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经方--风引汤

 风声之家 2023-09-27 发布于江苏

杏林研学堂 2023-08-07 10:57 发表于安徽

风引汤是一种药,主治癫痫、风瘫等,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要略·中风篇》: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

【异名】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歌诀】

中风除热风引汤,龙牡滑石甘桂姜。

白石脂寒紫膏,大黄泻火除风热。

【组成】大黄 干姜 龙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蛎各28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

【用法】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功用】清热熄风,镇惊安神。

【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方义】

方中大黄泄热通腑,滑石、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赤白石脂、紫石英、龙骨、牡蛎潜镇安神,干姜、桂枝、甘草温阳扶正,兼有反佐凉药之功。

【方论】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盛,逆归于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成方切用》)。

【附方】:风引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组成: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6克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劳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术9克 杏仁6枚 附子3

用法:上十七味,哎咀。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风引汤可清凉除热,引火潜阳,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癫痫等病,辨证属于血热上壅于头,热瘀互结者。方中大黄、桂枝降逆泻火,滑石、石膏、寒水石、紫石英、赤石脂、白石脂等清热潜阳,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干姜、甘草温补脾胃,监制它药寒凉之性。

使用注意:此下热清热之剂,孙奇以为中风多从热起,故特附于此欤。中有姜桂石脂龙蛎者,盖以涩驭泄,以热监寒也。然亦猛剂,用者审之。

【文献】

《金匮直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散、矾石汤,所主皆非中风历节之证,是宋人校正附入唐人之方,遂尽删之。”

《金匮要略》:“风引汤,除热瘫痫。据《幼幼新书》,瘫当做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痰疯,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