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起十方谷,川流百丈山

 笑溜达 2023-09-27 发布于辽宁

诗画禅堂,让心灵得以升华的地方。

点击上方标题下蓝色字体“诗画禅堂”,即可订阅。

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图片95cm×31cm,作于2023年7月

       云起十方谷,川流百丈山。

       未及摩云顶,已作自在观。

       在近现代美学评论和教学中,常有人以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来表述中西绘画的差异,但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只是一个相对于传统透视理论的比喻,而不是真正可以学的方法。

       对于空间的认知,东西方有着不同的视角。传统的西方绘画,以写实为主,在很早便以透视法来表现纵深感和立体感;但注重写意的中国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没有“透视”这一概念,却也能通过各种表现远近、疏密、虚实的手法来表达物象之间的关系。相较之下,二者各有千秋,无优无劣。

       西方绘画的透视技法早在明清时代就随着传教士的进入来到中国,虽然逐渐用在了匠作及建筑图纸上,但除了一些建筑界画和民间年画外,并没有改变传统中国画的空间认知。

       在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我否定,西方美学思想及绘画技法被系统性引入,透视法也最终成为各类绘画入门的基础方法。

       但透视毕竟不是中国绘画自然发展的产物,这样地被硬塞进来,着实地打破了传统国画对空间的独特认知。随着“石分三面”、“树有四岐”以及经典的“三远法”这些传统的国画理论被“透视”所谬化,充满个性的国画便折断了写意的翅膀,为技法所困,而终于沦为了非物质文化工艺品。

       常有人说,现代的中国画没有了以前的味道。这个“味道”,想必也包含了这部分被淡化掉了的灵魂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