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金庸笔下最强的门派,多数人会想到少林、武当、丐帮等组织,其实明教也同样强大,不过直至《倚天屠龙记》中,他们才算得上是正式登场,并且存在感极强。 但熟悉金庸故事的人应该知道,明教也是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组织,他们是客观存在于《射雕英雄传》时代的,可这个时代的明教又因何沉寂?没有出来祸害武林,此时的明教教主为何没去华山与那所谓的“五绝”一较高下,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号呢? 莫不是这是因为成书先后问题带来的剧情漏洞?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一、五绝称霸的时代 《射雕英雄传》时代的武林以五绝为尊,读过原著的人都应该会认可这一点。 (东、南、北三绝剧照) 当年王重阳邀请了黄药师、段智兴、欧阳锋以及洪七公四大高手前去华山之巅展开了一场比武论剑,周伯通谈及那段往事时,哪怕只是寥寥数语,读者也能感受到那场战斗有多精彩。 原著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那场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可见那五人的实力的确是在伯仲之间,这也是后来这五人遇上彼此时都显得格外客气的原因,他们都没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对方。 那么他们真就是站在这个时代的顶点之人吗?显然不是,当《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问世之后,“射雕三部曲”的世界观被逐渐补全。 (王重阳剧照) 比如《神雕侠侣》中就提到了两位不输五绝,甚至可以说是强于五绝的高人,其一是古墓派创派祖师林朝英,连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都说那女子的实力在东南西北四绝之上,还赢过王重阳;其二则是“剑魔”独孤求败,那人不知为何会隐居深谷,只知道他纵横江湖三十余载却未尝一败。 到了《倚天屠龙记》中,金庸更是写出了一位“斗酒僧”,那人能让王重阳以《九阴真经》为筹码与他比试酒量,可见实力有多强,后来更能随手创出《九阳真经》,就更显得深不可测了。 所以如此波澜壮阔的一个时代,明教那帮刺头如何能沉得住气?尤其是当教主的那人岂能坐视这些高手在武林中称雄? 二、传承数百年的明教 正如前文所说,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明教是直至《倚天屠龙记》中才登场的一个组织,在“双雕时代”压根没这个组织。 其实不然,金庸在书中留下了多处细节能够证明射雕时代的明教早已存在。 (张三丰剧照) 比如周伯通在介绍那《九阴真经》的来历时,就提到了北宋徽宗时代大内文官黄裳征明教的往事:“那黄裳练成了一身武功,还是做他的官儿。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教门,叫做什么'摩尼教’,又叫'明教’,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 又如《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听到常遇春是明教中人时,也想到了这个组织的过往:“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 也就是说明教是自唐朝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一个组织,那么时代背景设定在南宋宁宗时代的《射雕英雄传》中,明教自然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他们为何没出来祸害武林? 三、草包教主 你可能要说了,前文已经提到过,明教当年与黄裳有过一场大战,他们正是在那场大战中元气大伤。 (明教剧照) 书中也确实提到过,黄裳杀了不少明教的法王和使者:“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他心下不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什么法王、什么使者。” 可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黄裳才是这场战斗的战败方,同时这场战斗发生在北宋徽宗时代,射雕时代的明教应该是早已恢复元气的。 其实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射雕时代的明教教主过于弱小。 《倚天屠龙记》中就提到过,在阳顶天出现之前,明教历代教主最多也只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第四层,哪怕有触及第四层者,也难免走火入魔而亡,可以说他们的实力上限是被定死了,而射雕时代的教主或许只有两到三层的乾坤大挪移,你可能觉得“这已经够用了”,然而事实却是他的实力连几个丐帮长老都不如。 比如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就提到过这么一段设定:“周教主神勇盖世,智谋过人,仍不幸命丧丐帮四长老之手,石教主遗物不获归,本教圣火令始终未得下落。今余命在旦夕,有负周教主重托,实为本教罪人。” (丐帮剧照) 丐帮长老的实力如何,其实最多不过二流高手,历代丐帮长老中,算得上是一流高手的,也就只有《倚天屠龙记》中沦为赵敏手下的“八臂神剑”方东白,一来这样的人才没几个,二来四个这样的人就足以杀进明教,把教主杀死,可见当年的明教有多弱。 所以射雕时代的明教销声匿迹并不是因为成书先后问题带来的剧情漏洞,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明教确实太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