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秋凉最伤人的时节,这4个养生禁忌和穴位,你一定要知道

 冯名雨艾灸 2023-09-22 发布于河南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明天就是秋分了,在养生方面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秋分是中国24节气之一,今年的秋分出现在明天的23号。

秋分的到来标志着昼夜平分,也就是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大致相等。

从中医来看,秋分的到来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从阴阳属性上来讲,白天属阳,夜里属阴,相当于阴阳相平。

在另一层含义上,秋分这一天平分了秋天,过了秋分这一天,阴阳就开始转化了,之前阳气占据上风,秋分后阴气和寒凉之气,占据上风。

秋分后的养生禁忌,有四点需要特别关注:

(戳上图,可进店)

1


浅析

■.第一:避免熬夜。

秋分与春分一样,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一天当中,阴阳交替的时间段,分别是「正午」和「凌晨」。

秋分时熬夜,就会导致自己的阴阳失衡,在加上外在的阴阳转换,稍微熬夜,就容易加重失眠问题。

昨天就有朋友留言,说自己平时过了晚上11点会失眠,昨天十点半睡觉就感觉烦躁不安,一直无法入睡。

原因就在于秋分将至,稍微熬夜就容易失眠,尽量在秋分的前两天和当天,一定要早睡,不要熬夜。

■.第二:收敛阳气。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不宜过度出汗,因为大量出汗会致使体内阳气过多地散失在体表,导致体内阳气储存不足。

万一此时吹来一阵凉风,寒邪就可能侵入体内,轻则肩膀腰背疼痛,伤风感冒;重则出现口歪眼斜,或者中风现象。

推荐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具有通治小肠、任脉诸经病的作用,可以改善下焦寒湿、30岁后身体状况走下坡路、脾肾劳虚等问题。

此时在关元穴绑一个单联镂空的艾灸罐,装上一根石磨艾柱,进行艾灸和热熏。

可以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寒凉的适应能力。

「关元穴」:肚脐下3寸。

■.第三:养阴祛湿。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燥为阳邪”,两者相互对立,但同时又相互依存。

因此,在秋季养阴的同时,也需要祛湿。

三阴交穴,正好兼具祛湿和养阴的双重功效。

「脾主运化」,有运化水湿的功能。

而三阴交是脾经的大穴,通过艾灸三阴交穴,可以使脾经的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助于水湿的运化和排出。

有一个学员,今年45岁,她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下肢水肿的困扰。每天早晨起床后,她总发现自己的双腿肿胀,感觉沉重而疲劳。

每天白天,她手持1.8cm的石磨艾条艾灸水分穴,阴陵泉穴和三阴交穴。

晚上下班后,在小腿内侧涂抹蓝色艾草精油,用纯铜的刮痧板在小腿内侧刮痧5分钟。

坚持了半个月,她的下肢水肿有了明显的缓解,双腿不再像以前那样肿胀。

「三阴交」:足内踝尖上3寸。

■.第四:注意保暖。

秋分之后,寒气开始侵袭人体,此时尤其要注意全身的防寒保暖。

与风邪不同,寒气最容易从足部侵入,因此双脚部位的保暖尤其重要。

建议,每晚足浴泡脚,用温热的水来驱散身体的寒邪,也可以买一些足浴包,用足浴包里面的艾草,红花,生姜,来驱寒。

也可以把自发热艾灸贴贴敷在脚心的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底部,距离地面较近,也更容易感受到地面的热量,从而更好地发挥驱寒效果。

「涌泉穴」: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