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情诗,则是诗歌桂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诗人们将爱情中的悲欢离合、相思追忆写进他们的诗篇,爱情诗中真挚深切的情感、韵味悠长的旋律千百年来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历代诗歌中都有描写爱情的篇章,而唐诗无疑就是诗歌桂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 在唐代诗人中,李商隐写的爱情诗是非常著名的,他笔下的爱情诗历来为人所称道。 李商隐的爱情诗写得深情绵邈、精纯华美。 如《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千百年来,无不让人们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朦胧美感与意境中。 李商隐《夜雨寄北》 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是爱情诗歌中的代表作。 《夜雨寄北》一诗,没有糅杂、化用高深难懂的典故,也没有镶嵌、编织绮丽华美的语言,而是以拉家常般的语言写出了这首形同书信的诗歌。 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寥寥数语却带给读者时光流转、回味无穷的艺术审美感。原诗如下:
在有的版本中,这首诗的诗题是《夜雨寄内》,“内”指的就是妻子。 但在通行版本中,诗题是《夜雨寄北》,“北”是相对于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当时诗人身在南方,寄北,是指要将诗歌寄给北方之人,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情人,也有可能是朋友。 但从诗的内容看,很明显是用情人间的语气写成的。 李商隐的诗以含蓄隐晦为特点,他们伉俪情深,情人称呼他为“君”,于情于理,揆情度理,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这首诗所蕴含的感情都是真挚而极有韵味的。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在诗歌鉴赏或者赏析文章的时候,了解作者与作者创作心态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或者品评文章时,了解作者的生平、作者写作诗歌、文章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李商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也与温庭筠平分秋色,合称“李”。 李商隐在青年时期已展露出诗词文学方面的天赋。青春时期,李商隐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等诗坛名流,而且得到文坛巨擘令狐楚的青睐。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将其招聘入府,让他与其子令狐綯等人结交,并亲自教授应制文章和奏折的骈文写法。 在令狐楚幕府的这几年中,李商隐努力学习应制诗文,参加科考,但他的运气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几次科考下来,都是名落孙山。 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李商隐虽然科举惨淡,但在写作上却完成了由散文向骈体文的转变,实现了文学创作的华丽转身。 唐文宗开成二年,应令狐綯推荐,李商隐得中进士。但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 不久,令狐楚去世,李商隐得到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李商隐也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经过一番权衡之后,他决定先在基层历练一番。于是便接受邀请,去了泾州做了王茂元的幕僚。 王茂元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还将女儿嫁给了他。王氏聪慧美丽,并通诗文,李商隐和她夫妻伉俪,情感甚笃。 可这桩婚姻也为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埋下了伏笔,正是这桩婚姻成为李商隐坎坷人生的伏笔,因为这桩婚姻将其裹挟进唐代历史上长达50年之久的牛李党争的漩涡中。 原来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 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很轻易地就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令狐楚和牛党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由于受到牛党和李党之争的影响,李商隐在仕途的夹缝中艰难前行,一生只做过一些校书郎、县尉之类的基层官员,或者在节度使的幕僚府中寓居。 李商隐长期漂泊在外,一生坎坷潦倒,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46岁。但他才华横溢、擅长于诗歌的创作,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唯美的情诗——《夜雨寄北》 大中五年七月,柳仲郢受任东川节度使,治所在梓州,临行前邀李商隐一同前往做他的幕僚。但此时,李商隐的妻子刚刚去世,他为妻子料理后事,未能成行。 九月下旬,李商隐安排好家事后,才动身前往梓州。 李商隐经过巴山时已是深秋季节,《夜雨寄北》就是在这样的行旅足迹和心境中写成的。 远赴梓州的李商隐,九月从长安动身西行咸阳、凤翔,出大散关沿陈仓道往汉中,再由汉中南郑走米仓道入蜀。 行至阆州,诗人经过一番短暂的休整后便步履不停地启程前往梓州。李商隐翻越了一座座山脉,跨过了一条条河流,离梓州也越来越近了。 昏黄时分,他来到梓州城外月琴坝驿站,映入眼帘的是绮丽的巴蜀风光。 十月的梓州,群山层林尽染,沟壑云雾缭绕,流水潺潺;夕阳将它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月琴坝驿站,也洒在诗人飘飘的衣袂上。 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琴坝驿站风光,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巴山蜀水写意画卷,在这样的风光中,似乎有某些诗意的因素在诗人心头蠢蠢欲动。 是夜,李商隐投宿在咽喉台下的月琴坝驿站。 深夜时分,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在这样的季节,在这样的地方,秋雨本来是很常见的,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李商隐来说,他还是感到有些意外。 诗人夜不能寐,窗外的雨落在树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屋檐上落下的雨滴,汇成一行,滴滴答答地落在地上。这雨声犹如一曲月琴坝驿站的雨中交响曲,流进诗人的心间。 夜晚有些许凉意,诗人索性点起蜡烛,披上外衣,推开窗户,向远处望去,只有山形的轮廓在昏暗的灯光掩映下依稀可辨。 诗人羁旅之情难以自抑,愁思之情难以排遣。 面对茫茫夜雨,面对漫漫长夜,诗人恍惚间似乎看到了情人(妻子)的身影,诗人朦胧间似乎听到了情人的话语,她满怀关切地询问自己何时才能归来。 此时,一阵秋风裹挟着夜雨飘落在李商隐的面颊下,这让诗人顿时清醒了过来,原来他刚才陷入了沉思,进入了幻境。 这一切都是境由心生,情人已经香消玉殒了,刚才他看到的情人的音容笑貌,其实都是一场幻觉,李商隐内心深处的软肋被深深触动了。 于是,他研磨执笔,借着刚才的幻境,在月琴坝驿站的夜雨陪伴中,一首缱绻动人、清韵悠长的《夜雨寄北》从诗人的笔尖、从诗人的心田涓涓流泻而来。 开篇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人落笔自然,诗意明白如话,其实就是拉家常一般的絮叨,诗人用情人的口吻开启了诗歌的腔调和情感。 诗中的“君”便是诗人的情人,她在问什么呢?当然是问诗人的归期。 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月琴坝驿站夜雨中的诗人的孤单背影,他刚刚在幻境中听到了情人那跨越了万水千山的问候:你问我何时才能回家? 这问候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但是诗人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妻子的殷切期待与问候,因为这是一个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因为他还未到梓州。即使到了梓州,会有案牍劳形,也会有人事安排,也会有仕途牵绊,亦或一年半载,亦或三年五载。 诗人不能确定,因为回家的时间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诗人说: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千里之外的温馨的家中,牵挂自己的情人正殷殷盼望,而诗人却连归期都不知道。 在这样的时空与心境下,愧疚、遗憾、无奈之情交织在一起涌上诗人心头,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开篇一句短短七个字,看似简单,细思之下,却是余味悠长:格式上是一问一答,语气上先停顿、后转折,诗情跌宕起伏,诗意错落有致,极富表现力。 诗人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早已蕴含其中,诗人情感的悲喜动荡早已跃然纸上。 诗人李商隐四顾惘然,心中若有所失,他欲言又止,因为他真的不知该如何回答情人充满殷切希冀的问候,他只好搁下手中的纸笔,环顾左右而言他。 当诗人又一次向窗外望去时,他看到的还是黑暗的夜晚与氤氲的水汽,但他听到的依然是巴山夜雨中的交响曲。 巴山夜雨,更加重和加深了诗人的烦恼和悲愁,但这种悲愁并不是排山倒海的,而是细水长流、欲说还休的。 诗人以通常的山、雨、秋池之意象,渲染了一幅山高路远、夜幕深沉、烟雨迷蒙的迷人图卷,暗示了诗人孤寂无奈愁情满怀的心灵幽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将王国维的这句话放置在李商隐彼时的心境下,又是一种缠绵悱恻的境界。 李商隐说“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和巴山淅沥飘零的夜雨交织在一起,诗人胸中的愁绪也如秋池夜雨一样弥漫了整个时空。 一个“涨”字,写出了诗人复杂幽深、细微难测的遗憾和无奈。巴山高远,夜雨弥漫,路途遥远,形格势禁,而家则成为他们共同的情感中心,家的温馨是维系两人的情感纽带。 巴山的夜空,衬托着李商隐难以抑制的相思;驿站的夜雨,宣泄着李商隐无法排解的哀愁。 诗人似乎又听到了妻子的召唤,诗人似乎又一次进入了幻境。他多么希望回到妻子身边,那是他慰藉身心的港湾,那里是他安放飘零寓居的身心的温馨空间。 所以,诗人再一次将目光投向纸笔,他拿起纸笔,记录下了他此刻的心语:何当共剪西窗烛。 在这个愁绪满怀、夜雨如织的情景中,诗人面对摇曳不定的灯火,内心一片茫然。 诗人李商隐需要一个能轻柔地托住他身心的空间,他需要一种能让他感到安适的归属感。可是在这巴山夜雨中,这个空间和归属感都是不存在的。 这个空间和归属感就在千里之外的家中,就在家中的西窗前,就在西窗前浪漫的灯火下,就在情人的身边。 于是,诗人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了昔日两情相悦时的温馨而浪漫的情景。 曾经美好的过往,转向了那充满希望的、像过往一样美好的将来。这该怎样理解呢?原来这是诗人再一次掉进了幻想的空间中。 那时的他们相依相偎,在西窗前度过了每一个浪漫的夜晚、每一个共情的时刻,他们还要卿卿我我、你侬我侬地倾诉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全诗只有四句,却两次出现“巴山夜雨”的画面,但出现的情境和视角却截然不同。 一个是实写的巴山夜雨,一个是虚写的巴山夜雨;一个是愁情满怀的生动的现实,一个是将来见面时对今日愁情的回顾。 两次“巴山夜雨”画面的出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而虚写的巴山夜雨不过是诗人的一个幻想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诗人想象中的与情人在西窗前彼此诉说巴山夜雨的情景,是往昔共剪西窗烛的美好回忆和现实情境中巴山夜雨的对比。 诗人沉浸在共剪西窗烛的美好想象之中,当他从想象回到现实,再环顾那盏灯火和孤单背影,才又一次意识到情人早已成为过世时,唯有自己飘零寓居的孤单背影被昏暗的灯火映射在昏暗的墙壁上。 小话诗词 巴山夜雨的凄美画面定格在巴山夜雨的时空中,巴山夜雨凄美的画面也定格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它能最大程度上引起每一个经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人的情感共鸣。 因为它的缠绵悱恻与唯美动人是永恒的,是在时光的荡涤下历久弥新的一种美,是千百年来依然感动着读者的一种美。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大多是诗人心路足迹和人生际遇的文字化表现,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 两个巴山夜雨的画面,隐含了多少意蕴丰富的潜台词,激发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这已经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