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旧日的戏装照相业

 cxag 2023-09-25

图片
谭鑫培《定军山》(北京隆福寺源记照相馆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常见票友登台演出。有些人虽不能唱,但也喜穿戴上京剧行头,摄影留念,过过戏瘾。于是,戏装照相行业应运而生。当时前门外石头胡同大北照相馆,廊坊头条容丰照相馆,西长安街新新大戏院西边正大照相馆,绒线胡同路南大生照相馆,以及隆福寺大方照相馆,都设有戏装照相业务。

图片北京同生照相馆外景(1920年代)

  照相馆专门聘请了内行人在馆内接待。这些人员需要文武不挡,行行精通,出出都会。从人物的扮相、勾脸、服装、道具直到摆姿势,讲眼神全都能为顾客服务周到。

图片马连良《春秋笔》(北京容丰照相馆)

  照相馆的橱窗展挂许多戏装照片,多是手工涂色的。馆里备有京剧剧目名册,戏装相册,供顾客翻阅点选。选定后到扮装室洗脸化妆;爱好者往往以此为最过瘾的时候,揣摩著名演员在粉墨登场前的心情,留意着化妆的程序,寻找着服饰中的秘密……扮好装照一张自己向往已久的剧中人物相,作为永久纪念,实为乐事。

图片民国京剧《穆天王》戏装照(北京大北照相馆)

  照相馆的戏装橱柜中琳琅满目,等于是一个京剧全套服装道具的陈列室。往往要比正式剧场后台还全还齐。从头上到脚下,生旦净丑的盔褶蟒靠、凤冠霞帔,官衣箭袖,翎发扎巾,斗笠芒鞋,直至刀枪把子,令旗令箭、香炉印信、羽扇酒壶、桌椅帐幔等无一不备。蟒靠也是各色都有;当时虽然没有彩色摄影,但黑白底片的深浅度也能显示出是什么颜色。尽管是照相,也要保持“宁穿破,不穿错”的传统。

图片梅兰芳《太真外传》(北平容丽照相馆)

  摄影室犹如舞台一样,照相者一人或数人俨然粉墨登场。只是由于室内陆域限制,太大的场面是照不了的。照相馆从没有提出缺少服装或是不会扮装而对某一剧目不能照,都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照成的相片拿出去也从不至于被内行指出错误。当时不仅能照社会上流行的剧目,就是名角独家戏也能应承。

  (摘自 《戏剧电影报》总第630期  第3版,1993年2月14日出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