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12):镶红旗“袍子队”的传说;察哈尔右翼中旗力兔庙简要史记述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3-09-27 发布于福建
本文作者:吉模

前篇: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1):对察哈尔部形成的研究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2):镶红旗、镶蓝旗沿革史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3):敖包文化与生态观(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3):敖包文化与生态观(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4):察哈尔蒙古袍子(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4):察哈尔蒙古袍子(中)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4):察哈尔蒙古袍子(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5):察哈尔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5):察哈尔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6):察哈尔部落的饮食文化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7):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7):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I)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II)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V)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V)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9):察哈尔文化在蒙古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10):跟随贺光明同志下乡记

镶红旗“袍子队”的传说

库伦“袍子队”是在地下工作者孟克同志的领导下, 于1944-1949 年间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力量,那都密达嘎任队长,包明福任秘书,以斯登旺朝嘎、扎布贡、赛音巴雅尔、那木吉力嘎瓦、德庆等人为骨干。这支小型武装为打击土匪骚扰、保卫当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来,库伦地区划归伪陶林县管辖, 队伍合并到所谓的“明罗乡”实行保甲制管理。他们利用库伦没有成立“乡公所”的机会,打探到后旗土牧尔台一带有八路军活动的消息,便连夜赶到那里,找到八路军的负责人李井泉,谈了归大部队奔赴前线的想法。八路军司令员当面与他们解释说:“因为你们都是少数民族,还在家乡拖家带口,跟大部队,你们吃不了苦, 各方面不适应,所以你们回去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维持好当地的治安,迎接全中国的解放……”听了上述谈话, 他们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继续在家乡开展打击土匪的游击战斗。

1949 年5 月,在卓资县成立联合旗时,这支“袍子队” 的大部分成员被吸纳到联合旗公安部队里,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察哈尔右翼中旗力兔庙简要史记述

察哈尔右翼中我旗力兔庙位于察哈尔右翼中旗西北方向约六十公里处,与四子王旗南山交界地接壤,现是哈尔右翼中旗广益隆镇五号中什拉嘎查管辖之地。该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该庙是原四子王旗锡拉木伦(大庙)的支庙, 属大庙管辖(四子王旗二十四座庙宇之一)。

力兔庙是一座较宏伟的寺庙,清廷赐名为“永佑寺”, 蒙名为“额古日特、伊波格嘎其”苏幕,并把寺庙名用蒙、满、藏三种文字合璧的金字牌匾赐给了寺庙。到了1955,因地区行政划分,为便于管理便归武东县管辖。后又在1958 年的行政区划变动中因旗县合并归为察哈尔右翼中旗管辖范围之内。

力兔庙,当初建庙的第一世活佛(大喇嘛),到第八世活佛,最后的活佛名叫:“劳咘生图布登全日布”, 人称“大喇嘛”名号。据民间的传说:锡拉木伦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奉皇帝旨意兴建的,也是锡拉木伦庙活佛的避暑胜地。此庙在民间还有个神话传说是:开始建庙动工设图,工匠测好地点后,在五号麻迷图北坡上放线准备动土时,突然跑来一只白兔,把线含着跑了。随后,工人追赶兔子,一直追到现在建庙所在地,兔子把线丢落后便不见了。因此,根据这一情形,当时的活佛放弃了原来的建庙地址,决定在此建庙,就是现在的庙宇所在地。因地理偏僻,地势险要,抗日战争时期力兔庙是我们大青山抗日游击队主要领导办公的地点,游击队参谋长姚喆同志受伤后也是在此养好了伤。

力兔庙的建筑风格是西藏式的古老建筑,石料结构紧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庙宇的风景十分优美,它坐落在一个群山汇集、四周环绕的盆式簸箕形状的大崐前面,大山的阳面顶端是十分尖利险要的悬崖,它的高度约在1500 米左右,周围灌木丛生,水草丰盛,天然榆树成林,山顶部是凸的,向北放眼望去是百余里大平滩, 前面的山脚下有一道小水渠站佛跟带式的盘绕流过清凉水泉。从小渠向北登高约百米有许多的小山头,从西向东是一道小沟中要平滩也距离较为均衡地,三座二层楼耸立于半山之中,在各自楼房的前后左右两侧修筑了四方均匀的小院落,供喇嘛们居住。前面东西两侧山下修筑了对称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舍利古白塔,因此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观赏景地。

很早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森林,有多种动物出没,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不要说过去那种铁木轮车上不去,就是一个人什么都不带,上去出入也很有难度,可想当时的交通多么落后,要运输建筑料就更困难了, 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筑起了这样规模宏大的寺庙, 使人难以置信。

建庙的木料大部分是从遥远的大库伦(当时的外蒙古)运来的,雇佣了山西五台的工匠,他们除了应赚的工钱外,每人每天赏白银三钱。

寺庙建筑高大宏伟,全部用较大的石块平垒筑起, 再用白灰刮墙面,并加以粉刷,从远处看去洁白而壮观。大殿“朝克沁独宫”(正殿)内外装饰美观、大方,前面门厅走廊及大殿内亭的墙壁上有深色彩绘,高雅美观, 工艺精湛,显示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民族文化艺术, 引人入胜。

庙宇中主体院落三处,每幢庙院占地2000 多平方米, 三处六十间庙宇共占地6000 多平方米;喇嘛住所房舍有七十多间,占地约2000 多平方米;正宅基地共占7000 多亩(分收地,那个时候是种庙地的佃户提供的)。大贵是朝克沁独宫,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二贵是拉布楞独宫,大喇嘛(活佛府)住处,内院还有一座铜庙;三贵是诵经宫。

据了解,力兔庙兴盛时期,喇嘛人数有四百多人左右,常住庙的喇嘛近100 人左右,在册喇嘛是120 多人。一年一度的庙会念经时,喇嘛们集中回庙,最高层喇嘛是太喇嘛,也就是活佛,他是第三世活佛,活佛手下有大喇嘛,主管寺庙所有的事务。还有副职二喇嘛,协助活佛掌管财政会计等事宜。庙里还有看管庙宇,锁、开庙门的“光尼尔”,兼保管所有财产,并有专门跑外的联系人员。

力兔庙一年一度诵经念法有详细规定,如:正月初七开始,有八十多个喇嘛念“毛拉木经”会,念经时间为十天。诵经期间,每人伙食分给炸油饼一个(一斤大的饼子),一袋炒米由四个喇嘛平分。三月份,在“拉布楞”楼上有六十多个喇嘛念《对克力若生》经。念经前, 这些诵经喇嘛把大米煮软后捏成三层楼庙,供奉在佛像前,诵十天经。念经结束时,把捏成的三层楼庙用火烧了(意思是供奉上天了)。四月份念《努乃经》的一天, 这一天,喇嘛们不吃不喝戒忌一天,接着有八个喇嘛念八天的《努乃经》。五月份,在正殿念《嘛呢经》十天, 这个经要昼夜不停地念,白天有三个喇嘛念,到了夜间有六个喇嘛念经。六月份念《甘珠尔经》七天,送七郎, 送“桑日”(送鬼),拿莜面捏成死骷髅样式送出。七月份,从七月十五日开始念《嘛呢经》,二十多个喇嘛诵经四十五天,这期间,诵经喇嘛们上午吃饭,下午不许吃喝。八月份念《塔根吉王经》七天。九月份念《对克力若生经》七天。十月份的十日、二十五日一晚上念《嘛呢经》,并点燃三百盏酥油灯,(纪念神母逝世日和释迦牟尼逝世)。十一月份至十二月二十五日千没有活动,从十二月二十七日开始,用三天念《年终经》,意思是:全年平安、丰收,总结全年诵经;大年三十念经一夜, 到天亮散会后,全体喇嘛给活佛喇嘛拜年,祝福吉祥如意。

庙上没有活动时喇嘛们分且时吃住自理。一年一度的庙会念经时,伙食由庙上负担,喇嘛们的生活来源、吃、穿基本上都是庙里供给的。庙上的喇嘛们应邀外出到牧民家搞祭祀,念经《花布施》,得到不少钱粮、牲畜, 这些都归个人所有,因此,喇嘛们的生活也是很富有的。

力兔庙是一个历史悠久、名望很高的大型寺庙,前来拜佛、叩首、烧香的民众也很多,信徒们每年捐的“贡德”钱物、牲畜也很多,加之该庙有分手地近七千多亩、牛300 多头、马600 多匹、羊2 万多只,均在牧民家分“苏鲁克”收入,地亩有佃户按分成耕种,还有牛车三辆, 且存放的金银财宝也不少。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回忆, 该庙周围几百里都有庙地,如三、六股,公鸡堂,马鞍庆等地都有力兔庙的分收地。大部分牛、马、羊放“苏鲁克”外,庙上还自己雇人养羊300 多只、牛100 多头。总之,力兔庙的财产充足,在周围大寺庙中是比较富有的寺庙。据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回忆:力兔庙从它建起到“文化大革命”前,基本上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他们的“察罕温都日”敖包开展“三项竞技赛”,同时也让喇嘛们参与“禅木”等那达慕大会活动,并根据名次先后颁发奖品,搞得既生动又隆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