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中年

 王侠一家家外不 2023-09-28 发布于陕西

女人中年

人到中年,可能最怕的就是人说他(她)“中年”,或者“中年危机”。尤其是女人,对于年龄总是更加敏感。对于追求外在光鲜的女人,也许30岁,就是一个可怕的年龄。人们不是说“女人三十豆腐渣”嘛!三十尚且“渣”了,四十五十更遑论呢?

其实,这又何必?因为年龄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四十五十还如豆蔻年华一样的娇嫩,恐怕也是让人难以接受。因为,每一个人的年龄里都写着自己的经历。四十五十如果还如十三四一样白纸一张,难免让人感觉有点傻傻的,哪怕是甜甜的,也是儍甜。

马上四十四岁了,是不是有点为自己找理由的嫌疑。无所谓啦,活着,就难免不被人说。而女人到了中年懂得用一只耳朵去听,或者关闭自己的耳朵。

年轻的时候,自己穿一件衣服,别人说好看会乐好几天。但到了中年,穿衣服仅仅是为了取悦自己。别人觉得好看也罢不好看也罢那都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毫无关系。人到中年,可以宽容的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去包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无须以外在的世界作为自己的标准。如果说,年轻的女人希望自己活成一朵花儿,能得到蝴蝶的眷恋,蜜蜂的光顾,中年女人则希望自己活成一棵植物,像植物一样在岁月里静静地生长,深深的扎根,春来绿枝如缀,秋来黄叶飘飞,冬来枝叶萧疏,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不同,相同的却是生长,扎根。无论上面是阳光雨露或凄风冷雨都毫不动摇毫不声张毫不停滞的在做一件事情:向黑暗里,向大地的深处扎根。

年轻的时候,每每过生日,会为爱人的一朵玫瑰而感动,家人的一顿美味而激动。年轻的幸福来自他人的祝福。人到中年,即使一个人也可以过一个幸福的生日。一个人静静地回味走过的时光,在时光的绿草地上撒欢,在岁月的羊场小路上转转悠悠,在细雨迷蒙的天地里拾捡曾经美艳绽放过的玫瑰,在一本业已发黄的书籍里重温青春的笔记遇合青春的诗意年华。女人中年,可以在一首静默的诗歌里,品砸出人生各种细细的味道,每一种味道都有它的意趣,它的内涵。

年轻的时候,总是羡慕远方,似乎人生所有的美好都在远方。后来听人说:“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曾经,为了追逐远方的美好,总是迫不及待的出发。在西海固那个荒凉的承载着诗人海子一生梦想的小村子里,我感觉诗意流淌,远方是那么美好繁华尽管四面都是无边的沙漠尽管似乎走到了天的尽头尽管那里的白天黑夜都一片沉寂。到了中年才明白,脚步丈量的远方总是有限的。诗人海子当年以为自己走到了天地的尽头他哪里知道在他身后路一直在延伸,理想没有尽头,除非你停止追求。

美丽的花儿总是生长在泥土里,而人生也应该沾满尘埃,尘埃里可以有干净的生活,但却不失烟火的味道。失去了烟火味道的人生,很难找到生根发芽的沃土。古代诗歌中,总是用“蓬草”来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生。“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古人也常常用浮萍来比喻飘零的人生,“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前者虽然生存在大地之上,但没有把根深入大地。后者远离大地,飘浮在水面。一场风,一场雨就是一场离别的苦难。而莲花生在水里,长在泥土里默默的结出了洁白如玉的莲藕。古人深昧生活的智慧,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年轻的时候,喜欢追逐时尚,认为时尚就是个性。当满大街都是黄头发的时候,染个黄发以为时尚,满大街都是韩式服装的时候,穿着韩版的衣服以为个性。就像六七十年代,女孩儿忽然脱下红妆,穿上武装以为个性,其实历史证明所有的追逐与随波逐流都与个性无缘。在一个武装盛行的年代红妆就是个性,在一个喧哗骚动的时代静默不语就是个性,在一个鲜花似锦的季节碧绿满枝就是个性,在这个万物萧条落叶飘零的日子,灿烂盛开的菊花就是个性。所有的个性都是逆潮流而来的,所以,沉默多年的屠呦呦莫言于敏最终因个性而成为时尚甚或经典。

女人中年,心有敬畏,无所畏惧。生有取舍,行有定则。嘻嘻哈哈中看透真实与虚伪,而不去戳破,不去说服。依旧可以真诚的面对虚伪虽不设防也不会轻易踩入陷阱而同时在心理给真诚留一份宝贵的位置可以为了她不遗余力倾尽所有。

所以,中年更是女人的黄金时代,每一个中年女人都可以活成一棵树,矗立在岁月的大地之上,吸风饮露,播撒绿意,直面风雨,迎接日出,仰望明月!

当然,如果过路的鸟儿愿意栖居一枝,打个盹儿,如果调皮的娃娃喜欢折一根绿枝,做一支风笛,如果疲劳的老牛喜欢她一地的清凉,她也毫不吝啬,乐意效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