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章丘】赵百户铺上了沥青路

 爱看章丘 2023-09-25
近日,白云湖街道赵百户村的主干街道全部完成了沥青路面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里老百姓的出行交通条件。

过去,村里的主干街道是多年前修建的水泥路面,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坑洼不平,污水存积,使水泥路变成了泥水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满街,老百姓出行极为不便。

在扶贫单位区档案馆和包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协调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村内的主要道路都铺上了沥青路面,不仅改善了出行交通条件,村容村貌也更加干净整洁。

赵百户村位于白云湖街道北端,隔小清河与高官寨街道搭界。全村有380余户,人口1480余口。包含赵百户、石井两个自然村。

赵百户历史悠久。日前,在村子北侧小清河复航施工现场,发现了北朝至唐初的家族墓葬群,证明这里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十分繁荣。

赵百户村名的来历也与古代的官职有关。

据记载,百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于千户。百户之下,设牌子头,有时设“五十户”之职。明代卫所兵制亦设百户所。百户为百户所的长官,为世袭军职,百户统兵120人,正六品。

赵百户的村名就来源于这一官职。

据史料记载,赵百户村原名为杨家庄。明洪武二年(1369),世袭百户赵才兴由枣强迁此,改村名为赵百户寨子,后沿革为赵百户。

石井村原来也不叫石井村。据记载,石井村原名义林村。明代,因人丁不旺,迁居石井旁,以井取名石井村。

小清河自石井村和赵百户村边流过,是早年间十分重要的水运通道。

据《章丘县志》记载:小清河在县治北27公里处。流经章丘长18.8公里。水流缓慢。清末,“往来帆樯不断”。民国时期,通行对槽船,凡由县内发往济南的大宗土产,多赖此河转运。新中国成立后,仍通行对槽船,时速4公里。在赵百户设码头1处。主要转运粮食、大葱、食盐、西瓜、杂货等。1969年,修建双曲拱大桥后,渡运停止。

从赵百户坐船进济南是小清河两岸附近村子老年人念念不忘的记忆。附近村子的老年人都记得,从赵百户码头坐船进济南,坐到黄台板桥下船票是4角,坐到终点成丰桥船票是5角。

《章丘县志》中提到的双曲拱大桥叫做“赵百户大桥”,位于村子的西北面。该桥建于1969年,桥长80米,桥面宽8米,是从水寨经黄河镇驻地吕家寨、北房浮桥通往济阳的交通要道。大桥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主体桥面早就不再通行,在桥面的北侧加装了铁质桥面供临时通行。随着小清河复航工程的实施,将在现址北侧修建高标准的新桥。

石井村除了紧靠小清河,还是清云河汇入小清河的入口。清云河是连接白云湖与小清河的一条人工河。

据史料记载:清云河源于白云湖,北流经高桥、托寨,至石井村西北入小清河。全长8公里,是一条雨季为分流白云湖客水和引水灌溉而挖掘的人工河。可灌溉面积4000亩。因源于白云湖,北入小清河,故名清云河。

石井村西头有一座横跨清云河的小桥,是1963年5月实施治理小清河工程修建。

赵百户历史上还有一座工厂比较有名,那就是赵百户棉厂。据《章丘县志》记载:1984年,在赵百户分厂上棉油项目,投资50万元,建车间、库房、 锅炉房, 安装200型榨油机2台;1985年7月建成投产,生产能力日处理棉籽9000公斤。至1987年,枣园棉花加工厂改称为县油棉加工厂,赵百户仍称分厂,共有职工931人, 固定资产原值329.8万元、净值250.7万元,加工棉籽油1335吨,总产值166万元、利润37万元。

从《县志》的记载可见,当时的赵百户棉厂拥有近千名职工,规模和效益都十分可观。

可惜时过境迁,现在的赵百户棉厂大门紧闭,只剩了一座空空的院落。

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划的济南港“一港两区”正在兴建。章丘港区位于国道308小清河大桥下游,即石井村西南。章丘港区锚地位于赵百户村西,规划锚位数6个。章丘港区建成后,将形成南接淄博,东联潍坊,西通济南的公路交通网。赵百户村乘借港区建设的东风,将迎来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信赵百户村将会越来越富裕、美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