,无奈之下,把买好的车票又退了。

在哈尔滨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离开小区到外面办事的次数屈指可数。记得一次是到李鹏在和兴路的公司谈事情,是他派车来接送的,没敢到饭店吃饭,在公司自己做了几个菜。还有一次是在《黑龙江画报》时期的老朋友张永德请吃饭,原定找几个朋友,结果只来了一位,加上我一共才三位。大概是有顾虑吧。还有一次远行,是陪我爱人到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看病,为防止感染,我们是打车去打车回来的。最大的一次举动是我爱人因为肩周炎,到祖国医药研究所住了18天院。其他时间,基本都宅在家里。虽然是“宅”,但也没闲着,每周在“有播”上有两次网络直播,讲的内容是“尊孔之旅”。中间还给书香坊线上读书会讲了四次“中华诗旅”。忙忙碌碌,倒也很充实。

这期间,一直在关注山东健康码的颜色,后来终于由黄转绿,便开始准备回山东。经电话咨询,得知济南遥墙机场只要健康码是绿的,体温正常就可以放行。就我样,我们买了5 26日飞济南的机票。在走出小区大门的时候,我回头又看了一眼紧闭了半年多的大门,还是那么严严实实地关着,“'篷门’一直未曾开”,不知什么时候这座“篷门”才能敞开,让人们自由地出入。经过被疫情的紧闭,人们才更深一层地体会到自由是多么的伟大!才会进一步理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的深刻含义。

                     2020612日第一稿

                     202076日第二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