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英雄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9-30 发布于上海

作者:秦澍瑶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北方的雪迟迟未落,而新型冠状病毒却比新年的钟声,早一步漫向了全国。虽然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人世间流行过的瘟疫并不少于战争,但是,新型冠状病毒依旧超出人们的预料,猝不及防。面对这场来势凶猛、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的严峻疫情,各方快速反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对。

在这场抗击疫情中,我们没有看到退缩,只有坚毅。我的一位在武汉医院工作的同学,春节前去了新加坡旅游,计划大年三十回武汉,可是被打上“瘟神”的武汉籍贯,让她的归程变得步履维艰,她在微信群里说:“这么多年,第一次这么想回武汉。”经过多番周折,她终于在大年初二回到武汉,并迅速投入到抗疫斗争中去。疫情尚未回落,回去的危险系数势必徒增,何况还去抗疫一线,但她没有一丝畏怯和逃避。还有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武汉儿童医院呼吸科86岁的老专家董宗祈,坐着轮椅增援医院,救治孩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90后护士单霞,为了节约穿脱防护衣帽的时间,更是剪掉秀发剃成光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病大专家袁静带着多年没有陪伴的女儿在日本度假,听到防控疫情,立即中断休假返回工作岗位。一位6岁的男孩,在看到电视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报道后,问妈妈会去照顾那些病人不,妈妈说,在大灾大难面前所有医务工作都是要随时准备上战场的,也许妈妈一会儿就被单位叫回去照顾那些病人了。小男孩听完后默默走开,不一会哭哭泣泣地拿着一张纸条交给妈妈,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记得天天喝昨天买的药,带3个口罩,每次干完活都要洗一次脸和手……”让人泪奔。

都说医者仁心,其实医者也勇心。患难时刻,更见坚守的力量,而勇气、意志和忍耐力就是制胜的法宝。

尽管武汉实施了进出人员管控,但向武汉集结,成为这个春节最激昂的口号。因为疫情,不少人过着不一样的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爆发之际,在人们被不断提醒尽量不要去武汉时,有一些人毅然决然地赶往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中有曾参与过小汤山医院的建设者,有来自解放军驰援的医疗部队,有来自全国各省的医疗团队,还有奔向一线记录每个瞬间的记者们。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央视直播中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去,可是他自己却最早坐上了奔赴武汉的火车。得知公司加入武汉市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应急医院的建设中,年近八旬的小汤山设计师黄锡璆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说,与年轻同事比,家中牵挂少。萍乡赣西肿瘤医院发布倡议书,不到5分钟就收到25位志愿者报名。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更是主动请缨放弃休息……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申请书、请愿书,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在合家团圆之际,他们逆行而上,奔赴疫情前线,直抵核心战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们甚至瞒着家人,这中间有夫妻还有父子。而这一切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只为换取更多患者的生命。“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这些平日文质彬彬的医护人员,在最关键时刻,扛起了责任与希望,用生命托起生命。与此同时,一批凝聚全国人民爱心的物资也在不断涌入武汉,医疗企业更是提前复工,加班加点生产,各类捐助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这已不是众志成城所能阐述,它让我们看到了用生命撑起的大爱,感到了除夕空巷的人间温暖。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面对一部分武汉外出人员难以找到临时栖居的情况,浙江、云南、广东等省份,分别伸出援手,为滞留游客检查身体、排除风险后,统一提供住宿,甚至免费住宿。这一种柔性处置,让他们不仅看到了患难中的真情,也感受到生命无限渺小之下的无限恢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