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被毛泽东主席称为“虎胆英雄”、“儒将”。他不仅智勇双全,而且文化素养也比较突出,是人民军队中难得的文武双全、军政兼优的高级将领,尤其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 他就是彭雪枫。 1938年秋,正在河南确山竹沟训练抗日武装的彭雪枫,接到毛泽东交给他的任务:率部挺进豫东,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彭雪枫为出版战地报《拂晓报》,将出发时间推迟了两天。 1938年9月29日,战地报《拂晓报》正式创刊。这份报纸伴随彭雪枫的部队一同出发,在豫东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产生巨大影响,强有力地鼓舞着新四军和老百姓抗击日军。 彭雪枫来到豫东短短一年时间,他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就从当初的300多人发展壮大到1万7千多人,并建立了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完成了初创豫皖苏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0年11月,彭雪枫率部在板桥集击溃了日伪军共5000多人的进攻,毙伤敌1000余人,并用机枪打下日军一架轻型轰炸机,创造了华中敌后战场步兵打下日军飞机的先例。 1941年2月,部队被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担任师长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 不久后,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正式成立。彭雪枫亲自给战士们讲课,做骑兵战术示范。他还设计了一把集各家所长,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新式马刀,被战士们称为“雪枫刀”。 “雪枫刀”投入实战后,让日伪军大为震撼,甚至有的日伪军慑于“雪枫刀”的威力,不战而降。 骑兵团不负众望,成为了彭雪枫手中的一张王牌,每到关键时刻都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抗日战场上参加大小数百次战斗,屡建奇功。 1944年,日军集中50余万兵力,对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沿线发动侵华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豫湘桂战役,华中大片国土沦入敌手。 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做出指示,要求以彭雪枫为师长、张震为参谋长的新四军第四师为主力部队,收复津浦路以西地区。 彭雪枫在写给妻子林颖的信中,对当时的形势做了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空前的有利,实在给人以最大的鼓舞,中国革命二十余年,应该苦尽甘来了。” 同时,他还不忘嘱咐怀有身孕的妻子:“送来花生酱一瓶,可当佐餐。惟不知近来呕吐情况如何?切念!” 彭雪枫信中不仅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铁汉柔情的他通常在信中深藏对妻子的爱意。 1944年9月11日拂晓,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四师与敌寇展开厮杀。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下,部队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 突然,通信员报告说,敌人的炮楼被击中,敌人准备逃跑。彭雪枫立即赶到阵地前沿,站在离敌人据点仅有几十米的位置,居高临下,直接指挥战斗。试图突围的残敌被两面夹击,纷纷举手投降。 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一颗流弹击中了彭雪枫的胸口。在前沿阵地上,彭雪枫慢慢地倒下了。 彭雪枫之子彭小枫说:“张震一把把他抱住,他就牺牲在张震参谋长的怀里。” 八里庄战斗胜利了,而年轻的师长彭雪枫却在胜利的那一刻壮烈牺牲,年仅37岁。 1945年2月2日,彭雪枫牺牲的消息公之于世。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的大王庄,分别为彭雪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上万名群众络绎不绝,前来吊唁。 2月7日,在延安的追悼会上,毛泽东等党和军队领导人为失去这样一位“抗日儒将”而悲恸不已。他们送的挽联上,高度评价并称赞彭雪枫: “廿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存,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怀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年清明节都有许多人自发来到彭雪枫墓前致敬默哀。 英烈虽已远行,但英雄的精神代代赓续,薪火相传! 来源:CCTV国家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