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7周|简朴的哲学:为什么少就是多?

 不吃少女 2023-09-21

这周读的是埃默里斯·韦斯特科特的《简朴的哲学:为什么少就是多?》。

书的内容从标题就可见一斑,但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少才是真正的多诸如此类。但读完这本书,我全然不觉作者站在简朴的一边,作者更像是以一个中立旁观者的态度,审慎地看待多与少

实际上,写多与少的时候,我想写的是“简朴”与“一个与简朴相对的形容词”,但一时间竟想不出合适的词语,繁杂、奢侈、铺张浪费都只是一部分,囊括不起来。

因为书的第一章《简朴是什么?》,就写了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自给自足、亲近自然、知足常乐、苦行主义、身体或精神的纯洁、根据固定的程序生活,以及美学上简朴等内容都可以是简朴,并且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来看。

既然简朴有不同的解释,那么与之对应的“非简朴”,也要为之下相对应的定义才行,怕造成误解,我便不以一词一概而论。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虽然常常听到哲学这个词,但一提起哲学还是朦朦胧胧不知道该作何解释,有人说哲学是justify true belief,有人说哲学是问题制造机,有人说哲学在努力解决问题……

大学马原老师和我们说,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许这奠定了我对哲学的底层认知那么简朴的哲学,按照我朴素地理解就是简朴的智慧。

书的第二章《为什么简约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好》与第三章《为什么简约生活可以让我们幸福》,其实就在阐述简朴的智慧,它的小标题也已经高度概括其展开的内容——

第二章:简约生活使人远离诱惑和堕落的危险、培养良好品德、陶冶优秀价值、是为人正直的征兆、聚敛和挥霍为肤浅的征兆。

第三章:简约生活增进美德,美德增进幸福、使人工作变少,闲暇变多、满足幸福所需的基本需求、以超然提升内心宁静、省吃俭用使人不用担心时局艰困、增强享乐能力、节俭促进自给自足和独立、使人亲近自然而且变得自然、促进健康。

这些简约生活并没有跳脱我们的日常理解,在我看来都是欲望的有无以及对欲望的控制。

即便简朴、简约的生活有那么多优点,实际上不论是从常识出发抑或从书中看来,我们都知道简约也得有个限度,那么这个时候,它和不简约也得有个限度,好像也差不多,并且都需要分多方面讨论。

极致的简朴会导向无欲无求,王小波就曾吐槽过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不科学反人性,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共鸣。所以这又到了“适度”这门艺术,大学哲学基础课必备。

我记得书中有提到,拼命用外在的东西来装点自己可能是由于心里存在巨大的空虚。刚刚读到这段话时,我会觉得这样的人挺可悲的,但转念一想,其实他只是在找属于自己平衡点,或许填补了空洞,就能让一切刚刚好,所以谁又能对谁的生活作出正确的评判呢?

后边作者又分析了为什么简朴的哲学难以推销。

最简单的就是因为好生活需要发展经济。我们常常说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无论于己于社会,花钱都能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是良性循环,所以与简朴的生活会有矛盾点。

不过在这里要注意我们呼吁的节约粮食、节约能源,此时的节约与消费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即消耗资源而不浪费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今天我的胃能承受两碗饭就别吃半碗,但也不要点三碗饭硬撑或倒掉。

第二点,在我们互相调侃着“祝你暴富”、“土豪”、“躺着赚钱”的网络时代,财富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毕竟有了财富才能漫谈我想选择怎么样的生活,除非从根源上,我们没有欲望,或者欲望完全不需要依赖金钱就能实现。不过我认为,人发展至今,已经回不去也不必要回去过那种纯粹自然,没有任何文明、文化的生活了。

再来,诚如书中所言,节俭容易导致抠门。或许作者还需要进一步论证抠门为什么就不好,但是从我们的常识出发也不难理解,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吝啬鬼》里的阿巴贡,每一个惜财如命又斤斤计较的角色都令人厌恶至极。

而与此相对,挥霍无度也不行,它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欲望的无底洞也会吞噬掉一个人。这也是刚刚所说的适度原则。

老实说,生活有“少就是多”,也有“多就是少”。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人,但看这本书的好处在于,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简朴的哲学”,可以学习其中好的,可以不赞同其中说的好,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有所警惕,规避不好的,毕竟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亏,何乐而不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