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治被误解千年,历史上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国如何评价他

 where5 2023-09-27 发布于四川
唐高宗李治,是一个在历史上被广泛误解的君主。多部影视剧作都将他塑造成一个昏庸无能、任由权臣摆布的傀儡皇帝。然而,真正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一、误传千年,揭开唐高宗李治真面目

公元649年,李治登上帝位,结束了大哥李承乾和二哥李泰对皇位的争夺。当时的朝臣以长孙无忌为首,企图控制新登基的李治。他们认为,连李世民这位开国之主都无法对付陇西门阀,李治更加不足挂齿。
然而他们错估了这位新皇帝的能力。李治虽然从小坎坷,但他具备雄才大略,早已将朝政运筹帷幄。

Image

在位期间,他东征高句丽,取得父亲李世民生前未完成的霸业;他西击突厥,大幅推进唐朝北疆与西域的版图。在内政方面,他清君侧、巩固皇权,诛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旧臣势力。
可以说,李治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的统治使唐朝达到鼎盛时期。然而,后世的记载却严重误传了这位明君的形象。今天,让我们来还原历史,重新审视这位伟大的唐高宗吧。

二、李世民遗恨未完,李治一统高句丽

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对高句丽发动了规模浩大的战争。他亲率大军,希望能彻底灭掉这个东北方强邻。然而,高句丽凭借地利展开顽强抵抗,李世民不得不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撤军。
在鲜卑岭,李世民站在马背上眺望高句丽的国土,心中充满了遗憾。他愤恨地说:“老夫积年用兵,未尝一败,唯独此次让这群东夷小国给耻笑了!”从此高句丽成为了太宗心头的一根刺。

Image

649年,李治继位后,决心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当年冬天,他亲自率军出征高句丽。这一次,唐军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军。李治则亲率中路军,力争一举拔掉高句丽的心脏要害平壤。
兴军节度大使苏定方率右路军,从东线进攻;左仆射程名振则率左路军,从西线按图索骥。高句丽既要防御唐军的中路主力,又要防备东西两翼,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651年,平壤终于被唐军攻克。高句丽王高藏北逃到绥芬河,并向唐军投降。至此,李世民生前的心愿得以完成,高句丽灭国。
得知高句丽覆亡的消息,李治在长安的宫中笑容满面。左右侍臣争相恭贺陛下武功圆满,扫清北疆巨患。李治举杯庆祝时,脑海中浮现出父亲李世民戎马一生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父亲在天之灵,可保佑我唐土永久镇北。”

Image

三、西域胡人匍匐臣服,外国忌惮“黄祸”

在击败高句丽后,李治锋芒正盛,决心趁胜西征突厥复国可汗。他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征调士兵,准备对西域用兵。与高句丽相比,西域的突厥人统治下的各族颇为软弱,正是夺取的大好时机。
654年冬,李治亲率10万大军出征西域。此役一举击溃突厥军,占领石国、史国等城池,突厥复国可汗西逃逊国。不仅如此,李治顺势攻占了西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大领土。
此后数年内,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向长安朝贡,臣服于唐朝皇帝李治的统治。当时的外国使节都由衷佩服李治的雄才大略与军事天赋。大食国王不得不向李治称臣进贡,表达谦卑。而李治也慷慨地封赏这些外国使者,以彰显唐朝的鼎盛国威。
李治采取怀柔并济的手段,将这些西域胡人纳入统治范围。在他的经营下,外来胡人与汉人逐渐融合,为唐王朝注入新的活力。这成为日后唐代的盛世基石。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对李治大规模用兵征服周边民族,也产生了深刻的危机感。当时的欧洲史书就直言,李治不仅威胁东方各国,还对西方是一个巨大的“黄祸”。唐朝强大的国力令远在欧洲的异族也不寒而栗,可见李治当时的声威震动天下。

Image

四、权臣架空主,李治运筹帷幄

李治登基之初,一直处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权臣势力控制之下。这些陇西门阀历来把持朝政大权,即便是李世民也无法对付他们。在他们眼中,刚继位的李治不过是傀儡皇帝一介。
因此,他们先是迫使李治娶长孙家的女儿为后,进一步扶持自己的人马。一时间朝廷里长孙门生遍地开花,几乎全被他们的人把控。而作为皇帝的李治,每天被他们围着转,甚至要在下朝后去长孙府請安请示。
潜伏多年的李治早已看透这些权贵的真面目。他明白,想要独揽大权,就必须先除掉长孙一派。因此,李治伪装成温顺的傀儡,暗中拉拢人心,积蓄实力。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渐渐展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稳重与睿智力量。
由于李治的小心经营,朝野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终于,在653年,李治判断时机已到,发动政变,一举诛杀长孙无忌等旧贵族,并废黜长孙氏出身的王皇后。自此,他完全摆脱了权臣的掣肘,真正做到心驰神往、兼济天下。背后处心积虑多年的李治,终于扬眉吐气。

Image

五、清君侧,巩固皇权

掌握大权后的李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巩固皇权,防止再生。为此,他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改革。
首当其冲的,是清君侧。李治广开言路,提拔新的人才入仕。其中最重要的,是提拔自己的妻子武则天入朝,参与机要政事。
武则天原本是李治的才人,后来被李治封为夫人。她不仅貌美如花,更是聪明过人。在李治的识才用能下,她迅速晋身为可以决策国家大事的女官。
在武则天的辅佐下,李治采取铁腕手段,清洗朝野官僚。那些曾与长孙无忌勾结、意图限制皇权的官员,无不被严惩。酷吏们奉命四处搜捕权臣余孽,一个不留。
李治明确表示,他要用武则天这样的新人才来领导朝政,而不是那些陈陈相因的旧官僚。在这场“葬送旧势力,开启新气象”的改革中,李治和武则天配合默契,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时间,朝野为之振奋,皆感唐室新气象。李治的皇权至此牢固无比。

Image

六、稳托武则,称帝始料未及

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李治在656年册封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武则天正式进入核心决策层,成为李治倚重的左膀右臂。
历史学家分析认为,李治之所以如此信任武则天,一方面是看中她的才能,另一方面也希望以新人来击破旧势力,从根本上解决臣权过盛的问题。
在武则天的协助下,李治的皇权日益稳固。大臣要决策国家大事,也必须先请示武则天。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和皇权相抗衡。一时间,武则天成为了仅次于李治的第二号人物。
然而让李治没有想到的是,680年的时候,武则天在群臣的拥戴下突然称帝,建立周朝。自此掌权近30年。这无疑是李治在位期间唯一的失误——他未料到自己提拔的武则天会超越皇权,独取大位。
不过亦有学者指出,李治晚年患病在身,根本无法阻止武则天的称帝。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李治还是保有相当的影响力。所以此事不应简单看作李治的失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中的缘由脉络。

Image

结语

通过梳理李治在位期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政治手腕高超、野心勃勃的皇帝,而非传统观念中软弱无能的昏主。他在位期间,不仅巩固了唐朝的国内统一,还大规模扩张了疆土。这些都预示着盛唐的到来。
李治和李世民一样,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只不过他运气不佳,在晚年失去对武则天的控制,导致皇权被削弱。否则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和李世民媲美,成为千古一帝。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位伟大的唐高宗。还原历史真相,为一代明君正名,是我们学术界的责任。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研究,让李治那辉煌而又传奇的一生,重现在人们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