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小辑丨中秋:不知秋思落谁家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3-09-26 发布于山东

中秋是望月怀远的时候。中秋是阖家团聚的时候。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往今来,一轮明月见证了多少温馨的欢聚时刻,又被寄托了多少浓浓的思念!

中秋佳节已近,你准备好回家团聚了吗?



游子的中秋

胡巨勇(湖北黄梅)

与这些开瓶的啤酒、咸菜花生

相拥而坐

在异乡,无论我们怎样

围成故乡的圆月亮

都酝酿不出中秋的芳香

中秋,在故乡

那个住了一辈又一辈的老屋里

中秋,供在

家门前拜月的水果盘里

中秋,是沾有父亲汗水的月饼

捏在童年的手心里

中秋,是母亲烧好的那碗红烧肉

粘着孩提时的目光

中秋在故乡呵

游子的中秋

是故乡那轮

喂肥思念的盘月

是故乡那枚

牵痛柔肠的炊烟

中秋的脚步

邢建建(山东潍坊)

中秋夜,伸手可把桂花折;中秋月,风露凄清光倍洁;中秋节,千古团圆永无缺。

中秋的夜最清爽,中秋的月最夺目,中秋的人最温暖。

中秋的美是永远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

每到中秋临近,在外的游子总会多了一丝牵引,在家的父母也会多了几眼抬望。

哪列高铁的时间是最快的,哪趟航班的价格是最低的。

秋风是否渐渐萧瑟,天气是否微微转凉,看看视频里的她穿着的还是那件熟悉的旧衣裳,地铁口的风能吹乱她的头发,却吹不动右手紧紧握着的行李箱。

再多的困难也阻挡不了团圆的脚步。

因为,中秋节让人有的不只是期盼,更多还是因这个节日才有的陪伴,一轮明月,两地相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的脚步近了,天空中经常飘荡着思念的味道。

天上是一轮明月,心中是一阙相思。

有人说,每个在外的游子都有一处属于他自己的港湾,每到中秋节临近,满月如同明镜般指引着港湾的方向,让路途一片清光。

即便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上乱割,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总会有一只燕陪同返航,陪同回到久别的家乡。

家乡里,桂花浮玉,香满长街,夜凉如洗;餐桌上,茶团百味,蟹膏红满,国酒白盈。

幸福的团圆,就算再唠叨的话语也会有一处耳蜗来安放。

中秋的脚步近了,鸣蝉已不再叨扰,梧桐也举起秋天的消息,告诉你夜色的清凉和果实的芳香。

临近中秋的北方,正是最华美的时候。天气不冷不热,昼夜不短不长,一件长衫正好。天空的蓝映着山色预售的红和黄,轻轨前进的脚步奏起了秋天的交响。

每当我望月、赏月,总会犹豫,心里也会涌起莫名的恐慌。

我渴望团圆,也渴望回到家乡。我到底恐慌的是什么?是诗和远方,还是迷失了方向?

人的情感是脆弱又矛盾,丰富又孤寂,正如烟云总会包裹圆月,似是蒙着面纱的女郎。朦胧和清晰交替,孤独和寂寞相守。

中秋的脚步近了,中天的明月是否还会和往日一样,都说月到中秋最皎洁,再到中秋望月时,我只想问一句:“嫦娥、玉兔,你们还好吗?是否已握紧了行李箱?”

今夜 以圆月下酒

张鸿雁(陕西勉县)

明月 赶在今夜圆满

只是想为中秋佳节

添一道丰盛的下酒菜

这一壶酒已酝酿了千年

最适合在此刻共饮

花已成果 叶又将落

今夜 月光的滋味

可以自由调配

有没有糖与板栗核桃

其实已不再重要

以清辉调味就足以思念

以乡音调味就足以

重回月下的村庄童年

能将菊香入味

定然会有清风拂面

诗韵盈满小院

如果 还能用

家人团聚的叽叽喳喳声调味

就是此夜月饼最好的配方

足以饮尽全部沧桑

今夜 有月色如馅

有桂香佐酒 那就喝个够

把堵在嗓子眼的

感怀与沉吟都饮尽

天一亮 又该再走进

此后的阴晴残缺

摘月亮

郭宇洁(湖南长沙)

“走,我们去摘月亮咯。”

幼年有关中秋的记忆,总是以父亲的这句话开启。

老房子在家属院的二楼,阳台的窗户外装着金属的防盗护栏,父母在窗栏上铺上一层厚厚的垫子,将年幼的我一把抱上去,扶着我坐稳,然后指着月亮给我讲那上面伐木的吴刚和桂树下的玉兔的故事。

深蓝近墨的天穹将我笼罩,圆月高悬其中,泻下清亮柔和的光。

晚风轻柔地拂过,身下的垫子好像变成了一只小船,我坐在小船里,摇摇晃晃地,在无边的夜空里漂流。

月亮似乎离小船很近,仿佛抬手就能触碰到,可我向着那月色伸出手,却怎么也够不到。

父亲在一旁逗我:“再向前伸一点点就能把月亮摘下来啦。”

于是我使出全身力气又划拉了几下,最后还是气鼓鼓地败下阵来。窗外是一排高大的杉树,在夜色里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轻声的嗤笑。

这时母亲掰下一小块月饼递给我,于是刚刚那一点小小的羞恼马上被手中的甜蜜冲淡。

我咬着月饼,含糊不清地学着刚刚看过的电视里念,“月亮粑粑,里头坐个嗲嗲”,父母被我逗得直笑,直到夜风里的凉意愈发浓了,领着我回屋睡下。

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秋夜里,我渐渐长大,月亮却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我还没有摘到月亮,却已经离开了老房子,离开了故乡。

后来因为上学、因为工作、因为生活,我在异乡过了很多个中秋,吃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可无论何种口味与做法,都没有记忆里那一小块的酥甜。

直到某次假期回家时陪母亲逛街,恰逢当月十六,走过一个十字路口,母亲突然停下脚步,抬手拍拍我,“你看,月亮圆了。”语气一如经年前说给年幼的我。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抬头望去,那天的月亮很圆、很大,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

那天不是中秋,却又最像是中秋。

隔天下午,我去老房子看了看,院子里的景色变了不少,推动时吱呀作响的厚重院门早已换掉了,从前的草坪变成了水泥地的停车场。

那一排杉树还在,却好像不似记忆里那么高大了,像是佝偻着背的老人,可是树怎么会老呢?

当再一次阔别故乡,在另一个城市看着窗外的月亮,清泠泠的月光落在身上,带着本不属于这夏末初秋时节的萧瑟凉意。难怪李白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乡的时刻,月色恰似霜。

而故乡的月亮,总是轻柔地为小镇的夜幕覆上蒙蒙清辉,像是母亲声音里温和的喜悦,洒落游子的周身。

恍然记起快是中秋时节了。月亮圆了,是时候归家了。

“走,我们去摘月亮咯。”

中   秋

赵西忠(山东临沂)

月光一点点从云层探出

覆盖尘世的一切

远山、城市、田野、屋舍

轻轻一跃,落在窗台

母亲在院里打扫石榴树的落叶

树下拴着的土狗围着母亲叫得欢

我照着母亲的样子,在玻璃上

描摹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

童年、村庄、小河、树木

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影像越来越近

全都挤进我的小屋

一杯一杯,与我喝个不停

月   亮

方华(安徽巢湖)

亲情打磨出的一只玉盘

温润而剔透

如果哪天失手摔碎

它的刃口

将割伤我们的思念

(已载9月26日《德州晚报》)


【相关链接】

那些事儿丨黄宇辉:父亲还月饼
那些事儿丨面朝大海:海边明月夜
那些事儿丨张培胜:走丢的月饼
诗文小辑丨中秋:月是故乡明
秋声赋丨罗龙邦:己亥中秋夜行

■编辑:王晓松

■责任编辑:陈广江   ■终审:张富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