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归来 首发 2023-9-23 09:52 · 来自河南 无锡南长街古运河伯渎桥 无锡南长街大运河清名桥(清康熙八年,1666年) 某日晚餐后,步行至城市中心的南长街。大运河依然滋润着这座古城,桨声灯影里,两岸商铺鳞次栉比、客流如潮,延续着往日繁华。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有清名、伯渎二单孔拱桥。清名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相传为寄畅园主秦耀两公子捐资所建,取其太清、太宁各一字曰清宁桥。康熙时太守吴兴祚以花岗岩重建之,道光时避旻宁讳而改今名。或许我更喜欢灯火阑珊处的伯渎桥,当地窑业、茶楼业捐建于清末,叠石为墩,砌砖成拱。因其两岸空间逼仄,不得不收缩引坡而成侧梯,形制颇仿现代城市的过街天桥。此时天心一轮明月,我常想下榻于河畔民宿,一枕清梦里,唤醒旧时光。 无锡大运河清名桥国保碑(国六) 无锡大运河清名桥桥栏阴刻篆书桥铭 汗漫历史不仅留下几座古桥,也馈赠给我们凝聚了历朝历代不同风貌的建筑、遗址、墓葬、窖藏、灰坑、岩画,以及古人遗落到当世的犁耙碓磨、刀枪剑戟、几榻鼎尊及仙人走兽、璎珞簪钗,当然还有浩浩经史和重重疑雾。其实,无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苍茫历史是由一个个名人及其思想、作为串起来的。自古有“北方出将,南方出相”之说,或恐缘于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难所引发的三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自此江南一域人文荟萃、名流辈出。而名人故居,就像散落各处的一颗颗珍珠,发散着温润的光泽,记刻着岁月的痕迹,成为一地人文精神的标志和延续。 无锡薛福成故居建筑群(国五) 薛福成故居将军们光绪皇帝御笔赐额“钦使第” 薛福成故居正厅高门坎儿 薛福成故居花厅 薛福成故居转盘楼 薛福成故居后花园 健康路西侧有薛福成故居。守门胖婶瞄了我一眼说,本地老人60免票,外地70哦。默默手机扫码,25块钱而已。薛乃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宅院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占地30多亩。有东西三轴线,中路南起有门厅、轿厅、正厅、后堂、转盘楼和后花园;东路有西式弹子房、薛仓厅、对照厅、枇杷园、吟风轩和戏台;西路有传经楼、西花园、佛堂和杂房,多达160余间。中轴线前四进面阔均九间,五六进转盘楼更达11间,有“中华第一回楼”之谓。据说这位正三品加二品顶戴的大官僚,出洋之前亲自设计,交其子督建四年投用。走马观花之下,既有江南园林之开放式格局,又不乏西风东渐之时代特征,尤以水榭式戏台为特色,世谓之“江南第一豪宅”。 无锡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国保碑(国六) 阿炳故居原雷尊殿 某日途经崇安寺二泉广场,瞥见一座钟楼式建筑,趋近一看,竟是省保无锡县图书馆旧址。此广场何以称“二泉”呢?环顾一周,广场一隅有座两柱单门石牌坊,门前有块国保碑:阿炳故居。冷不丁心头一热,复又惆怅不已,那是《二泉映月》凄婉而又决绝的琴音。故居的位置当在旧城区中心,原为雷尊殿道馆。阿炳不仅生于斯、逝于斯,其传世名曲也多创作于斯。晚年,他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平房硬山顶,约20平米,有小阁楼现仍保持了原状。故居现正维修,尽管跟工匠打了招呼,因未戴安全帽,还是小心翼翼适可而止。据说当局要恢复当年阿炳说书、卖唱的三万昌茶楼,不觉心头一紧。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带病延年”,求你别太“杜甫草堂”了吧。 无锡钱钟书故居(省保) 钱钟书故居钱钟书胸像 钱钟书故居绳武堂 钱钟书故居书房门饰 钱钟书故居书房门饰 钱钟书故居文创产品 某日穿过三阳广场去喝咖啡,新街巷有座建筑显然气度不凡,原来是钱钟书故居,此即钱家祖业钱绳武堂。故居系其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米),三进院落,明清风格兼顾西式建筑特点。故居不收门票,规模、陈设在薛宅面前简直小巫见大巫,但在书卷气之下,有品位,很温馨。“绳武堂”为钱福烔题名,时任江苏省长韩国钧书匾。钱福烔集经史句撰联悬于厅堂,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承继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早年读过他的《围城》和杨绛的《我们仨》。杨先生亦无锡人,她有一句话:沉默是最大的体面。 秦邦宪(博古)故居(省保) 秦邦宪故居省保碑 钱松嵒故居(市保) 钱松嵒作品《水果丰收》,无锡博物院藏 无锡一地,名人故居一如珠链散线。零零散散走过几家,在度娘家一搜,吓了一跳。明有徐霞客(晴山堂石刻),清有制陶业沈氏(名狗大,不好听)、名医柳宝诒,民国有实业家荣德生、教育家张大烈,以及社会活动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刘氏三杰”。现代政界有张闻天、陆定一、王昆仑(七十二峰山馆)、潘汉年、苏光华;财经界有薛暮桥、孙冶方;文艺教科有钱穆、钱伟长,此即传统民间慈善机构怀海义庄,还有周培源、吴文藻、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周少梅……究竟多少?貌似度娘也甩甩手不晓得。 实业家祝大椿故居(省保) 教育家顾毓秀纪念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城市,“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就像穿城而过的大运河,自始至终在岁月与现实的纠葛中流动着活力、收获着希望。一个个名人,在此留下历史的波痕。他生活、工作的地方,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张名片,永久发散着玉色的光泽。无锡专设名人故居文管中心,并出台了保护政策,值得点个大赞。不管你规模多大、级别多高、经济多发达的城市,侵占甚至拆除名人故居,就是“自我了断式”地割断了文化脉络,无异于暴发户。世界那么大,就缺那一亩三分地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