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怀旧書馆 2023-09-25

我们那时一个顺口溜: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现在只剩听诊器还有点活路了!在那个年代那几种行业确实牛,男的找对象,好像姑娘排队,不过听珍器至今更牛。小时候老师问同学们长大的理想是干什么,有说当 邮递员的 开大汽车的 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的 当木匠的 当裁缝的 ,老师说不好好念书厕所都没得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凡事都不会一成不变,现在的铁饭碗也不代表以后也是铁饭碗。以前多么好的职业现在己无人问津。

1、汽车驾驶员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手握方向盘给个县长都不换!那个年代,司机地位很高,开车的不一定都是公务员,给县长或县级科室开车的一部分是公务员。以前开车的大部分是单位的司机! 我国以前汽车很少,大部分是单位拉货的,小车非常少! 能坐上小车的都是有身份的(几千人以上的大厂一把手,县团级以上的领导),给领导开车的与公务员没有必然联系!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当年七十年代考驾照学习一年考试交规,机械常识,桩考路考。然后拿实习热照,一年后转正拿红本。七十年代驾驶员,虽说骄傲自豪,但那时的驾驶员真是光会开车不行,在驾校就学驾驶员素质,修车,装配车技术,那时必须是会修车丶三级修理工才有资格申请学开车,汽车二保驾驶员自己必须会干,一辆苏联嗄司在过去的砖石路上拖三个掛车,钢板是木头的,车没方向灯只有指示箭,真实的历史。开大货车的,当时的确很牛,比厂长的工资还高,有很多关系,能买很多紧俏的东西,七十年代汽车司机可是金饭碗!那时候只有单位才有汽车,马路上汽车非常少,自行车的天下。曾经人人抢着干令人羡慕的职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货车司机混成了下等人,

2. 供销社售货员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供销社一直以来都是“集体”单位而非“国营”单位。忆往昔峥嵘岁月,风华正茂,叹今朝迟暮年华,鬓发凝霜…七十年代,我妈妈到供销社买东西,一位女售货员对我妈妈说话阴三阳四,我妈顿时放下脸子怒斥售货员:你什么态度?你就这样对待人民群众?把你们领导叫出来,看看是不是他叫你这么服务的。售货员吓得脸色惨白,慌忙给我妈赔礼道歉。

七十年代一大学生去供销社买盐,售货员同志买一斤氯化钠,售货员笑了我这没有氯化钠,大学生笑了这木柜子里这么多怎说没有呢。售货员取笑说那是盐而不是氯化钠,原因很简单大学生说的元素符号,而售货员根本就不知,而且互相取笑。

3、公社广播员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公社八大员,其中就有广播员,广播员,水利员,林业员,蚕桑员,农技员,邮递员,会计辅导员,电影放映员。在那年代各公社多有广播站,宣传生活生产,天气预报,国内外新闻等。"公社广播员"还真不容易进入。还是铁饭碗。公社文化站那时挺吃香的,我们那第一台电视还是文化站买的,黑白的,每晚播放《霍元甲》,木门都被挤破了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4、食品站猪肉佬

计划经济时代,最吃香的就是“一嘟嘟,二杀猪”,这些行业。食品站那时真的很吃香,买肉凭关系

小时候(78年)过端午节,看我妈买菜回来没有肉。就问怎么没买肉,我妈讲人太多挤不进去,然后拿给我两块钱对我说你要能挤进去买到肉就吃,买不到就不吃。我拿到两块钱到食品公司拼命往里挤,终于买到了。也不管肥瘦只要有肉吃就可以了。记的特清楚0.76一斤,想想都是泪。

那时候猪肉金贵,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最好的不是当干部,而是在食品站工作。只在卖派购猪时发给2斤肉票可以买平价肉,当时的规定是″购一留一'养两头猪一头卖派购价好低记不清了,要到一百二十斤才收,留一头自己杀了卖自由市场,价比食品站的肉贵

5、粮站质检员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粮站真是肥缺。你们没种过地的不知道,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去交公粮,每次都得找人,不找人就把你的粮食等级定的很低。现在想想还真有意思,过去到粮站卖个粮,捡过来,验过去,最后说,水份大,杂质多~退回。如今,卖个粮管它水份大小,杂质多少,眼睛闭着收。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交公粮时大部分时间是集体所有制,即“生产队”。那个时候绝大多数是交好粮,地脚粮留自己。队里选出最好的麦子,装麻袋用驴骡驮着走约30华里路到公社所在地的公购粮收购库缴验。在我们前,农民缴粮很不容易,常受刁难,经常返工,队干部和农民都头疼,分田下户后,确实有少部分农民想蒙混过关交劣质粮,但粮站有质检员,就不收,或降低粮价等级,或就地晾晒、风车吹杂质后再收。说多了都是泪

6、电影放映员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提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放映员,那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啦!只要听说晚上有电影,下午放学我连家也不回,一直看完电影才回家,感到那个年代好幸福。到乡下的电影放映员,像明星一样受大家的欢迎。县长,公社社长不一定知道,但放映员,却是无人不知。好缅怀那个仿佛的另一个世界。想起了情满四合院里的许大茂,确实如此。不愁吃,不愁花。时时不断地捞外快,接长不断的勾引农村小姑娘。公社当放映员,月工资32元,放映一场补助3毛钱,到大队社员家吃派饭,4两粮票1毛钱。

七八十年代六大“铁饭碗”,当时人人追捧,现在无人问津了?

那个时候差不多都是战斗故事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记得有《南征北战》,《三进山城》,《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等等。如果再回到那个年代那该多好啊!满满的回忆,再也回不去的从前。有同感7O年代的农村露天电影确是热闹非凡,时过境迁再也难回那种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