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米替尼:一种针对FGFR2变异的胆管癌靶向药物的价格分析【医游记】

 医游记小美 2023-09-22

胆管癌是一种发生在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肝胆胰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胆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或转移期,预后不佳。目前,胆管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传统方法,但是效果有限,且副作用较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一些与胆管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其中,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是一类重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FGFR家族包括四个成员:FGFR1、FGFR2、FGFR3和FGFR4。在正常情况下,FGFR通过与其配体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如RAS-RAF-MEK-ERK和PI3K-AKT-mTOR等,调节细胞功能。然而,在某些肿瘤中,由于基因突变、扩增、融合或重排等原因,导致FGFR的异常激活或过度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耐药性。

胆管癌中约有15%~20%的患者存在FGFR2基因的融合或重排变异,这是一种特异性的驱动变异,即使在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也很少见。这些变异导致FGFR2与其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形成融合蛋白,从而使FGFR2持续激活,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因此,针对FGFR2融合或重排变异的患者,使用靶向FGFR2的药物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培米替尼(pemigatinib)就是一种选择性地抑制FGFR1、2和3的小分子药物,由美国Incyte公司开发。培米替尼可以有效地阻断FGFR1-3与其配体结合,并抑制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在体外实验中,培米替尼对含有FGFR1-3改变的肿瘤细胞显示出强大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培米替尼对含有FGFR1-3改变的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也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为了评估培米替尼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ncyte公司进行了一项名为FIGHT-202的三期临床试验。该试验共纳入了146名经过检测证实含有FGFR2融合或重排变异的胆管癌患者,他们均曾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但是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培米替尼治疗,另一组接受医生选择的化疗治疗。培米替尼的给药剂量为13.5mg,每日一次,连续服用14天,然后休息7天,为一个周期。化疗治疗包括吉西他滨、卡培他滨或富马酸氟尿嘧啶等方案。主要的疗效评价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即肿瘤体积缩小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比例。次要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疾病控制率(DCR)等。

试验结果显示,培米替尼治疗组的ORR为36%,其中3%为完全缓解,33%为部分缓解;而化疗治疗组的ORR仅为9.1%,均为部分缓解。培米替尼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9个月,而化疗治疗组的中位PFS仅为2.1个月。培米替尼治疗组的中位OS为21.1个月,而化疗治疗组的中位OS为14.8个月。培米替尼治疗组的DCR为82%,而化疗治疗组的DCR为60%。所有这些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培米替尼在含有FGFR2融合或重排变异的胆管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在安全性方面,培米替尼治疗组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包括高磷血症、脱发、腹泻、口腔溃疡、指甲变化、皮肤干燥、眼睛干涩、视力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部不适、关节痛、肌肉酸痛、乏力和发热等。其中,高磷血症是培米替尼特有的不良反应,由于FGFR在调节血清磷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FGFR会导致血清磷升高。高磷血症通常可以通过限制饮食中的含磷食物和使用降低血清磷水平的药物来控制。培米替尼治疗组的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10%)包括高磷血症(60%)、低红细胞计数(13%)、低钠血症(11%)、腹泻(11%)和口腔溃疡(10%)。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药物剂量的调整、症状的支持治疗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来控制。

总的来说,培米替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对于含有FGFR2融合或重排变异的胆管癌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然而,由于培米替尼是一种小分子药物,其作用方式是通过与FGFR1-3结合,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因此,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一些机制产生对培米替尼的耐药性。例如,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增加FGFR1-3的表达量,或者产生新的FGFR1-3突变,使得培米替尼不能有效地与其结合。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或者采用联合治疗的策略。

此外,由于培米替尼是针对FGFR1-3的抑制剂,因此,只有那些含有FGFR1-3改变的肿瘤才可能对其敏感。这就需要在使用培米替尼之前,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他们是否含有FGFR1-3改变。目前,已经有一些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组织中的FGFR1-3改变,如下一代测序(NGS)等。然而,这些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并且成本较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将这些技术普及到更多的医院和患者,以便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靶向治疗,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胆管癌这种传统治疗效果有限、预后不佳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将靶向治疗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时,我们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如耐药性、基因检测等。这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