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纪行之一:夜宿颍上管仲老街 梅庆吉 前一段时间,广州的管绍勇先生来电话说,他要带教育电视台《管母教子》摄制组到颍上来采外景,约我去颍上跟他们见面,后来冯传礼先生也来电话,问我的行程。当时我在北京,22号从北京回来,23号我问管绍勇,他说他于22号到颍上,今天摄制组到。我订了24号到淮南的高铁。 淮南火车站 24日下午,我乘13:51从曲阜东开出的G1273次高铁,15:38到达淮南,一出站就看见了冯传礼先生,他带着颍上管子研究会的管总来接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到达颍上,下榻慎邑客栈。看到“慎邑”两个字,立马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古代。 慎邑客栈 说到历史沿革,“颍上”一名出现的最晚,最早的名称则是“慎”。慎为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胜的封地,最初封于白(今河南息县东),号白公。民国《颍上县志·舆地书上》载:“周为慎邑,属楚国。《左传·鲁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楚,白公败之。杜注:汝阴慎县也。《通典》:慎,白公胜封邑。”遗址在今颍上县江口镇西北二十多里的汤圩村西古城子。这家客栈的“慎邑”之名,由此而来。秦置慎县,两汉、魏、晋仍之。南朝宋改称楼烦,南朝齐、梁、元魏、北齐、北周仍之。隋大业二年(606)置颍上县。清道光《颍上县志》卷一载:“颍上县:大业二年置,属豫州刺史部汝阴郡。”“颍上”一名虽然晚出,但使用时间最长,一直延续到现在。冯先生告诉我,我们住的这家客栈,在管仲老街内,是二期。 管仲老街 我们住的这家慎邑客栈,是一套老建筑,感觉不像是仿古,而是一套完整的老宅子。后面有个天井,围绕着天井一周都是房间,全木结构,上下两层。梁柱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十分生动。冯传礼、管绍勇及摄制组的朋友都住在这里。我住的房间是8103。 在慎邑客栈斜对面,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大门,一进深三开间,上有一高两低三层檐。两侧有一副对联,写的是:“惟训孝遵君孙弟;司马陈友积阴德。”怎么看都看不明白。后来我查了一下,这是山西王家大院的一副著名楹联,原联是这样写的:“读君陈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马训积阴德于子孙。”这副对联不仅在王家大院,在许多古建筑里也都有。上联的《君陈》是《尚书》中的篇名,君陈是周公之子,伯禽之弟。文中主要讲了君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故事。意思是说,读了《君陈》篇,要记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下联的“司马训”指的是司马光的文章《训俭示康》,是说做父母的要多做好事,积阴德给子孙。上联说孩子,下联说父母,是难得的家训资料。对照一下就看出问题了,管仲老街的联弄丢了原联中“读”、“篇”、“训”、“兄”,以及两个“于”字。剩下的字,则上下联串得乱了套,“君陈”二字,“孝友”二字,在原联中都是连在一起的,可在这副联里,都给分开了,一个放在了上联,一个放在了下联。“孙”和“弟”分别在上联和下联,可这副对联则给放在了一起。不知道这样重要的建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 这个对联错的离谱 正确的对联 在这个院子里,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尊孔子坐像。像后的屏风上,写着一篇文章《梧冈书院记》,作者罗会松,此文着重叙述了颍上书院的发展历史。原来这个院子,是复制的一个书院。其他一些建筑都关着门,不知里面是什么情况。 整条街上挂满了大红灯笼,夜幕降临,一片红火,是春节气氛的余绪。从璀灿的灯笼下西行,两侧的仿古建筑各有千秋。出西门,对着的那条大街叫二新路。 门内不远有座亭子,名曰管鲍亭,为六角双檐,古朴典雅。靠北的河上有座桥,名管鲍桥,还有一段介绍文字:“管仲和鲍叔牙幼时一起读书习武,亲如兄弟;青年时一起经商,管仲总比鲍叔牙分得更多利润,怀同手足;齐国内乱,鲍叔牙举荐管仲为相,同殿称臣;年老时,管仲病榻论相,指出鲍叔牙嫉恶如仇不宜继任国相,鲍叔牙听到告密却怒斥奸人,力挺管仲;鲍叔牙去世后,管仲在其墓前行父兄之礼,痛哭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鲍之交,流芳百世。相传友人携手走过此桥,便能友谊长存,万古长青。”这段话,把管鲍之间的交情讲得十分全面,这种友情内涵,需要深入挖掘和探讨。由此,形成了“管鲍之交”这一流传千古的成语。但这段文字里有一处硬伤,那就是鲍叔牙的卒年。文中说鲍叔牙死在管仲之前,这个错误太明显。管仲死于公元前645年,鲍叔牙死于公元前644年,比管仲晚了一年。 管鲍亭 管仲老街二期东西各有一座大门,东侧大门北向上方写着“皖北第一古街”六字,还有一副对联:“立美德建大功遗巨著惠士农工商;匡天下霸诸侯友鲍叔重德义廉耻。”一般来讲,楹联上下联的位置,根据最后一个字来确定,是仄起平收。这副对联应该是上下贴反了。南侧写的是“管仲研学馆”,也有一副对联:“南撩淮水北挹颍河坐拥老街好个诵读实地;古承管相今接盛世放眼来日真乃习礼佳期。” 河边舞台 此门隔街相对着的也有一座大门,上书“管仲老街”四字,从这个门走进去,就是管仲老街一期,此门为一期南门。这部分景区沿河而建,那条河名叫阜颍河。河边有一座七级宝塔,名字叫七晋塔,是新建的,每层小门上是都有尊佛像。河对岸有座戏台,临水而建。华灯初上,坐在河这边,欣赏着那边舞台上的戏剧表演,应该是一种别致的享受。由于疫情,这个戏台看上去好久没用了。河上还有两座桥,一座叫“三镜桥”,三孔。名称取自魏徵对唐太宗说的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另一座叫映月桥,单孔。旁边还有个游船码头,下面放着些乌篷船。看样子也是因为疫情,船好长时间没动了。 七晋塔 三镜桥 映月桥 管仲老街一期和二期共有四座门,其中最辉煌的一座是东门,面朝解放路。面阔五间,前有两尊石狮,整体建筑为硬山式,中门上方有两层飞檐,檐下有“管仲老街”四字,落款为“东坡居士”,应该是集的苏东坡的字。中间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枕颍水襟长淮八方灵秀;相齐桓交鲍叔千古高风。”门的两侧是颍上名人画廊,一侧为四位古人:甘茂、管仲、鲍叔牙、甘罗;一侧为四位现代人:常任侠、陈国良、戴厚英、王克勤。进到门里,迎面是一道影壁,从这往右走,就是河边,我刚才就是从那边走过来的,往左是一期工程的主街,两侧都是仿古建筑,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大德国医国药馆,应该是颍上历史上一家有名的药铺。 我到达慎邑客栈,刚一放下行李,管绍勇就说出发,去八里河吃鱼。我虽然到过颍上好几次,还是第一次听说八里河,查了一下,竟然还是五星级旅游区。这个地方在颍上县城以南,有八里远,所以称八里河。到那一看,哪里是河,明明是个湖。据介绍,这个地方原来没有这么大的湖,当年蒋介石炸花园口,水拥到这里,才形成湖的。车很快就到了,过了一座桥,桥头有座七级宝塔,名开元塔,也是新建的。因天已经黑了,塔上的灯都亮了,显得玲珑剔透。塔前还有通古碑,因离的远,看不清楚。 这里的鱼馆特别多,我们吃的是“渔民人家”。至少有三道菜都是鱼,并且是货真价实的八里河的野生鱼,吃的好嗨。在坐的有冯传礼、冯的公子冯鸣飞,管绍勇和他的助理尹帅,摄制组的马少媚、刘九海、刘贤科,还有颍上旅游原局长黄贯强。一见面都觉得面熟,原来2017年我来参观祭馆大典时,曾在他家的庄园吃过饭。后来我查了一下八里河旅游区,面积很大,内容很多,我们这次来,只是贴了个边,算不上一游,只能算一吃。 我在管仲老街住了两个晚上,管仲也不曾来入梦。 2023年3月8日第一稿 2023年3月18日第二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