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晨阳:一座刘公岛 半部近代史 |游记

 北疆文艺 2023-09-26 发布于黑龙江
一座刘公岛 半部近代史

文/晨

记得去刘公岛那天是2023年8月23日,天气晴好。早餐后,我们乘车来到了去往刘公岛码头。
 
上午9点40分许,我们登上了游船,随着游船一声轰鸣的汽笛声,游船驶离港口,向对岸的刘公岛驶去。
站在游轮的甲板上,听着船马达的轰鸣声,看着船后翻滚喷涌而出的浪花,心旷神怡。极目远望,浩瀚无垠的海之上,湛蓝的天空恬静得如一面明镜,初秋的阳光金灿灿地投射在起伏的碧波中,映照出忽隐忽现,成群的海鸥翱翔在游船的上空和周围,围绕船旁觅食,游客将船上出售的海鸥爱吃的食品,亲手尝试喂食海鸥,随着喂食海鸥越聚越多,竞相争食,各展绝技,十分壮观。
 
大约30分钟左右,游船抵达刘公岛码头。
 
刘公岛位于中国东部山东半岛东端威海湾内,面积为3.15平方公里,岛岸线长14.9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南部则平缓延绵,据说该岛森林覆盖率达87%,被誉为“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

 
历史上,明、清乃至解放前的一系列海上战事均在此发生,特别是甲午战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痕,这里有战国遗址、清朝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许多英租时期留下来的欧式建筑,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此岛为何叫刘公岛?据说,在历史的长河里,刘公岛曾有过很多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时被称为“刘氏别业”,元代称之为“刘岛”或“刘家岛”,明朝中后期一直称为“刘岛山”,直到明隆庆六年才正式称为“刘公岛”,并沿袭至今。
那么,刘公岛的刘公到底指的是谁?他就是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据史料记载,当时此岛有刘民夫妇在岛上居住,并经常救助过往遇难的船民,每当狂风巨浪的夜晚,刘民夫妇就会把家里的灯常亮不熄,为海上的船只引航,刘民夫妇因扶危救济而被时代传颂。据岛上居民传说:昔年有南船遇挥读胶风,漂泊该岛,几濒于危。岛鲜人烟,遇老夫老母刘姓者搭救,并以食馈船上人,老人旋而不见。船人以为神仙,因感其救生之恩,遂为之立庙祭祀,称刘公庙。
 
走下游船举目望去,刘公岛上人头攒动,前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铁船锚雕塑,雕塑高约6米,给人们一种很强的代入感,是整个刘公岛的标志性雕塑,锚体上用浓重的字体雕刻1888年、1894年、1898年、1930年和1945年几个重要的历史年代,这是这座岛的生命线,也是这个民族的生命线这是为了纪念北洋水师,也是为了警示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刘公岛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也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发生地。
说起刘公岛,就会使我想起100多年前的那场惨烈的甲午海战,国殇之痛。
 
前走不远处,我们来到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也称陈列馆。我来这里的一个主要缘由,就是因为它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纪念地,这是一个令很多中国人都难以释怀的地方!
 

走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也是海军会所,是北洋海军提督及其总兵、副将、参将们议事办公的地方,也是北洋海军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因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此驻节,所以又称之为北洋海军提督署,民间还称之为水师衙门和丁公府,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军事衙门之一,真实再现了北洋海军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甲午战争惨烈场景。
1894年,是中国的甲午年,中国和日本在1894年发生延续至1895年的那场战争,也被统称为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2月17日上午8时30,日本联合舰队以松岛舰为首,其余舰只紧随其后,从百尺崖起航,列成单纵阵形,各舰高悬军旗,鱼贯自北口进,徐徐驶入威海港,战斗异常激烈、残酷。10时30分,北洋海军舰都降下中国旗,而换上日本旗,刘公岛炮台也升起了日本旗。曾经一度威震远东的清朝北洋舰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以《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为基本陈列,分为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日本打开战争魔盒》、《民族屈辱与抗争《警钟长鸣》四个部分共展出珍贵甲午战争历史图片650多幅,复制了大量甲午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还原再现了多个超写实人物塑像场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场景李鸿章在马关谈判场景等,开辟国内首个黄海海战3D影视厅,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再现威海卫保卫战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还有大量反映甲午战争的巨幅油画和巨型雕塑,全面展示了中日甲午战争的那段历史,见证了清朝时期甲午战争的惨烈场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
 

走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吾辈当自强。
在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旁边不远处,停放着一艘舰船,这就是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见证中国海洋史上一段段辉煌往事的定远舰,这艘舰船在甲午战争中的不屈表现,赢得了“永不沉的定远”称号,成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海上图腾。
 

我登上了“定远舰”,电影《甲午风云》的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里浮现: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请求清政府派兵助剿,早已蓄谋侵华的日本也借机出兵。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岛海面突袭中国护航舰及运兵船,挑起战争。这场战争持续8个多月,历经数次战役,战场在海上与陆不断转换,战火从国外烧到了国内。1894年9月17日,日军又在大东沟海域挑起了黄海海战。在接近5个小时的战斗中,北洋舰队被击沉4艘军舰、伤亡近千人,日本没有军舰沉没,伤亡只有298人海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舰体多处受伤,随时有沉没的危险。当发现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遭到日本舰队围攻时,他下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向日军主力吉野号。他鼓励全舰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不幸的是,致远舰被日舰的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240余人,仅有7人获救。邓世昌落水后,部下把救生圈让给他,被他拒绝。与他一同落水的爱犬“太阳”,咬住他的胳膊试图救护主人,邓世昌强忍内心痛苦,用手按住“太阳”的脖子与自己一起沉入黄海的波涛中。那一天正是邓世昌45岁生日。
 
邓世昌固然是民族英雄。这又使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海洋水师统帅丁汝昌。
 

我们又来到了丁汝昌纪念馆。丁汝昌纪念馆原为丁汝昌寓所,建于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携家眷进居刘公岛,在此居住达6年之久。寓所门前,矗立着高3.8米的丁汝昌铜像。该建筑为砖石结构,由左中右三套院落组成,占地约15000平方米。西院为内寓,东院为侍从住房,中院为丁汝昌办公会客的地方。中院与东、西院有圆门相通,如今陈列着丁汝昌生前用过的部分家什、字画;院内有一株百年紫藤,据说是丁汝昌亲手所植,至今仍根深叶茂。大门两侧为门房,如今是介绍丁汝昌生平的展室。东西两侧建有红柱飞檐的六棱形凉亭。
 

丁汝昌(1836—1895),晚清爱国海军将领,曾任北洋海军提督。北洋水师战败后,1895年农历除夕,丁汝昌收到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的劝降信。丁汝昌未作任何答复,将劝降信转寄给李鸿章,表示绝不降敌,誓死作战到底。此后数日内,威海卫陆地炮台全失,刘公岛成为孤岛。

  此时,丁汝昌已为自己打造好棺材,决心战至船没人尽而后已”。早在丰岛海战后,丁汝昌便做好了与敌决一死战的准备,他命令各舰仅留一艘舢板,可燃物品、装备一律拆除。这种破釜沉舟的表现,足以证明丁汝昌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没有投降的主观理由。
  在困守刘公岛的过程中,丁汝昌先在定远”上主持作战,“定远”被鱼雷击中后,他又转移至“镇远”继续指挥。2月9日,冒着日军弹雨,丁汝昌登上“靖远”,站在舰首主炮炮位旁亲自督战。“靖远”被击沉后丁汝昌落水,被属下的船救起后,丁汝昌非但没有侥幸,反而涕泪横流叹道:“天使我不获阵殁也!”由此可见,丁汝昌作为统帅,不但不怕死,甚至身先士卒主动求死,以提振全军士气。
 
另一方面,丁汝昌所处的境地也使得他不能投降。作为一名从旧式陆军成长起来的海军统帅,丁汝昌的能力向来受到质疑。在甲午战前,朝廷言官便弹劾他,甚至污蔑他晕船,一登兵轮,即患头晕”。
   而实际情况是,丁汝昌是好学之人,深知自己的不足后,不但主动学习英语,赴英国接舰期间还受过英国女王接见。同北洋海军其他官兵一样,丁汝昌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海上生活,即使晕船,也早就克服了。大东沟海战失利后,丁汝昌受到更为激烈的弹劾。朝廷言官罔顾事实,要求罢黜丁汝昌甚至诛杀问罪。

  1894年11月26日,光绪帝下旨:“丁汝昌着即革职,仍暂留本任,严防各海口,以观后效。”皇帝的谕旨使清流党劾奏丁汝昌的胆子更大,第二天,又有60多位御史言官上书,集体要求诛杀丁汝昌。他们还怂恿皇帝:“事宜密速,以防该提督线索潜通,预谋逃叛。”
  皇帝下旨后的第三天,山东巡抚李秉衡又密陈奏折称,不立即诛杀一两名海军主将,不足以震慑军心。在朝廷言官的屡次弹劾后,光绪帝认为丁汝昌实属恇怯无能,罪无可逭”,要拿其到刑部治罪,在李鸿章和北洋海军将士的苦谏下,光绪帝才又降旨,令丁汝昌戴罪督阵。“俟经手事件完竣,即行起解,不得再行渎请。”
  此时此景,丁汝昌内外交困,心情悲凉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投敌叛国,而是力战到最后一刻
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情况下,拒绝日军劝降,服自尽以谢国人。1895年2月17日,日军开进刘公岛,港内残余军舰11艘和大量武器、物资全部被日军俘获,北洋海军覆灭。
正是这些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国土完整和祖国的尊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身海防,尽忠报国,誓死不降,大义凛然,这种英雄气概,气贯长虹。
丁汝昌跌宕起伏的海军生涯,是北洋海军兴衰的历史缩影,既展现出近代中国海军一度蓬勃兴起,也折射出清政府缺乏正确的海军战略持久的建设决心所酿成的恶果,更诠释了发展强大海军、建设海洋强国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也正是这次观览,让我真正了解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全过程。梦碎,梦醒,筑梦,追梦。
 
尔后,我们又来到了刘公岛码头的西端,这里停放着一艘黝黑威武的退役潜艇,这艘潜艇据说是前苏联R级613型潜艇的改进型,为R级33型279常规动力潜艇,于1979年下水,1980年服役于东海舰队,2003年光荣退役。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刘公岛博览园,走进海圣殿,登上望海楼,观览中华海坛……这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影视、科技于一体,集古典园林风格与精湛建筑于一身的大型景点,集中展示了刘公岛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三大主题,堪称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我们来到名为“西摩尔”街,眼前看到风格独特的房子,就是英租威海卫时期刘公岛上非常繁华的商业街,房子呈一字型走向,排列整齐,高低错落有致,石头墙面,灰瓦屋顶,建筑上耸立着高高的西式烟筒,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十分明显。走进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这是个场景式博物馆,真是再现作为“七子”之一的威海卫被英国强租32年、刘公岛被英国强租42年的屈辱历史。
 
从傲气,丧气,再到骨气和勇气,刘公岛见证了民族兴衰,国家兴亡!
 

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刘公岛不仅仅有风景,更有历史,这里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海上森林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记载着曽经硝烟战火的沧桑岁月。如今的刘公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山东半岛威海湾内,仿佛在静静的诉说着那一段段藏在刘公岛背后的故事…



作者简介

      韩柏臣,(笔名:晨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1963年4月24日生,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双鸭山矿工报》社记者、编辑,《东煤集团报》社驻双鸭山记者站记者,双鸭山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双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文章散见于《人民公安报》、《警官杂志》、《今日法坛杂志》、《北方文苑》、《龙江警察》《双鸭山日报》、等报刊及网络,自著出版了反映双鸭山市公安刑侦战线的纪实文学集《剑啸神鸭》,与他人合作编辑出版了反映双鸭山市公安战线火热生活的报告文学集《金盾之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