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行走地理 秦蜀古道跋涉难,今朝山河续风流
2023-09-29 | 阅:  转:  |  分享 
  
行走地理 | 秦蜀古道跋涉难,今朝山河续风流一、蜀道自古履步艰,蜀道开凿多难题??秦岭,横贯中国中部,是中国地理意义上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巍峨
高状,风景壮美。但正因如此,“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秦岭历来阻隔关中与蜀地的沟通。关中作为秦汉唐时
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川则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历代经济重要支撑。先民们凭借智慧与劳动,开凿出了蜀地与秦塞通烟的七大古道。图 1
秦蜀古道(源自腾讯网)蜀道的开凿并非易事,关中与蜀地崇山峻岭,飞鸟难渡。“五丁开山”神话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都说明修筑此道之险。但是,蜀道的开凿为中华文化的纵向扩展做出卓越贡献。“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卢照邻《大剑送别刘右史》)所说即
是金牛道上的剑门关。我们所熟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是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的爱好而专门开辟的“荔枝道”。二、川陕
行车仍困难,宝成铁路也艰辛??到了民国时期,在川陕之间修筑公路,川陕公路宝鸡至汉中段的修建基本上也是沿着秦蜀古道修建。公路大多曲折
盘旋,行车艰难。交通方式的变革使得秦蜀古道湮灭于历史,但仍可以在川陕公路上看到古今并行的浩然奇观。新中国成立后,陕川的交通方式也与
时俱进,1958年,宝成铁路正式通车,秦蜀开创了铁路时代的新纪元。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是秦岭唯一的“盘山铁路”,铁路进入秦岭山
区后,杨家湾站到秦岭隧道的直线距离虽然只有6千米。但落差却达到817米。火车在这里成三个马蹄形和一个“8”字型盘旋爬坡。图 2 宝
成铁路8字展线横断面图(源自澎湃网)而就算火车在这里迂回上升,但坡度依旧陡峻。火车想要顺利爬坡,就必须依靠三辆电力机车(即三个火车
头)。通过前拉后推使得火车顺利爬山,至秦岭站后下坡,火车又是一路刹车,非常壮观。另外,仅秦岭至略阳段,火车就要先后14次跨过嘉陵江
。三、西成高铁新通途,生态环境影响小??图 3 西成高铁线示意图(源自搜狐)2017年,西成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从“不与秦塞通人烟”
到“秦蜀两地一日还”的历史飞跃。蜀道之难的历史彻底结束,秦岭由天堑变为通途。如今,我们可以早上吃泡馍,下午赏变脸的生活体验。西成高
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大巴山区和川西平原,是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
速铁路,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西安至成都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这条高速铁路的修建难度极为困难。穿越秦岭就是修建此铁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多方考量,决定采取秦岭隧道群的方式来穿越秦岭。西成高铁全线桥隧比占比94%,仅穿越秦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全长13
4公里,隧道规模位居全国之最。西成高铁也是国内少有的需要“爬坡”的高铁路线,为保证爬坡段的持续供电,西成高铁不得不将时速设计为25
0km/h。图 4 汉中市佛坪县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山区时考虑到沿线生态环境与动物栖息地保护。
沿途经过秦岭四宝栖息地,采取桥隧相连,部分绕行等方式,避免对珍稀动物栖息地造成分割与破坏。西成高铁是首条安装鸟类防护网的高速铁路,
经长时间观测,朱鹮飞跃西成高铁8000余次,没有一例撞击事故产生。图 5 秦岭大熊猫“七仔”四、区域交流新发展,秦蜀通烟新格局西成
高铁的正式通车,缩短了成都与西安的时空距离。同时在联通西北西南,发挥高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通过高铁优势推动秦巴山片
区进行脱贫,加强关中、成渝两大经济圈协调融合,构建西部发展新格局。图 6 西成高铁动车组西成高铁虽然隧道众多,但仍不影响沿线风光无
限。在西成高速铁路上,从西安出发,能看到秦岭巍峨之势,脚下却是千里沃野。进入四川后,翻越崇山峻岭,跨越多条河流,最终抵达四川成都。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