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朮甘汤

 杨念亲 2023-09-22

/ 本能医学/

苓桂甘汤

编者:李景白    校对者:李侦云

图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苓桂朮甘汤
【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20克、甘草20克】

上四味,以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
病解:
心下逆满上冲胸:这不是呕吐,如果胃里存有东西就吐出来了。气上冲胸也不是有向上排异的趋势,只是有一种满的感觉,排不出物来。它没在胃里,而是在脏器间的胃腔以外。注意,胸中或者胁下这两个部位,特别容易积水。
起则头眩:这是有害的病理产物从血液经循环入大脑,人就像中毒一样头眩。头眩与目眩是一回事,这是水的特征。眩,《说文解字》释为目视动乱。眼睛看见的东西都在乱动,人受不了。
少阳病那个目眩,是头昏目眩,就是眼睛看东西不舒服,跟这个不一样。强光或者光在变化的时候,眼特别不舒服。因为随着光的亮度变化,瞳孔相应地要有一个缩小和扩大的调节活动。如果调节能力不行,就会:光线亮了应该收缩时瞳孔收缩不了;光线暗了应该放大时放大不了。它是这么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凡是眼睛的毛病,在《伤寒杂病论》上,多数都用一个眩字、不用晕字。晕不是眼的事,唯独这个眩,是眼睛的事情。
脉沉紧:沉脉是循环不足。紧是一种势,收缩血管的一种紧张状态。
身为振振摇,全身哆嗦欲扑地:这是一种水病,水是血液中的水。站起来就头眩,躺下去就不头眩了。身为振振摇是阵发还是持续发作,这个很应该知道,但他就不说。他说这个不重要,就说身为振振摇。不管阵发还是持续发作,都不妨碍你认识、治疗这个病。只要掌握病的性质、治法,已经足够了。他省去了好多的词,但意义并没有降低、没有降格。汉朝人行文,字句无虚设。魏晋有变,风骨尚存,文章特好。唐宋以下不足观,八家散文,历史第一,但风骨不如魏晋。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发汗造成“身为振振摇”的时候,身上还有汗,这汗止不住。这不是在苓桂朮甘汤证的基础上,再发汗才有这个症状,是已经发过汗了。苓桂朮甘汤证是不能发汗的。即,不是经过吐又经过下,造成了这个病,再发汗就身为振振摇。调整条文次序就明白了:“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没吐没下,发汗了就身为振振摇。就是发汗就会造成“身为振振摇”,下和吐都造不成。下和吐可以气上冲胸,也可以气上冲咽喉。要不是发汗,造不成这个“身为振振摇”。
动经:经就是神经。出现了神经症状,就哆嗦、抖动,想咬住牙却咬不住,牙齿老嘎嘎地响,全身哆嗦,水也喝不了。要站站不起来,站起来就倒,卧床还好一点,往上一起来都头眩、转。这个病就用苓桂朮甘汤。如果脉沉细,可以加附子。这不是汗吐下造成的新发病,是继发的旧病。如果看到病人头眩有水肿、有时胁下满或者胁下痛,但是脉沉紧、气上冲胸、上冲咽喉都没有——还用苓桂朮甘汤,几付就好了。
下一条说的是进一步发展。也说“吐下后,发汗”,就是汗、吐、下以后出现虚烦。胃肠里没有东西(没有宿食、硬便)叫虚,如果再有发热叫虚烦。如果不大便、腹硬满就属实。虚烦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心下痞硬比心下逆满要严重得多;胁下痛比逆气冲胸要严重。上一条气上冲胸,这一条气上冲咽喉,位置又高了。冲咽喉这个症状,又相对重了一等。
“经脉动惕者,久而成萎”。如果长期好不了,就会肌肉萎缩、严重营养障碍。
这属于自主调节的杂病。形成这个病,是先有陈旧病,再感冒。在治感冒的时候,不管吐还是下,都会造成气上冲胸、气上冲咽喉;心下逆满、胁下痛;脉沉紧;起则头眩。但并没说吐下是错误的,吐下法用对也会出现旧病。如果发汗,症状就不一样——身为振振摇。
方解:
茯苓:利水,化水、运化水液,使组织中的水可以从小便排出去。茯苓一味也可以治水气病。没热要用茯苓,不用猪苓、泽泻。
白朮:促进运化,促进组织吸收水分。白朮吸收水液。
桂枝:通血脉。没有良好的循环,饮出不去。
甘草:和中。
不要以为脏器间的水就不能从小便出去。治肺感染胸水,用的就是利水药茯苓、泽泻、猪苓。高烧40度以上,里面有热,所以要用猪苓、泽泻,是属于排异的。
这个方子治停饮,停饮和积液没什么不同。它是发生在伤寒(传染病的一种,不是指一个病,是指一类病),发汗或吐法之后,心下逆满。逆,是从心下往上走的一种势力。气机“以上为逆、以下为顺、以通为治、以塞为乱”。1、心下逆满是或用吐法、或用下法之后发生的症状,这是一个饮的根据。心下就是剑突这个部位,这里有胃。上冲胸——有一种势力往上冲到胸,这是一个症状。2、如果站起来就头眩。3、脉沉紧。三个根据。
苓桂朮甘汤是治水的方子,非常好,用它的机会非常多,就治头眩,没有热象。这是自主调节的方子,把组织里的水从小便排出去就好。心下悸也好,脐下悸也好,胸胁支闷也好,都是这张方子所主治。
扩展:
1、应该把“伤寒吐下后”这几句去掉,作为一个独立的病来看。病后也好、原发也好,都是这个病、都是这个方、都是这么治、都是这么好。
2、患者虚弱,脏器间有病理产物出不来、下不去,进入血液循环使大脑神经中毒,有头眩。用自主调节法——苓桂朮甘汤。
3、患者没有热,脉弦细(或者沉紧),头眩,不渴,有水肿,也有小便不利,就不是这么典型了。有头眩就是苓桂朮甘汤证的特征。所以,起则头眩或者身为振振摇,都是苓桂朮甘汤所治的症状。如果脉沉紧或沉细,体温不足,可以加炮附子。吃了以后,汗不出了,身也不抖了。
4、脑部积水跟苓桂朮甘汤证的这个水,可以说性质一样。方子可用,不过还能更好一点:加上增强脑循环的药,如川芎、黄芪、党参。
5、心悸,小便不利,胸胁支懑,闷得慌,上冲(是有一种往上的冲势,向上一来就目视动乱),站不住、哆嗦(象帕金森哆嗦、站不住要倒下)。有水肿不用说,有心下悸,身为振振摇,头目眩,这方子就可用。非常有效、平安。就记住头目眩、胸胁支闷这两个症状。躺在床上好一点,一起来看着东西在乱动,受不了。
这些都是苓桂朮甘汤主治的病。所以,使用时要把范围扩大,会治的病就多了。这个病,真正典型的不到5%。头眩,心下逆满;或者是有水肿,小便不利,有心下悸,就可用苓桂朮甘汤。
这个方子如果用甘澜水煎药,药效绝对会提高很多甘澜水稀释什么液体都特别容易。积液是一种黏液,不是一种水。甘澜水就是为这个黏液设的。甘澜水洗衣、洗毛巾、洗带油的东西,非常容易洗干净。所以,用于煎药,有很好的作用。尤其对饮、黏液病,绝对是最好的。
病例1:
徒:男孩16岁。因为半年大便不畅,结肠是多发的肿瘤,做手术。非常瘦弱,面色惨白,没有血色。诊断是腹腔、盆腔都有积液。不发热,没有水肿,恶寒。可不可以用苓桂朮甘汤?
师:恶寒可以用,加桂枝。如果很冷,脉也沉,加附子。
病例2:
徒:男50多岁,心包积液手术后,一直吐白色黏液。术前的心包积液吃这个药可以吗?
师:也可以,看有别的症状没有?循环怎么样?脉搏怎么样?如果脉细或沉细,这是一种情况。循环量很低,就应该用桂枝、人参加强循环,心包分泌物可以从小便出来。所以,用药治病,在于你如何变化裁决,这叫化裁。根据遇到的病化裁这张方,你才能成为高手。肾积水,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声明:本文思想源于郭生白先生,由李景白整理和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