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feeloy 2023-09-24

【犀利观点】戍边将领董福祥在新疆追歼贼寇的布伦可追歼战

光绪五年(1879年),清朝戍边将领董福祥在新疆边境追缴贼寇,史称“布伦可追歼战”。这次追歼战,董福祥率领部队追击了整整四个昼夜,行程八百多里,将士们来不及合眼歇息、马匹也未来得及卸下鞍鞯。所经过的地方都是荒山阻绝、人迹罕至。最后,斩灭贼寇两千多人,几乎全歼,缴获军械旗帜成千上百件,以及马匹牛羊几千头。战斗结束后,左宗棠对董福祥“穷追逆寇”、“不要生俘,虽俘亦杀”的举动深感惊奇。

这场战役不仅彰显了董福祥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更展示了他对祖国边境的坚定守护和对入侵者的严厉打击。而这背后也体现出了清政府对于收复新疆的决心以及对边境稳定的重视。

阿古柏入侵新疆,非常残忍凶暴,对当地人民进行了屠杀、掠夺和奴役,使新疆沦为一片人间地狱。面对入侵者,左宗棠意识到了收复新疆的重要性,并亲自主持西征事宜,全力支持和指导董福祥等将领的行动。

为了有效地打击侵略者,左宗棠做了充足的准备。他整军经武,精心筹组西征大军,还采取了周密的军饷和粮草筹备措施。在军事行动中,他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并注重军民的关系和平稳过渡。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为后来的战役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收复新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追歼战中,董福祥不辞劳苦、穷追不舍,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精神。他的部队奋勇杀敌,歼灭了大批敌人,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毅力。虽然左宗棠对他不留生俘的做法感到惊奇,但这也表明了他们对敌人的毫不留情,对胜利的执着追求。

布伦可追歼战的胜利对于清政府收复新疆、巩固边境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展示了中国人民坚守国家尊严、捍卫领土完整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向入侵者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不容侵犯,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坚强团结的整体,不畏强暴。

布伦可追歼战不仅是中国军队在收复新疆战役中的一次胜利,更是一次以董福祥为代表的将领们的胜利。他们坚守边境、保卫家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担当责任的意志。这是历史上中国军队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也是中国军队在维护边境稳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回首历史,我们向这些将领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为保家卫国、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战斗精神和担当责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布伦可追歼战的胜利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在当前的和平时期,我们同样需要保持战斗精神,守卫边疆安全。无论是军事还是非军事领域,都需要我们坚守岗位,勇敢担当,为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愿我们都能从这些历史中汲取力量,勇敢担当,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犀利爆款标题】“千里穷追,生俘必杀!布伦可追歼战彪炳戍边史册”

在光绪五年(1879年),清朝戍边将领董福祥率领部队在新疆边境展开了一场卓越的战斗,被后世称之为“布伦可追歼战”。他的追击行动堪称艰苦,四个昼夜不眠不休,行程超过八百里。贼寇逃窜至人烟稀少、山势险要之地,但这并未阻止董福祥和他的士兵们追至虎穴。

最终,他们斩灭了两千多名贼寇,几乎将其全部消灭。同时,他们缴获了大量军械旗帜和数以千计的马匹牛羊。战斗结束后,左宗棠对董福祥的“穷追逆寇”、“不要生俘,虽俘亦杀”的举动深感惊奇。这次战斗不仅展现了董福祥的无畏和决心,也为边境地区带来了长达三十年的安定。

【文章正文】

光绪五年(1879年),清朝戍边将领董福祥在新疆边境追缴贼寇,史称“布伦可追歼战”。

一、阿古柏趁际,入侵新疆

阿古柏,原是浩罕国的一名军官。他趁新疆发生内乱之际,出兵占领了新疆的大部分领土,并成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阿古柏入侵新疆,非常残忍凶暴。他先是攻下汉城,放纵手下官兵屠城七天七夜,导致城内血流成河,哀嚎遍野。接着他又占领了英吉沙、叶尔羌,甚至进攻和田,对军民实施残酷镇压。他横征暴敛、荒淫无度,不仅掠夺农民财产,还强征各族少女,沦为奴隶。他占领新疆后,几乎将整个地区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击退阿古柏,收复新疆

清政府决定派遣钦差大臣左宗棠前往新疆,负责收复失地。左宗棠制定了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他准备充足的兵力,整肃军队,调集足够的军饷和粮食,以确保远征的成功。

1876年,左宗棠率军顺利收复了北疆的一系列城池。1877年,他进军南疆,连续攻克了色勒库尔、库尔勒、阿克苏、乌什等地,终于将阿古柏的残余势力消灭殆尽。新疆除了伊犁,全部被收复。

三、善后与戍边,不留生俘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面临着善后与戍边的问题。戍边清军不仅要善后,恢复战争留下来的创伤,还要保家卫国,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在善后工作中,董福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率领部队追击阿古柏的残余势力,克服了极端恶劣的地形和艰苦的环境条件,最终在布伦可追歼战中斩灭了贼寇。他不留生俘,坚持“不要生俘,虽俘亦杀”,为保证边境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随后的戍边工作中,董福祥继续表现出卓越的战斗才能和领导才华。他带领部队加强了边防建设,严密监视边境,确保边疆的安全稳定。

【结语】

布伦可追歼战是中国戍边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董福祥的率领下,清军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决追击并彻底击溃了贼寇,为边境地区带来了长达三十年的安定。

董福祥的卓越表现展示了中国戍边将领的智勇和忠诚,他们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忠诚、勇敢和荣耀的篇章。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奋斗与牺牲,继承他们的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