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17:05:02 来源: 和人心理 江苏经常有朋友跟我说: “你是学心理学的,心理一定特别强大,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不快乐吧?” "神兽整天折腾,我都愁死了,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你们这种烦恼不太有吧?" “你们都是关系专家,分手、离婚这种事情,肯定和你们没什么关系。”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总感觉苦笑不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该有的不快乐,谁也少不了。心理学不是点石成金的神之一,也不是逃避烦恼的孤岛。学习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的,是提升对情绪的承受能力和化解能力。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匮乏。 即使再不用担心温饱,即使事业有成,即使身边高朋满座、歌舞升平,也没办法带来多少快乐的感觉。 是什么堵住了我们感知快乐的通路? 01焦虑 焦虑,无处不在的焦虑,全社会的焦虑。 高中第一课,班主任敲着黑板写下“离高考还有1033天”; 十字路口,行人们等不及红色数字倒数完就一拥而过; 各商品,只要标上优惠的截止日期似乎就销量大增; 写字楼里,此起彼伏的电话催命地响,嘈嘈杂杂的键盘敲击声、跑步声、喊话声,人人都在跟时间比赛...... 脚步匆匆,追上了,抓住了,却仍然觉得焦虑不安。你问他们愿意不愿意慢一些。他们回答:“不是不想,是不敢。” 怕什么? 不知道。 02抑郁 脚步越来越快,挫败感反而越来越多,努力如果不能带来成就,就会带来沮丧、绝望和抑郁。 有研究表明,过去的15年间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了近18倍。 职场抑郁、产后抑郁、空巢抑郁、青少年抑郁......以至于有人调侃:“没得过抑郁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代人。” 抑郁症的高发不能简单归结于生理和激素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大量堆积的产物。 日常生活中不善于与人交流,把大量负面情绪“吞”进肚子里,无力消化,又不敢对外攻击,于是全部转化为对自己的攻击: 自卑、嫌弃、无价值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做什么都觉得没意义,严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甚至产生自杀的冲动。 对自杀事件的事后追溯表明,几乎每一个采取自杀行为的人,都曾经用自己的方式向外界求助过,但往往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心理干预。 03冷漠 经常有父母向我感慨,青春期的孩子用两句话就能堵上你所有的话: “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 当父母向孩子表达关心时,孩子用前者回应; 当父母向孩子示弱,求助时,孩子用后者回应。 听得为人父母者,心都凉了一截。事实上,冷漠只是表面现象。 每个人之所以最终选择“冷漠”,就像他们孩提时选择“热情”一样,是出于自我保护和成长的需要:一开始面对挫折、失败、委屈、伤害时,我们会感觉疼痛、愤怒,伤心和抗拒。 如果这些感受没有被看到,没有得到疏解,我们往往只来得及马虎的包扎、压抑、忽略。于是为了继续活下去,我们教会自己“不要有感觉”、“不要认真投入”,以免不得不再次体验伤痛、愤怒或委屈。 长期“不要有感觉”地活着,就像与周围环境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罩,什么都看得到,却什么都不在意。 冷漠不应该成为应对情绪创伤的唯一出路,成长也不意味着消极防御,只有直面情绪、有效应用心理学技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04愤怒 如果说抑郁是对内攻击自己,冷漠是逃离和消极防御,那么铺天盖地的愤怒就是赤裸裸的对外发泄。不加约束地对外攻击,也是负面情绪长期处置不当的产物。 随手翻开微博、新闻头条之类的应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各类社会极端事件发生: 虐打孩子的父母; 闹市区持械伤人的青年; 因小剐蹭开斗气车撞人的司机; 满脸戾气、霸凌同学的中学生; 动辄就“人肉正义”的键盘侠; 天天发起荒唐的“粉黑大战”的追星族...... 尤其是进入网络世界后,我们会产生匿名和无害的错觉,愤怒被放纵到最大限度,肆意宣泄、流窜,本能的“共情”能力被刻意关闭。 我们不再犹豫“这样说是否恰当”,不再顾及“网络对面那个人是什么样子”“他会不会难过”,就仿佛对面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同类。 关闭“共情”能力的不是网络,而是迷失攻击目标的慌乱。 日常生活中,愤怒原本是有原因、有出处、有攻击目标的,如果他们经常未经宣泄就被压抑下去,就会化身成满腔的“无名火”,塑造出一个个充满戾气的社会人。 如何让愤怒恢复它原本的功能,指向它该在的地方?是每个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05上瘾 当人们活得越来越冷漠、麻木,甚至连对外攻击也激不起快感时,那些偶尔能带来些许感官刺激的事情,就显得格外诱人。我们明知是饮鸩止渴,却还是变得无度索取、沉迷、直至 上瘾。 什么东西能上瘾?几乎任何东西都能成瘾。 父母责备孩子整天沉迷网络,孩子指责父母天天埋头看手机; 离不开香烟的人说是寻找“灵感”,酗酒的人则幻想着“一醉解千愁”; 沉迷于口舌之欲的人靠胡吃海塞缓解压力,沉迷于青春美色的人自诩风流倜傥; 沉迷于权欲、物欲的人则伪装成工作努力,沉迷于操控欲的人化身为严厉的父母; 沉迷于侥幸和惊喜的人离不开赌桌和股市......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直面情绪、直面问题、而习惯于逃到简单的、一时的快感中,大量的成瘾行为才越来越多的充斥在生活中。 然而,越逃避,现实层面的问题越恶化,我们越不着手处理问题,于是只能继续逃避,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或许你已经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处理上述情绪困扰,一段时间内你发现是有效的,而过段时间就又恢复常态了;或者你在高压状态下,那些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会陪伴着你去看看这些情绪背后你未被满足的需求。 这些需求可能和早期经历有关,和我们非常在意的人有关,和某些创伤有关......如何用更健康的方式来实现这些需求,即使这些需求真的没法被满足,我们又如何与这种“无法满足”和平共处....绝不是只是从认知上做计划、执行计划。 心理学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心理咨询也是如此。 但心理咨询可以让我们用心理学的视角去看待,从而加深人们对内、外世界的了解,清楚自己或别人为何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当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才可以真正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与身边人建立好的联结。 |
|
来自: 12345csdm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