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有座古老的文庙 梅庆吉 9月14日上午9点半左右,我从新郑来到了中原交通枢纽城市郑州。郑州,我不知路过多少次,但真正走进它,还是第一次。这次来郑州,是为了看子产祠园。 这是我后来去郑州,看到的子产祠园 在郑州长途客运站,我到问询处打听子产祠园,他们说不知道。我拿出了准备的材料,上面写着:“子产祠园:位于中原区金水河沿岸,以纪念郑州名人子产。子产祠原址位于东大街,子产祠原在郑州市东大街东段路北,西连开元寺,东与郑州文庙为邻。”他们说金水河很长,无法确定在哪一段。像这样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我想郑州市旅游局是应该知道的,便拨通了电话,结果对方回答说不知道。我又拨通了郑州市文化局,仍然是让我失望的回答。怎么办?看到我的材料上写着子产祠原与郑州文庙毗邻,我想到郑州文庙能打听出个结果,我问起郑州文庙,这他们倒是知道,我花20元钱,打了个摩托,很快到了郑州文庙。 郑州文庙 来到文庙前,首先看到的是天下文庙都有的棂星门。门为4柱3开间牌坊,4柱上各蹲着一尊朝天吼,中间两柱上有对联一副:“儒圣重商都仁爱于怀最难忘克己复礼:文光萦庙宇春秋在眼莫虚负绿树春风。”东西两侧各有一4柱3开间3楼牌楼,分别写着“道贯古今”和“德配天地”。在主楼与边楼之间,还写着“金声坊”与“玉振坊”。过棂星门便是圆形的泮池,池上有泮桥。这部分形成了文庙前的一个广场,停着许多汽车。 棂星门 德配天地牌坊 道冠古今牌坊 泮池泮桥 从泮桥上走过,便来到了大成门前。门为3开间,绿玻璃瓦顶,歇山式建筑。“大成门”3字匾额挂在门的上方,门柱上有对联一副:“泗水相承教泽绵绵延后世;春秋共仰人文灿灿照商都。” 大成门 门的两侧,各立有一通碑,左为《孔子之碑》,记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右为《重修郑州文庙记》,记述了文庙的历史。碑文写道:“郑州文庙之治源远流长,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五八年——七五年),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有殿宇廊亭二百余间,占地五万平方。然因火而倾毁无存。元顺帝至正(此处当脱'二十六’三字)年(公元一三六六年)曾仿原貌重建。后明洪武二十八年(一三九五年)知州黄廷佐,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三三年)知州林厚,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一四四四年)知州史彬,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一四七二年)知州洪宽,明孝宗弘治七年(公元一四九四年)知州郭宏,明武宗正统('统’应为'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知州刘仲和,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知州邵腾汉均以重修,文庙遂成为郑州敬儒祭孔圣地。延至清顺治六年(公元一六四九年)知州王登联、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知州刘永清,学正戚若鳃、刘绅、李枢重修,庙貌巍然。文庙尚有'大成殿七楹、东西两庑二十楹、戟门三楹、东角门一间、西角门一间、泮池半规、棂星门一座、启圣祠三楹、土地祠三楹、明伦堂五楹、敬一亭三楹、尊经阁五楹’。清康熙一十年(公元一七一一年)重修。此后数十年间,风雨侵蚀,墙垣相继颓塌。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春,知州张钺对大成殿、东西两庑、敬一亭、尊经阁、名宦祠、乡贤祠各加修整,重建明伦堂、东西两斋房、射圃厅。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五月复遭火劫,焚毁殆尽,因而'灾事上闻,部议重修,按亩捐款,土木大兴,岁两度始克告成’。然建筑与规模已今非昔比。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知州汤似慈建东院官厅三间,名宦祠三间。民国初年和抗日战争期间,文庙内多次驻兵,惨遭破坏,后虽对大成殿局部维修,然是硕果仅存,文庙整体名存实亡。公元一九六三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郑州文庙大成殿颁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二OO四年,郑州市人民政府特拨巨资,成立专职机构,主持文庙修建之事。此次重修,规划即循古制,又遵今舆,其大成殿乃为关键,该殿因年久失修,几尽废颓,且殿基沉陷地面。此次开全国先例,采用整体抬升作业,使大成殿抬高一米又七,且建筑毫发未损,唯增巍巍壮观。工程另恢复照壁、东西牌楼、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尊经阁、名宦祠、乡贤祠及大成殿、尊经阁东西两厢房、碑廊、古井亭等。使千年古庙重焕青春,庄严肃穆,金壁辉煌,屹立于商都之中。” 重修郑州文庙记碑 孔子之碑 这一段文字,可看作是郑州文庙的发展小史。在我国文庙系列中,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的四大文庙,而郑州文庙未列其中,但其始建年代,虽比曲阜孔庙晚,但要比其他三座文庙要早许多,南京夫子庙建于宋景祐元年(1034),北京文庙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吉林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由此看来,郑州文庙也有其不可被忽略的地方。 立碑刻石,目的是为了永久保存,所以需要精益求精,而在这通文字并不很多的碑刻,竟然有两处明显的错误。如第三列“元顺治至正年”,按括弧中的1366年计算,这一年为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显然脱掉了“二十六”三字。再比如第五列“明武宗正统”,“正统”为明英宗年号,武宗的年号为“正德”,显然“正统”为“正德”之误。此外还有一些标点错误。我这一行,看过许多古今碑刻,发现古人的错误很少,而今人碑刻则经常出错,说明我们比起古人来,严谨程度差多了。 在大成门两侧,还有名宦祠和乡贤祠,两座建筑格局和规模完全相同,均为面阔三间,进深六架,单檐悬山式建筑。名宦祠供奉着历史上当地有政绩的官员。乡贤祠则供奉着当地的名人。 乡贤祠 名宦祠 进入大成门,就看到了气势雄伟的大成殿。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玻璃瓦覆顶,面阔七间。原来此殿下陷很深,2004年重修时将其整体抬高了1.7米,现在通高近20米。门上悬挂着“大成殿”3字匾额,门两侧的柱子上书有对联一副:“气备四时安邦定国;教垂万世养德修仁。”殿内正中,金壁辉煌的神龛内,供奉着孔子的坐像,两侧是四配,四配之后是十二哲。 大成殿 孔子像 东西两庑 转过大成殿,就是文庙的最后一座建筑尊经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图书馆。这座建筑比前面的大成殿还要壮观,分上下两层,为歇山式建筑。在上层房檐下挂着“尊经阁”的匾额,下层有数根红色立柱环绕,周围有汉白玉围栏,高耸挺拔,气势不凡。大门两侧有两副对联,里侧的对联为:“文如泰岱千秋立;名若黄河万古流。”外侧柱子上的对联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乃千古至圣;讲经论道教泽文章为万世宗师。”大门没开,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但根据格局,这座文庙当属前庙后学,这里应该是讲学的地方。 尊经阁 如果不算大成门外的广场,这座文庙应为两进院落,由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在第一进院落和第二进院落,均有东西配殿。西侧墙下还有一口井,上面有亭,因没有介绍,所以不知道这口井有什么历史。在配殿里,有小学生在上课,书桌为仿古的条几形,学生席地坐在垫子上,完全模仿古代的上课方式。 学生在上课 其实我到文庙来,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子产祠。我向在这里办学的老师打听,他们说不知道,我又向文庙的工作人员打听,还是不知道。看来这次郑州之行,真的让我失望了。 回来之后,我对子产祠园一直念念不忘,又仔细查找了一下相关资料,终于把子产祠园的方位弄明白了。其祠园就在兴华街至郑州大学一段的金水河边,两边入口处均有两柱3檐牌楼,上书“子产祠园”和“惠爱千秋”等字,还有介绍子产生平事迹的碑刻。郑州曾经是子产的封邑,1916年《郑县志》载:“郑北鄙,又名东里,郑子产所居。”子产死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他的封邑修建了子产祠。子产祠最早建于宋代,毁于战火。元大德九年(1305)在原址重建了大殿三间,整修了山门粉饰了墙壁。明万历三十九年(1601),郑州知州王弘祖重修子产祠后,于祠门旁立碑书曰“古之遗爱”。清乾隆十三年(1748),郑州知州何源洙又题额曰“惠人祠”。民国时期在祠内开办了小学。1998年在修建金水河滨河公园时,在这里修建了子产祠园。 丹陛 其实郑州人是不应该忘记子产的,因为流经郑州市内的金水河就跟子产有关。据说子产一生清廉,死时无钱安葬,当地百姓出于对子产的热爱,纷纷出钱及金银财宝,帮助安葬。但其子分文不取,百姓就将金银财宝扔进子产封地内的一条河里,为此人们将这条河名之曰“金水河”。当看到郑州人对子产是如此的隔膜时,我感到无比的震惊。再有机会去郑州,我一定首先去看子产祠园。 2014年4月8日第一稿 2014年6月8日第二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