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胜|云南·大理喜洲村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9-28 发布于上海

作者:韩玉婷   杨润婷

平整的青石板街道,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热气腾腾的喜洲粑粑,络绎不绝的游人……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古镇的核心区喜洲村漫步,每一步都在感受璀璨的白族文化和浓厚的历史气息。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在喜洲村,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一进四重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建筑布局,体现着白族民居的特点。房屋处处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绚丽多姿,集木雕、彩绘、泥塑、砖饰、石刻、青石于一体,每处细节都如一件艺术品,值得考究。

农耕是喜洲村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田野是喜洲村民难以割舍的乡愁,丰收是喜洲村民延续在血脉里的祈愿。每年春夏之交,喜洲一带的白族同胞都会举行栽秧会,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栽秧会当天,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将“秧旗”迎接到秧田里,民间艺人唱响栽秧调,紧张的劳作便开始了。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田间栽秧越热闹、越欢畅,栽秧调子唱得越响亮、越动听,水稻的长势就会越好。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工劳作的方式逐渐被现代化机械所替代。如今的栽秧会,已演变为集劳作、歌舞、娱乐、美食、社交于一体的白族传统节庆活动。

丰收的作物孕育出了声名远扬的喜洲美食——喜洲粑粑,它是喜洲市井风情中颇具代表性和诱惑力的美食存在。

喜洲粑粑发面很有讲究,它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需要先发酵一部分面浆,然后兑入适量碱,再掺入干面粉迅速揉成团,在面板上揉透擀成片。在面片上抹上一层熟猪油后,回卷成长条状,分成几段擀成圆饼,再用精油分层。做好的圆饼,加入肉末,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粑粑,加入玫瑰、豆沙、红糖馅料则为甜味粑粑。经过炉火烘烤,美味在烘烤中不断升温,喜洲粑粑新鲜出锅,香味扑鼻而来,外皮酥香油润,甜咸各有风味。

令人憧憬的麦田生活在喜洲能得以延续和体现,离不开“活态”保护传承模式,甲马、扎染、泥塑……众多民间技艺在此熠熠生辉。

甲马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由于甲马纸制作简便、价格低廉,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但在喜洲村,有许多人以古朴的手工制作方式传递着乡愁记忆。他们以“万物皆可刻”的理念,创作了甲马拎包、甲马冰箱贴、甲马手机壳等文创产品,在创新发展中守护着用墨汁刷出来的烟火气。

文脉赓续,乡愁依依。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栽秧会、白族甲马等在这里聚集,千年底蕴与时代潮汐碰撞交融,苍洱之间的喜洲村正展现出勃勃生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