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1)

 宜昌石头书屋 2023-09-28 发布于湖北

  

猇亭始得名于刘备伐吴“兵于夷道猇亭”,没料到铩羽而归,连家都回不去了。现在这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上,正在跃起一座新城。站在楚塞楼前,望着脚下一路东去的浩瀚长江,不由得又想起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想起了“至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

如果不是螺丝山下立有的这块同治十二年(1873)的“重修宜昌府虎牙滩碑记”石碑,谁还记得那位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视察虎牙滩并拨款重修之事。走在最早开凿于清康熙五十三年、被称为“楚塞第一栈道”、至今仍在滴水的盐运纤道上,当年的那些纤夫命悬一线,哪来“小妹妹坐船头”那般浪漫?

猇亭的古老背自民国至建国原属宜都,1982年改属枝江,1994年才成为宜昌市的一部分,也是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划。车停新正街码头,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未散去,老爷子悠闲散步,拱门厚重,杨柳依依,民居刷新,可就是再也看不见那栋木楼的倩影。

没有了“清明的布,面大路”,没有了“家家纺线,户户织布”,织布街就显得很平庸,很安静的小街上太阳有些大,也就没见三三两两坐在街边打花牌的老人。在织布街拐弯处那栋原粮食仓库的墙角,有人给我们指看了一块小碑,不仅有了拆除原庙宇的理由,也有了长江水位和仓库兴建的记载。所以说“最差的笔头也强于最好的记忆”。

第一次在当地文史专家的指引下,从当年财大气粗的“汪泰丰”花行穿过一条狭窄的过道,便可以看见在靠近织布街的长江边兴建的那座由72级青石条砌成的专用码头。这码头当年名气很大,现在仍在,只是猇亭早已没有汪家后人,那损毁严重的青石条的码头上也空无一人。我们曾经建议的用“商号”取代“老屋”,以凸显古老背工商业和交通中心地位的建议终于看见了铜牌的设立 ,这就是文史服务现实的范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