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求;4、请求。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当我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交流,我不再觉得受伤,也没有退缩,而能倾听和领会他的情感。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听,培育尊重与爱,和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读书会,大家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指导很多妈妈和孩子沟通。这本书很早以前就看过了,勿勿看了一遍,记了大概理论就放下了。最近又翻出来看看,除了读书会在共读这本书,还因为在和别人沟通时,有时不能领会别人的情感和期待。有一位读者跟我说出他的故事,在征得他同意后,可以让我写出来。他是男生,在读大四,实习单位比较忙,是互联网行业,特别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他很担心不能留在单位。 但是,他的女朋友不理解他,总埋怨他忙,没有时间陪她。他女朋友经常动不动拉黑他,甚至有时会关机消失。闹到最后,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现在他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了。 作为树洞,我没有评论哪个对哪个错,只推荐他看这本书,他们沟通的结果如何?还没有收到回复。在我看来,很多问题暴发,不是发生的那一瞬间那一件事,一定是经过许许多多的小事发酵积累,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我只知道他女朋友很生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生气,那读者自己也搞不清楚,疑似情绪激动闹分手。他女朋友应该的感觉很伤心,很绝望,才会这样说分手的。听说他女朋友平日为人冷静处事大方,照理应该不会失控。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女孩威胁她男朋友陪她。这就是需求。因为不是当事人,所以不清楚具体什么原因造成的,男孩说会好好跟她女朋友沟通。很多事情,跟别人说简单,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那天,班群里老师让一位同学交作业。那位同学的爸爸说,不会教,孩子不愿意做作业。班级的老师是教了很多年,他先是直接和学生视频,沟通完后,学生乖乖做作业了。他说:老师和学生对比,老师有一种权威。学生只是情绪不好,针对的是他爸爸,我和学生沟通,情绪平复了,自然就听话做作业了。听他说感觉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像那爸爸一样,不会耐心沟通,只会使用责备的口吻说话。想要顺利和对方沟通,需要仔细观察,了解对方感受和需求,以及期待对方采用哪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