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来看德国空军 黎明时期: 德国的军事航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普法战争期间,在围攻巴黎期间由于法军频繁的使用气球进行侦察和空中联络,因此普军在战争期间组建了一支特别的部队:气球迫击炮分队,专门用来对付法军气球。这是德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支专门的防空部队,也是后世德军高射炮部队的远祖,虽然并不属于军事航空的领域,但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德国空军的最早萌芽。 战争结束后,早在1884年,普鲁士军队成立了第一个气球分队(Ballondétachement),宣告了德国空中力量的正式诞生,后来在1887年随着飞艇的实用化,气球分队又被升格为飞艇分队。1896年,飞艇分队引入了新开发的帕塞瓦尔-西格斯菲尔德系留气球,其气体含量为600立方米,外形也更加接近于飞艇。与普通球形气球相比,这些气球也被称为“风筝”,由于其飞艇式的结构,它们在风中更稳定,因此可以更好地用作观察平台。 1901年,飞艇支队被扩建为飞艇营,并向当时因为成功制造出一系列大型飞艇而声名远扬的齐柏林伯爵订购军用飞艇,从1906年到1914年,陆军先后订购了11艘飞艇,并成为一战爆发时德军手里最强有力的空中武器。不过由于飞艇本身的脆弱性,德国陆军从1908年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新发明的飞机身上,并在1910年正式把飞机列入陆军装备序列。1910年5月,第一批德国飞行员使用一架法国制造的法尔曼III型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训练,同样在这个月,第一所专门的飞行学校:德贝里茨临时军用航空学校也宣告成立,由平民飞行员西蒙·布伦胡贝尔担任第一任飞行教官。1910年12月18日,之前被用来做飞行训练的那架法尔曼III型飞机成了德国陆军序列里的第一架军用飞机,机号为“B1”。 1911年,在军事运输总督察卡尔·海因里希·冯·哈尼施少将的领导下,德国陆军成立了军用航空和机动车辆督察局 (ILuK),新组建的航空部队被分配到该部门麾下。在当年的夏季演习中,德国陆军还首次使用飞机执行了侦察任务,到当年结束时候,航空部队已经有37架飞机可用。1912年,德国陆军正式确定了航空兵的地位,成立了德意志帝国飞行队,其是属于陆军的辅助兵种,其麾下包括所有使用飞机、飞艇和气球的航空部队。随着飞行部队的扩大,德国的航空工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到1912年底已经建立了12家飞机制造厂。 1913年,德国陆军又在德贝里茨军用航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飞行营,每个营辖4个连,这些部队主要用于训练飞行员和向前线部队提供飞机。到1914年初期,陆军航空兵已经拥有232架飞机和12艘飞艇,主力部队共编成33个野战飞行队,其中30个归属普鲁士陆军、另外3个归属巴伐利亚陆军,此外还有一支隶属萨克森公国的小型飞行队,但归在普鲁士陆军建制下,这些部队分别配置给8个集团军司令部和25个军司令部,直接负责支援陆军行动。此外还有8个要塞飞行队、8个后备飞行队、8个侦察气球分队、15个要塞气球分队、12个飞艇分队和6个后备飞艇分队作为辅助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 空中武力的重要性在战争的最初几天就已经展现的很明显了,尤其是在空中侦察方面和炮兵火力校射方面上,特别是在东线的坦能堡战役中,飞行队的空中侦察为德军指挥部从容布阵、并对俄军各个击破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以至于鲁登道夫在后来说:“没有空中侦察,就没有坦能堡的胜利”。 现在即便是那些最顽固的空中力量怀疑论者也不能不承认空军的重要性了,然后这种怀疑很快变成了要求——到处都呼吁部署更多飞行员和飞机。显然,地面战斗部队、指挥所和飞行员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协作;在陆军高级指挥部 (AOK) 里,德军从1914年10月开始将来自航空部队的参谋人员直接指派到这些单位里,以便和陆军进行更加有效的协同作战。而面对前线部队要求尽快派遣更多飞机的呼声,1914年10月,全部的要塞航空队都将手下的飞机增至6架(原来是4架),并改组为野战航空队投入前线作战。而截至11月底,德国航空工业也已向飞行队交付了462架新飞机。 起初交战各方的侦察机在遇到敌人时都互不干扰,你看你的,我看我的,甚至有时候飞行员们还会互相报以微笑,挥手致意,如同1914年9月17日,《法兰克福汇报》写道:“根据以往的经验,空战本身可以说是一个乌托邦。飞行员的任务是看,而不是战斗,法国飞行员也遵循这个原则。”但很快这种友善的场面就消失不见了,因为指挥官们意识到阻止敌人从空中进行侦察的重要性,于是飞行员们开始拿着各式简陋的武器,包括步枪、手枪、手榴弹乃至于砖头、绳子和酒瓶等互相攻击。1914年9月16日,一架隶属第10飞行队的“鸽”式侦察机被一架装有机枪的敌机击伤,成为德国空军第一架在空战里受损的飞机。 1914年10月5日,一架德军阿维亚蒂克式飞机被一架法国瓦赞侦察机以机枪击落,成为德军第一架被击落的飞机,11月11日,德国飞行员弗拉斯哈尔和其后座观察员德穆特则在一次任务里击落了一架法国飞机,成为德军第一个空战胜利纪录。 到1915年早期,德军飞行队在空中面临的状况一度十分不利,因为当面的英国和法国航空部队已经装备了最早的一批专用战斗机,他们对德军飞行部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得进攻性侦察任务变得几乎不可能完成,地面的德军部队不得不接受协约国飞机几乎不受阻碍地在阵地上空盘旋轰炸和引导炮兵精确射击的不利情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到1915年5月1日,德军开始为其侦察机安装新研发的毛瑟自动装填步枪以及新型轻机枪来作为自卫武器。 1915年5月 19 日,一名德军阿维亚蒂克式飞机的机枪手击落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的法国战斗机飞行员罗兰·加洛斯,后者迫降后被俘,而且他的座机也落入德军手里。德军立刻将其座机送给当时正在为德军工作的荷兰工程师安东尼.福克的工厂进行研究,后者则根据其飞机上的偏导板研制出了改良型机枪射击协同器,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德国的第一种专用战斗机:福克E1型战斗机。 德军原本希望福克能亲自驾驶飞机测试一下性能,但被后者拒绝,于是这个任务被交给了协助他工作的两位德国飞行员奥托.帕尔绍和库尔特.温特帕斯。1915年7月1日,库尔特.温特帕斯驾驶新开发的福克E1战斗机率先击落了1架法国战斗机,并在接下来的两周又先后击落2架敌机,德军对新的福克式战斗机展现的优秀性能感到大为惊喜,于是立刻下令将其大规模投产。对德军来说喜上加喜的是,奥斯瓦尔德.波尔克以及马克斯.殷麦曼这两位被称为空战战术先驱的王牌飞行员也在此时登上了空战舞台,这两位飞行员改变了以前空战完全是飞行员自己的即兴之作的打法,开发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空战战术,其中的很多直到今天都仍然有效,比如著名的“殷麦曼回旋”。在这两点因素的共同加持下,1915年7月开始德军在前线重新夺回了优势,尽管福克式战斗机产量不多,只有400架左右,但只要他们能出现在天上,英法空军的侦察机就很难有效行动,给协约国军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后来这几个月被称为“福克式灾难”。 到1915年10月,德国陆军共有80个航空营,每个营有6架飞机,另外还有8个炮兵观测营,每个有4架飞机,此外还有18个陆军飞机场、12个飞机替换营,两个飞艇营、一个实验和训练机场和2个国土安全作战中队。另外随着空中作战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德军开始完善飞行部队的管理机制,在3月开始设立了野战飞行司令一职,负责所有航空部队的技术和作战事务,另外在8月还新设立了野战炮兵飞行队,专门负责为炮兵部队提供空中校射。 1916年在索姆河和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飞行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在凡尔登战役初期,飞行队调集了80架侦察机、40架战斗机和5个轰炸机大队组成一道空中封锁带,一度有效阻止了协约国军队察觉德军的战役企图和进攻动向。但接下来随着英法空军的大规模增援,德军的空中封锁被打破了,而在索姆河战役里,英军和德军动用了超过700架飞机,在战场上空上演了首次大规模空战,由于英法新型战斗机的加入,福克式灾难已经成为过去式,西线的制空权又回到了协约国手里。 面对战局的变化,德国人努力做出改变,首先是推出新型号的战斗机,落后的E型机逐渐被新的D型机取代,另外根据波尔克的建议,德军还开始组建统一的战斗机部队,以改变过去战斗机被分散在野战飞行队里单打独斗,最后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局面,第一支狩猎中队则在1916年8月开始投入战斗,并在战后又组建了另外6个中队,每个狩猎中队有14架战斗机、12台汽车和127名人员,后来随着战争的进程,不断的有新的狩猎中队被组建,到1917年4月中队总数增加到37个,而到一战结束时已经有多达88个。在这些狩猎中队的基础上,德军还在1917年6月组建了第一个战斗机联队,下属4个狩猎中队,到德国投降前则又组建了另外三个联队。 此外还有一项重大转变发生在1916年10月,德军决定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军以及集团军单位里的航空部队全部集中起来,由一名高级将领统一指挥。于是在当月,飞行队正式被改名为德意志航空军团,并在之后又陆续获得了气球部队、高炮部队和气象部队的指挥权,这标志着航空兵已经摆脱了辅助性的地位,成为一支独立的空中力量。 到1916年底,德军在西部和东部战线的可用飞机总数为910架C型飞机、210架D型飞机和24 架G型飞机;另外还有423架备用飞机,除了作为主要战场的东西线外,飞行队还在土耳其和保加利亚拥有少量飞机,其中保加利亚索非亚航空司令部有6架飞机,土耳其航空集团有20架飞机,陆军还有飞艇LZ 77、79、81、85、86、88、90和95号,编成两个飞艇队。 经过1916年的一系列改革,德军航空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在1917年4月的阿拉斯战役里表现出色,参战的德军8个狩猎中队在空战里击落了245架英军飞机,而自己仅损失66架,之后在尼维尔战役中,德军战斗机也给法军战斗机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一个月也因此在后来被称为“血腥的四月”,其中表现最杰出的第11狩猎中队一共击落了89架敌机,这个中队的指挥官便是后来被称为“红男爵”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他个人也在期间取得了22个战果,并在后来升任第1战斗机联队长。 除此以外由于同时期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对英国的袭击因为越来越激烈的抵抗而最终被叫停,于是这个任务开始转由德国陆军航空部队执行。不过德国陆军并不使用飞艇,而是使用重型轰炸机来完成这个任务,其中主要的机型有两者,分别是哥达G型和斯塔克R型,前者是双发轰炸机,能挂载500公斤的炸弹,后者则是四发轰炸机,载弹量可达近2000公斤。5月25日,第3轰炸机联队的21架哥达G轰炸机首次轰炸了肯特郡的福克斯通,造成95人死亡,260人受伤,之后在6月又轰炸了伦敦,造成162人死亡,432人受伤。此后直到战争结束,德国轰炸机都还在继续对英国进行轰炸,累计投弹300吨左右,造成1400人死亡、4800人受伤,财产损失约为200万英镑,代价是损失了60多架轰炸机。 不过对于德国人来说,不幸的是他们已经没几天好日子能过了。随着美国于1917年4月4日参战,德军于1917年7月3日开始计划发起一次最后攻势,赶在美国人大量抵达欧洲前结束战事,为此空军应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德军已经46,000名士兵和2,360架飞机正在前线作战,另有42,000名士兵在本土组织中服役,还有750名士兵和100架飞机用于本土防空。德军计划再增设40个狩猎中队,16个炮兵观测中队,并扩大学校组织,成立战斗机中队学校,增设一个替换科,从1917年10月起每月生产1500挺机枪,人员方面到年底应该增加28643人,海域实现飞机产能翻番,计划每月生产2000架飞机和2500台发动机。但由于原材料紧缺,这些目标只得到了部分实现,而且前线的战局也再次开始不利于德军,由于一系列协约国新型战斗机的服役,德国战斗机部队又一次落于明显的下风,此外燃料和零件供应也开始面临不足,以至于地勤人员已经不得不开始在被击落的敌机残骸里面搜寻可用物资,比如将受损引擎里面润滑油取出来以便重新利用。 1918年初,随着俄国退出战争,德军将大批原本位于东线的航空单位重新集结到西线,以支援3月份开始的皇帝会战。航空军团出动了近2000架飞机全力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在战役初期还掌握了部分区域制空权,但随着协约国后援源源不断的抵达,航空军团最终还是被压垮了。到德军被迫转入守势时候,虽然航空军团仍然还有2400架飞机,但对面的协约国军队却有近10000架飞机,航空军团对这种局面实在完全无能为力,即便如里希特霍芬这种一流飞行员都感觉十分吃力,更不要说德军里还有不少从东线调来的飞行员根本不能适应这种激烈的战局,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堪一击,最终在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后,航空军团在一战中的全部战斗生涯也就此告终。 凡尔塞条约期间的秘密发展: 一战后签署的凡尔塞条约对德国航空业施加了严格限制,特别是禁止德国拥有空军,海军和陆军也不能拥有任何形式的航空部队,此外禁止了一切军用飞机的研发和生产,只允许德国保有140架民用飞机。而在战后对德国航空工业的破坏中,有16000多架飞机和27000台航空发动机被销毁,在战后最初两年德国航空工业也没有生产过一架飞机,在1922年经过谈判后才被允许制造民用飞机,但其性能也被严格限制,例如禁止新研发的飞机时速超过168KM/H、升限低于3900米、载重低于590公斤、航程则不能超过300KM等。 不过尽管面临严格的限制,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仍然通过众多手段秘密的发展军事航空。在战后早期担任魏玛国防军领导人的汉斯.冯.西克特将军在就任后不久便在改头换面的总参谋部(部队局)里设立了秘密航空处,将180名左右的有航空经验的军官留在军队里,为以后东山再起留下火种。1922年4月16日,魏玛德国政府和苏维埃俄罗斯在意大利签署了秘密的《拉帕洛条约》,后来在7月29日,德国又和苏俄达成了秘密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允许德国航空公司在俄国境内开设工厂,并在利佩茨克建立了一个秘密的战斗机飞行员学校,这个学校于1925年正式向德方开放,为了保密起见,参与训练的德军人员都使用假证件,并且需要退出现役,在回国后再恢复原职位,在1933年这所学校关闭前,至少有200-300名德国飞行员和750名地勤人员在这里接受了训练。 而在德国国内,随着协约国对民用航空的监督力度开始有所下降,西克特则利用民用航空作为幌子这一点来发展军事航空业。在他的主持下,魏玛共和国军方资助建立了10所航空学校,名义上用于培养民用飞行员,实则是为军队里的老飞行员提供进修机会,并培养新的飞行员,他还与许多民间航空企业达成协议,为军方飞行员的训练提供商业伪装。而由于凡尔塞条约对无动力航空没有任何限制,加上战后早期滑翔机运动在德国的流行,西克特也将滑翔机运动作为培养飞行员的一种手段,为许多滑翔机俱乐部提供了大笔经费,到30年代初期,滑翔机俱乐部至少为空军储备了15000名预备飞行员和干部,其中不乏福克和梅塞施密特等这些知名航空工程师,顺便一提在后来的二战中德国空军也使用了不少各种类型的滑翔机,其中还不乏ME231等这种滑翔机里的巨无霸,直到今天市场上的滑翔机仍然多数为这项运动的诞生地德国的厂商所制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1926年,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巴黎航空协定》,正式废除对德国民用航空的全部限制,同年德国成立了德意志汉莎航空,到30年代初期,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欧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好的一家航空公司。汉莎航空在成立之初起就与军队关系密切,其麾下的飞行员、地勤、技术和管理人员实际上是军队的航空后备役,而其总经理埃哈德.米尔希后来则成为德国空军的重要人物,一直官至空军元帅一职,而为了满足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德国境内也修建了完备的机场、气象台和通信系统网络,这些都为德国空军基地网络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最后,由于条约只禁止德国航空企业在国内进行军用飞机的开发或者生产,但没禁止在国外进行。于是许多航空企业就利用这一漏洞,在国外进行此类项目的开发,比如福克就把工厂开在了母国荷兰,一些其他这类的工厂也被设置在丹麦、瑞典、苏联等,而一些德国国内的航空企业也利用德国军方的掩护承接外国订单,以巧妙的规避对德国航空企业的限制。在1926年对德国民航事业的限制取消后,包括容克、道尼尔和亨克尔在内的几家主要航空企业则打着民用飞机的幌子秘密的研制军用飞机。比如梅塞施密特博士研制的BF108旅行机后来不仅成为德国空军的联络机和教练机,还成为BF109战斗机的前身,而HE70、HE111、FW200和JU52等客机后来则成为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的原型。 1931年12月,魏玛国防军在当年的军事重组计划里,正式把建立空军部队的项目列入了其中,最初计划组建14个中队、后来扩大到33个,到纳粹党上台前,德国已经有550名飞行员和180名观察员,各型飞机250架左右。在1932年晚些时候的世界裁军会议上,德国代表选择了退出,以迫使法国和英国接受德国的平等地位,作为希望让德国重返裁军谈判的妥协,英国向德国提出允许其拥有空军,但规模被限制在法国空军的一半。由于纳粹党的上台,这些商谈最终都变得没有意义了,不过从这些从这些事情也可以看出,就算纳粹党没在1933年上台,德国空军的诞生(以及国家的再武装)也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德国空军的诞生以及战略理论之争: 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德国撕毁了凡尔塞和约,正式展开重整军备的过程。2月初,成立了由纳粹党二号人物兼前王牌飞行员赫尔曼.戈林领导的帝国航空委员会,这种机构最初只是戈林的个人参谋部,但最终目的是完全控制整个航空业,并组建独立的空军部队。1933年3月,负责开发与生产飞机的帝国航空部正式成立,并于不久后在雷希林设置了试验场。戈林对国内所有的航空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1933年3月25日,德国航空运动协会(Deutschen Luftsportverband,简称“DVLA”)吸收了国内公家与私人的航空组织,并保留其“运动”的标题。1933年5月15日,戈林合并国内所有航空事业单位于帝国航空部,该日就被定为德国空军的官方“生日”。由于在组建之初,帝国航空部里许多成员来自之前由冲锋队控制的国社主义飞行军团,这些人原本就属于纳粹党成员,因此相较于同时期德国武装力量的其他部分,德国空军在早期具有最浓厚的纳粹背景,直到后来党卫军的出现才将其给压了下去。 戈林于1933年至1936年在空军的重建上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但到1936年为止并未深入参与空军的发展里,实际上戈林自从1922年以来就再也没有开过飞机,对新的航空技术发展也了解有限,而且他本人此时明显更关心权力斗争和贪图享乐,甚至在平时都很少出现在空军总司令部,把工作推给总参谋长韦佛尔完成。 实际上戈林对空军而言最大的作用是发挥他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力,为空军争取更多的资源。在当时每当经济部长沙赫特提出预算争议时,总参谋长韦佛尔经常直接将文件转交给戈林,后者随即去找小胡子,最终往往获得更多的预算。戈林本人曾说道:“元首对于我们(在预算要求上)如此的节制感到意外,他以为我会要的更多,总之记住一件事:钱不是问题。”在1933年1月至1939年8月期间,德国共花费640亿马克在军备上,其中有40%是用在空军,占了极高的比例。戈林也对空军得以成为独立的军种有重要的作用。 而实际上掌管空军发展的是米尔希,他将作为德国空军实质上的执行长官直到1937年。另外,戈林从陆军中选拔了诸如阿尔贝特·凯塞林、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和瓦尔特·韦佛尔等精英,也透过招募民间飞行员来培养新鲜血液,这些军官成为日后德国空军的骨干。戈林还邀请了一些一战时期的老战友,比如乌德特等加入德国空军,并请吕尔策尔担任“德意志航空运动俱乐部”(Deutscher Luftsportverband)会长,负责训练未来空军的飞行员。 此外还有另一位对德国空军重建的重要人物为海姆特·韦尔堡。韦尔堡在德国空军的建军方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韦尔堡曾在1920年代担任了魏玛共和国德国国防军秘密成立的空军参谋部要职8年,具有相当的经验,也是空军高级干部的理想人选。戈林希望韦尔堡能担任空军的总参谋长,然而因为韦尔堡之母是犹太人,为此而没有安排该职位,但又不希望因此浪费了他的才能,便向他保证第三帝国的“法律”不适用于他,并让他留在空军参谋部,帮助瓦尔特·韦佛制定空中交战指挥与《第16号条例》的各事项。 对于早期的德国空军而言最大的问题来自飞机生产方面上,在1933年时候,德国一共只有7家飞机制造厂和4家发动机制造厂,总员工仅3200人,飞机月产量只有100架左右。而米尔希执掌大权后,一方面要求航空公司加班加点制造更多飞机,甚至将一部分企业直接收归国有。航空部还提供了大量低息和无息贷款(以及著名的梅福券),帮助航空企业扩大生产和研发能力。到1936年时,德国已经新建了60家飞机制造厂,雇员增加了16000多人,飞机产量也大幅增加,到1935年时空军已经有2000架飞机可用,此外新型的BF109、HE111、DO17和JU87等飞机也正在陆续准备投产。此外还仿效陆军的组织结构,在全国建立了航空管区,新建了30座机场和许多配套设施,到此外为止德国空军已经算是初具规模。 1935年,德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空军的正式存在,并将其命名为德国空军(Luftwaffe,直接意译为航空部队),并将其作为德国武装部队的第三个独立分支,戈林本人则兼任空军司令。 尽管目前的主流看法一直认为,德国空军自从创始以来就是陆军的附庸力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空军实际上一直在积极地研究对敌人施以战略轰炸的能力,然而德国必须优先考量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虽然空军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但因为德国是一个传统陆权国,空军最终还是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将支援陆军放在首位上来发展。 因为上述的原因在1933年和1934年期间,德国空军领导人着重于它们“战术支援”的能力。空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曾作为重要的支援角色。在此方向的发展上,俯冲轰炸机被认为是在破坏敌军指挥部和后方通讯网的行动中,不可缺少的先头部队。1934年,德国空军发表了《第10号条例:战斗机》(Dienstvorschrift 10:Der Kampfflugzeug),提倡在执行作战行动外的空中支援与攻击地面目标。1926年的作战手册《空战行动指挥要领》(Directives for the Conduct of the Operational Air War)持续作为德国空军的作战方针,直到1935年。该手册指出国防军空军总司令部(Oberkommando der Luftwaffe,OKL)必须集中其力量投入于有限的作战行动(并非战略性行动);保卫特定地区领空与支援陆军作战。 有了稳固的战术作战概念后,德国空军理论家需要一个战略方针与组织。一战德意志帝国空军的军官罗伯特·克瑙斯在战后长期担任汉莎航空的飞行员,经验丰富,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空中力量理论家。克瑙斯拥护杜黑有关“可以借由轰炸敌方工业设施与对主要城市的恐怖轰炸来获取战争胜利”的理论,并提倡对敌国平民的攻击。对于杜黑恐怖轰炸的主张,德国参谋部极力反对,认为这种行动会招来敌军的报复,从而波及到德国平民与城市。 1934年12月德国空军参谋长瓦尔特·韦佛尔试着将空军的作战学说转为战略层面。这一点是韦佛尔在仔细研究了未来的战略考量后做出的决定,虽然当时德国人认为主要对手应该是法国或者波兰,但韦佛尔正确的遇见到了按照纳粹的所谓生存空间理论,德国在未来和苏联几乎必定要发生冲突,因此德国空军必须要建立战略轰炸力量,从而能对苏联的心脏地带展开攻势。为了建立战略轰炸部队,他还进行了军事演习(假想敌为法国)试着证明自己的理论。尽管这次演习中仍有攻击地面部队和通信设备的行动,韦佛认为它还是证明了战争中的决定性之处在于摧毁敌人的军事工业能力,并在1935年制定了《空军第16号命令:空战指挥》(Luftwaffe Regulation 16: The Conduct of the Air War), 认为空军的作战任务应该针对以上目标。 对于此理论德国空军高层拒绝实行恐怖轰炸的行动。虽然恐怖轰炸被认为会造成反效果,提高而非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但后来改变了空军原本主要的作战任务“摧毁敌人军队”,而加入了此类轰炸行动。至于后来对格尔尼卡、鹿特丹和华沙等城市的轰炸则被德军认为是战术性的军事支援行动,而非战略性的恐怖攻击。 然而韦佛尔了解战略轰炸的重要性。在空军于1935年最新引入的作战理论《航空空战指挥》(The Conduct of the Aerial Air War)中,韦佛尔摒弃了杜黑的理论和归纳了空中战略的5个要点: 1.通过轰炸敌方机场与制造厂并击败进攻德军目标的敌军飞机,以摧毁敌军空军。 2.借由摧毁铁路、公路,尤其是桥梁和隧道等重要补给线而妨碍敌人陆军大规模兵力的行动。 3.有效支援陆军单位,借由轰炸摧毁敌方陆军,直接性地参与陆战。 4.借由轰炸敌方海军基地,保护德军海军基地,和直接性地参与海战以支援海军作战。 5.能有效瘫痪敌军后勤与生产单位,给予敌军战争潜力上的负担。 韦佛尔相信战术型的飞机仅是空军战略力量发展的第一步,并开始计划生产战略轰炸机机队,试着将战略轰炸转为战争爆发时的空军主要战略。1934年5月韦佛尔开始实行一个长达7年的乌拉尔轰炸机研制计划,这款轰炸机将负责轰炸苏联心脏地带的任务。1935年,此计划衍生出了Do 19和Ju 89两种超长程轰炸机的原型机,虽然两者因技术问题皆未完成。1936年4月韦佛尔制定其“A轰炸机”需要有航程6,700公里(4,163英里)和承载900公斤(1,984磅)炸弹的能力。然而韦佛尔的乌拉尔轰炸机计划迟迟没有完成,而他所不断提倡的空中战略方针也被放弃。 1936年6月3日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韦佛尔与他的工程师因为搭乘的He 70未作仔细检查而坠毁,两人皆丧命。韦佛尔死后,戈林任命阿尔贝特·凯塞林作为继任者,担任空军参谋长,同时任命恩斯特·乌德特担任帝国空军技术部(Technisches Amt)部长,他俩上台后不久就决定取消乌拉尔轰炸机的开发项目。而凯塞林与乌德特却就空军到底需要那种轰炸机的问题又达不成一致意见了,凯塞林认为航程在1600公里左右、具备有限战略能力的双发轰炸机已经足以满足对最大的那些潜在假想敌,特别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作战时候的需要,而乌德特则是俯冲轰炸机的铁粉,但这种飞机是一种纯粹的战术支援飞机。 另外一个主要的问题则在于资源的不足,其中石油因为最容易受到封锁,德国国内拼命研制合成燃料,但仍无法满足需求。1937年德国进口了超过前10年进口总和的石油,但至1938年夏天还是只有25%的需求量得以满足。钢材原料方面,戈林在1938年11月报告其经济状况非常危及,而工业约能应付83%的需求量,因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下令减少对军备的钢铁与原料物资生产量。原料物资供应量的减少对空军来说影响重大,约减少了30%的钢材、20%的铜、47%的铝和14%的橡胶,而这些资源也缺乏合理分配,处于三军各自争夺的情况下,重型轰炸机又是耗资极其重大的项目。在如此情势下,即使米尔希、乌德特和凯塞林他们希望,也不可能建立一支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空军。 因为以上原因,德国空军最终把重点花在生产双引擎中型轰炸机上,如同米尔希曾说“你有两种选择,是要生产1000架四发轰炸机,还是数千架的双发轰炸机?”戈林则回答:“元首不会过问轰炸机有多大,只会在乎轰炸机有多少架”。至于乌德特喜好的俯冲轰炸机,由于在执行战术轰炸时的高精准度,以及相对双发轰炸机来说低廉很多的成本也被作为重点的项目。对俯冲轰炸机高效率的认可导致后来德军甚至修改了JU88轰炸机的设计,让其也具备了俯冲轰炸的能力,就连后来的HE177重型轰炸机在一开始设计时甚至都被要求具备俯冲轰炸能力,这成为该机后来毛病缠身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这些原因,到了1930年代晚期,德国空军没有明确的作战用途。空军虽然并非为陆军的附属支援力量,但实际上也没有明确的战略性任务。德国空军变成一个能执行非常广泛作战任务,而非特定任务的军事组织,其功能也处于战术和战略两方面之间。 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存在于空军,典型的就是人事问题,凯塞林任职不满一年,就因厌倦了整天在和米尔希作政治斗争,所以干脆自行辞去了参谋长职务。戈林一度考虑请陆军的弗朗茨·哈尔德或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继任该职(这两人后来分别成为陆军参谋长和最高统帅部作战处长,在二战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两人皆不愿与米尔希一起共事。戈林因而任命施通普夫继任,但后者表示只愿意“暂时”接受。1939年2月,戈林最终任命了年仅40岁的汉斯·耶顺内克为空军参谋长,前者认为年龄较长、经验与实务丰富的空军将领们不易与自己妥协,因而安排了年轻、能力强、听话的参谋长,但耶顺内克因其资历浅而经常被高级将领所轻视,在诸多决定上必须让步,且戈林经常将四周的空军友人(吕尔策尔、波登绍兹、飞行训练学校教官阿尔弗雷德·凯勒等人)视作顾问团,令耶顺内克工作格外地困难,加上该人是小胡子的狂热崇拜者,对于后者的决定与观点几乎不以自己空军参谋长的专业眼光审视,亦为日后德国空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戈林另一项重大人事任命便是之前已经提过的把乌德特拉拢过来制衡米尔希,但这道任命很大程度上是不适任的。乌德特的教育背景、资质与性格不具有担任如此高阶职务的能力,却要直接负责手下超过26个部门,不仅使原先尚属效率颇高的德国空军流于官僚化,在诸多机种的生产和研发工作上也出现重大疏失,最后繁重的工作压力甚至直接害死了乌德特本人。最后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则在于德国空军对部分新技术的不认可,特别是诸如雷达和喷气机等这些新武器的开发上,最终影响了其使用和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世界最早的几种喷气机HE176和HE178早在1939年就先后进行了飞行测试,然而乌德特和米尔希却都对此不屑一顾,乌德特还称HE176“根本算不上是飞机”(尽管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没错),并下令禁止这种“屁股装着一座火山的飞机”进行试飞。讽刺的是和战争早期对其不屑一顾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空军反倒把包括喷气机在内的各种新技术当成了救命稻草,往里面投入了大笔资源最终却没有什么明显成果。 秃鹰军团: 自从建军3年以来,到1936年德国空军已经算是初具规模,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部分飞机性能已经过时、战术战略问题上的争议、缺乏有经验的军官,以及最主要的一点,新生的空军还没经过任何实战考验。其首次参加行动仅仅是在当年德国出兵莱茵兰非军事区的行动中派出两个战斗机中队象征性的到莱茵河附近地区转悠了一圈,只能算是一次军事散步而已,不过接下来西班牙内战的爆发给德国空军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来作为练兵场。 由于内战开始时,国民军的部队大多数驻扎在摩洛哥,而且共和党人掌握了西班牙海军的主要部分,佛朗哥因此决定向德国和意大利求援,希望由两国派出运输机把他人马运到西班牙本土去。7月25日,佛朗哥派出的特使首次与德国航空部长戈林会晤、7月26日又面见了小胡子本人,希特勒当天才刚观赏完《女武神》歌剧,了解国民军的来意后当晚便做出介入内战的决定。下令开始进行魔火行动(Operation Feuerzauber),派出20架Ju 52运输机和6架He-51战斗机、外加85名党卫队士兵,搭乘乌萨拉莫号客轮前往摩洛哥,并于8月份开始运输行动,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把13500名士兵、36门火炮、127挺机枪和500吨弹药安全的运过了海峡,帮助国民军初步稳定了战局。除了空运支援外,一些德国飞行员还以“顾问”的身份教授西班牙人如何使用德国武器,或者干脆直接参与战斗,8月25日,其中的两名飞行员汉斯.特劳夫特和克拉克特.埃本哈特各自击落了一架共和军飞机,创下一战后德国飞行员的第一批击杀记录,而9月6日,赫维希.尼克佩尔则以5架的战绩成为一战后德国第一名王牌飞行员。 由于苏联对共和军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开始派遣志愿空军部队进入西班牙参战,德国在10月份正式决定将在西班牙的德军部队编组成战斗部队,并将其命名为秃鹰军团,其主体部分来自德国空军,在最初拥有一个战斗机大队、一个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大队以及其他防空、通信和后勤等保障单位,共有人员5100人(大多是来自德国国内的志愿者)、飞机136架,总指挥官是雨果·斯珀尔,参谋长为亚历山大·霍勒。 秃鹰军团接下来立刻被用于支援国民军向马德里的推进,并成功解救了在阿尔卡萨被共和军围攻的国民军部队。接下来在佛朗哥的要求下,德国和意大利的轰炸机开始对整个马德里进行对地毯式的恐怖轰炸,以试图摧毁共和国军的抵抗意志,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恐怖轰炸不但没有摧毁共和国军的抵抗意志,反倒激起了马德里市民的愤怒和仇恨,激起了更加激烈的抵抗。与此同时在城市上空的空战也十分激烈,由于苏联志愿航空部队的到来,其装备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在性能上压过了秃鹰军团的HE51战斗机,使得后者逐渐处于下风,而秃鹰军团最初装备的由JU52运输机改装而成的轰炸机也被证明并不称职。 1936年底至1937年初,秃鹰军团陆续接受了一系列新飞机,包括Hs 123俯冲轰炸机,以及 He 112和Bf 109两种新战斗机的原型机,其中后者被证明是最成功的。 此外He 111与Do 17(E和F型)则取代了老旧的JU52,随着这些新飞机的到来,剩下那些较旧的飞机被移交给国民军或者转入二线。到 1936 年底,约有7,000名秃鹰军团人员在西班牙。 接受了一系列新装备的秃鹰军团在1937年开始表现十分活跃,特别是在1937年对巴斯克地区的进攻中,德国和意大利干涉空军联手对巴斯克地区的城镇进行了一系列的轰炸行动,造成大量平民死伤,典型的例子是对奥尚迪亚诺、杜兰戈镇以及对格尔尼卡的轰炸行动,其中3月31日对杜兰戈镇的轰炸行动里有250名平民丧生,其中包括神父、修女和许多参加教堂仪式的会众,4月26日对格尔尼卡的轰炸则让秃鹰军团在日后因此臭名远扬,巴斯克方面声称,有1,654人在轰炸中死亡,另有889人受伤,之后秃鹰军团仍然继续在北方支援国民军前进,直到战事于10月份告终为止。在同时期秃鹰军团的部队还参加了布鲁内特战役,并初次测试了新的BF109战斗机,在最初损失了8架飞机,但取得了18次空战胜利,证明了其性能远优于共和国军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此后随着更多BF109的到来,秃鹰军团逐渐取得了空中优势,先后有26位德国飞行员在西班牙跻身于王牌之列,其中最著名的是维尔纳.莫尔德斯,他在西班牙期间先后击落了14架敌机。 在西班牙北方的战事结束后,秃鹰军团在特鲁埃尔战役、贝尔奇特战役和阿拉贡战役中仍然继续保持活跃,其中在特鲁埃尔战役中还首次对JU87俯冲轰炸机进行了测试。1938年7月24日至25日,共和国军发动了战争的最后一次重大攻势,即埃布罗河战役。秃鹰军团的空中侦察早就注意到共和国军部队集结的情况并警告了国民军部队,但警告没有受到重视。 尽管共和军在战斗早期取得了进展,但他们一直未能控制甘德萨,而秃鹰军团的空中支援在这其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紧张局势和德国飞行员国内的短缺,导致德国决定召回250名飞行员,其中大约一半是轰炸机机组人员,因此秃鹰军团在9月份暂停了活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秃鹰军团得到了包括Bf 109Es、He 111Es和Js以及 Hs 126A在内的补充飞机,这使其总兵力达到96架飞机,之后在1939年1月至 2 月期间,它参与了针对剩余的共和空军的行动,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在它参加了在巴塞罗那和其他地方的胜利阅兵以及在马德里的一些小任务之后,秃鹰军团最终解散。 所有德方人员于5月26日返回,军团里那些最好的飞机返回德国,其余飞机则移交给西班牙新政权。 秃鹰军团声称在西班牙一共摧毁了320架共和军飞机(被击落或在地面上轰炸),并使用高射炮击落了另外52架。 另外还声称在战斗里击沉了60艘船只,作为代价,秃鹰军团在敌对行动中损失了72架飞机,在事故中损失了另外160架。 在西班牙的作战经历对德国空军而言意义重大,不仅其装备的几种主要飞机,如BF109、JU87和HE111等都在实战里经过了检验,还促进了新空战战术的发展,之前提到的莫尔德斯就根据实战经验将战前流行的三机编队改为以双机和四机为基础的四指编队,以使得飞行员可以彼此获得掩护而不必一直维持复杂的队形,从而极大提升了飞行员的生存性和灵活性。在对地攻击方面上,另外一位在日后大放异彩的王牌飞行员加兰德也开发出了纵队依次突击、横队同时突击等攻击战术,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空军在西班牙战场上演练了预想的空地协同战术,密切支援装甲部队的推进,为后来闪电战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初战波兰: 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爆发时,德国空军总人数为373000人,拥有各型作战飞机4201架,包括1191架轰炸机、361架俯冲轰炸机、788架单座战斗机、431架双发战斗机、488架运输机和其他侦察机、教练机等各型飞机,编为四个航空队、9个战斗机联队、4个驱逐机(重型战斗机)联队、11个轰炸机联队、5个俯冲轰炸机联队以及许多其他飞行单位,除了这些飞行单位外,德国空军还拥有一支庞大的地面部队,包括装备有6700门轻型高炮和2628门重型高炮的高射炮兵部队、一个伞兵师(第7伞兵师)、以及作为戈林个人卫队的戈林将军团等。尽管空军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它在战争开始时还未进行充分的动员、弹药储备也有缺乏的情况,但仍然是一支相当强大的空中力量。 为了准备支援波兰战役,德国空军为这次战役分配了两个航空队:阿尔伯特·凯瑟林指挥的第1航空队拥有807架飞机和92架水上飞机、亚历山大·莱尔的指挥的第4航空队拥有627架飞机,外加30架斯洛伐克飞机作为德军的小跟班。另外有406架战斗机被保留作为后备力量,部署在本土以抵御波兰空军可能发起的反击,而另外333架侦察机,在德国空军指挥官的指挥下,隶属于陆军负责提供战场侦察。 德军的Ju 87俯冲轰炸机在正式开战前20分钟执行了战役的第一个任务,摧毁了维斯瓦河上迪尔沙铁路桥处波军设置的爆破装置,4点35分炸弹命中目标时候,此时距离开战还有10分钟,因此可以说德国空军打响了整个二战的第一枪。德国空军本来计划在战争第一天就通过空袭波兰国境内的主要机场的办法来直接把波兰空军消灭在地面上,然而由于当天天气不好、加上波兰空军早有准备,已经提前把飞机都转移到了野战机场,这个计划落空了。不过在当天,德国空军取得了整个二战的第一次空战胜利,但不是战斗机取得的:弗兰克.纽波特少尉在空袭一个波兰机场的时候,击落了由米茨瓦夫·梅德韦基上尉驾驶的一架PZL P.11c战斗机。 尽管避免了一开始被摧毁的结果,但波兰空军还是在接下来短短两周内就被击败了。尽管波兰轰炸机部队确实一直在试图攻击德军装甲师并减慢前进速度,但面对德国战斗机的拦截时基本上有去无回。特别是几个配备PZL.37轰炸机的单位在几天内就被摧毁了。而波兰空军的战斗机尽管面对压倒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给德军造成了相当的损失,然而终究不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具有优势的德国战斗机,特别是随着战争局势的进行,波军越来越丢失制空权,导致很多战斗机要么在机场上就被摧毁,要么就是刚起飞就被在机场周边守株待兔的德国战斗机击落,而且随着德国空军对交通线的打击越来越强,导致波兰空军还开始陷入后勤危机。在这期间,Bf 110证明自己在护航和轰炸机拦截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并取得了不少空战胜利,这让双引擎重型战斗机的粉丝戈林相当高兴。到9月14日,波兰空军只剩下54架飞机可用,这些飞机不久被下令撤退到罗马尼亚,双方的空中对抗几乎终止了。 除了波兰空军外,德国空军也对波兰海军展开行动。其中一个表现活跃的单位是第186特别大队第4中队 -这是一个JU87俯冲轰炸机单位,最初是准备配属在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上的。这个中队下属的轰炸机在9月3日于海尔半岛附近炸沉了波兰驱逐舰强风号和布雷舰格里芬号——这是波兰海军在国内仅剩下的最后两艘大舰。 由于德国空军在战役的第一天就成功地压制了波兰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并且随着空中优势的确立,德国空军可以专注于攻击补给和通信链路,这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波兰军队几乎完全失去了机动性,因为公路现在已经变得十分危险,而铁路网络也已基本被摧毁。 在整个战役中,JU87俯冲轰炸机成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象征。这些飞机通过充当飞行火炮来支持装甲师的推进,而他们发出的独特尖啸声更让敌军心惊胆战。有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些空中轰炸效果,被德军包围的六个波兰师在遭到德军俯冲轰炸机进行了为期4天的无情攻击,这次攻击中德国轰炸机使用了大量50公斤的破片炸弹,对敌方地面部队造成了骇人听闻的伤害.导致士气低落的波兰人最终被迫投降了。另外一个例子则发生在布祖拉战役中,波兰“波兹南”和“波莫瑞”两个集团军的残余部队试图攻击德国第8集团军的侧翼以便向华沙突围,德国空军迅速的赶来支援,他们摧毁了布祖拉河上的桥梁,随后波军被困在露天场地,遭到一波又一波的斯图卡袭击而伤亡惨重。而试图抵抗的波兰高炮部队因为弹药耗尽,只好撤退到森林中,但随后被He 111和Do 17投下的大量100公斤燃烧弹给字面意思上的“烧掉”了,最终这两个集团军在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只好投降。 9月17日苏军入侵后,波兰战役的结果已经注定,德军只剩下华沙这一个目标。25日,德国空军出动了近400架飞机对华沙进行大规模轰炸,由于抵抗已经没有意义,波兰于次日宣布投降,28日波兰战役基本结束。德国空军弹药的消耗超出了预期,在战役结束时候德国空军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炸弹(约3,000吨)。 不过参战的德国空军的飞机表现良好。 Do 17和 He 111比所有的波兰战斗机速度都更快,使后者要拦截要它们十分困难。许多损失是由防空火力造成的。根据德国空军总军需官报告,截至9月28日,德国空军因各种原因损失了285架飞机, 另外有279架飞机损坏程度在10%或以上,因此被注销或需要大修。机组人员的损失为189人死亡、126人受伤、224人失踪。 丹麦与挪威: 开战后的1939年-1940年期间,德国空军进行了大规模扩充,新建了30个轰炸机中队、16个战斗机中队和5个驱逐机中队,飞行员人数增加了31%,新建了63所航空学校,航空工厂也开始实行10小时工作制,使飞机年产量增加到10800架。 为了确保侧翼安全和铁矿石运输线的通畅,小胡子决定在开始进攻法国以前先处理北欧,具体来说就是占领丹麦和挪威。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海陆空联合行动,德国空军将负责夺取制空权、掩护海军的登陆行动,并投送伞兵以及防备盟军从海上发起的反击行动。参与行动的空军部队是汉斯.费迪南德.盖斯勒中将指挥的第10航空军,下属1065架飞机,包括300架战斗机、300 架中型轰炸机和50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另外德国人还派出了40多架水上侦察机和200架Ju 52运输机,用于运送伞兵和陆军部队。另外,德国空军的第1伞兵团将负责执行整个战争里的第一次空降行动,用于占领关键的机场和桥梁。 行动于1940年4月9日上午开始。德国空军在丹麦参与的唯一一次敌对行动是在入侵的第一天,当时一架Bf 110击落了一架丹麦的Fokker CV,后者当时正从机场起飞执行侦察任务。 其余的丹麦飞机则基本都被德军消灭在了地面上。 丹麦在24小时内被占领并宣布投降。幸存的丹麦飞机首先被扣押,后来在战争中被德国空军没收并用于训练目的。在入侵期间,奥尔堡镇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维克多·莫尔德斯上尉(维尔纳·莫尔德斯的兄弟)在当地机场降落后接受了该镇的正式投降。还穿着飞行装备的他接下来直接被送奶工带到市中心,为第1驱逐机联队的Bf 110机组人员寻找合适的住所。 德国对挪威的入侵也从那天开始,和丹麦不同的是,挪威人的抵抗相当的顽强。挪威在奥斯陆附近的空中力量只有24架战斗机,这支部队在傍晚就被基本上摧毁了。但德军轰炸机未能成功压制挪威海岸炮台,结果导致了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的沉没,也导致德军从海上发起入侵的企图不得不暂停。 此外在关键的奥斯陆的福尔内布机场,双方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挪威的格洛斯特角斗士战斗机在机场上空和德军战斗机发生了交火,并且还击落了一架运输机,使得德军占领机场的企图暂时受挫。直到几架Ju 52冒着猛烈的火力降落并卸下步兵后德军才勉强站住了脚跟。随后发生了戏剧性的事情, 德军的六架BF110此前一直在空中与挪威战斗机交战并掩护运输机降落,此时耗尽燃料后索性直接在机场迫降,然后机组直接拆下了飞机上的自卫机枪作为步兵参与到战斗中,没想到竟然成功占领了机场。与此同时,位于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也被德军占领,德军以这两个机场为据点终于站稳了脚跟。 在德国空军的支持下,国防军在挪威建立了据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德国空军把重点转向支援陆军和海军行动,并与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和舰队航空兵展开空战,在对海打击任务中,KG 30的Ju 88和KG 26的He 111成功地击伤了战列舰罗德尼号并击沉了廓尔喀人号驱逐舰。 而Fw 200巡逻机则被用来巡逻海岸并向该地区的德国空军和潜艇报告敌人军舰和运输船的位置。到4月20日,挪威南部实际上处于德国手中,但挪威北部和中部的战斗持续了数周。挪威战役一直持续到1940年6月,随着盟军在法国遭遇灾难性的失败,英法联军被迫撤退,挪威在之后投降。 在北欧的行动中,德国空军损失了260架飞机,其中86架是运输机。人员伤亡人数为342人死亡和448人失踪。 战果方面,德国空军摧毁了96架英国飞机(43架是空战取得的)并击沉了一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21艘其他舰船和21艘商船。德国空军的运输损失虽然很大,但在战斗过程中为陆军提供了3,018次任务的燃料和补给。 毫无疑问,德国空军的有力支援使战役的天平向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倾斜,如果没有它的帮助,那么盟军在陆地和海上的优势可能会导致德军的入侵行动以完全失败告终。 低地与法国战役: 1940年5月10日,国防军发动了对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入侵,德国空军也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夺取战区制空权并支援地面部队的推进。考虑到这次行动的主要对手是同为欧洲空军劲旅的英法空军,而非之前弱小的波兰挪威和丹麦空军,因此德国也不敢怠慢。作战任务被分配给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和施佩勒的第3航空队,共有1120架轰炸机、384架俯冲轰炸机、1264架战斗机和487架运输机,如果把后备飞机和侦察机等辅助飞机也算上,德国空军为了西线战役至少出动了5600架飞机。另外,德军还计划在荷兰、比利时等地实施一系列空降行动,夺取主要机场、桥梁和要塞等设施。 由于之前的波兰战役给德国空军上了宝贵的一课。高层不再认为它可以立即在地面上消灭法国和英国的空中力量,尽管凯塞林希望这种战术能够对抗荷兰人和比利时人。法国空军有1,562 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在法国有680架飞机,而轰炸机司令部可以为作战提供大约392架飞机。 在战役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只袭击了法国的少数几个机场,因为大部分精力都转移到了地面支援行动上。而在荷兰和比利时,德国空军的行动则在第一天就摧毁了荷兰和比利时空军的大量飞机,之后尽管荷兰和比利时空军都做出了顽强抵抗,但对局势基本没有影响。德军在比利时的空降行动也基本成功,特别是顺利占领了重要的埃本.埃马尔要塞,但在荷兰的空降行动却失败了,参战的德军伞兵部队在荷兰军队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有152架运输机被击落,还有47架被击伤,且占领海牙俘获荷兰王室的企图也彻底失败。不过德军最后终究还是达成了占领荷兰的目标,在双方停战之前的5月14日,约60架HE111还对鹿特丹进行了轰炸,导致城区大片被毁,900多人丧生。 另外一方面在法国,德国空军则把重点放在支援地面部队上,特别是其JU87俯冲轰炸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5月13日强渡默兹河的行动中,这些飞机以极高的精度对法军的阵地俯冲投弹,对其进行定点清除,给主力装甲部队的渡河创造了机会。5月14日,英法盟军投入了几乎全部的航空力量对默兹河的德军渡口展开反击,结果上演了一场大混战,在德军战斗机和高炮部队的拦截下盟军空军损失惨重,损失了超过120架飞机,其中90架是轰炸机,后来这一天被德军称为“战斗机日”或“高射炮日”。 在阻止德军渡过默兹河的企图失败后,英法联军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境地,法国空军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而英国空军也宣布不会再往法国派遣战斗机了,因为后者必须考虑到本土防御的需要,因此德国空军基本掌握了战区制空权,并且到5月底,英法联军主力也被德军包围于敦刻尔克附近的一块狭窄海滩附近。不过5月24日,小胡子却以希望保存装甲部队为理由叫停了向敦刻尔克的推进,而戈林则保证只需空军即可消灭英法联军,结果证明事实根本不是如此。从5月27日开始,德军第二航空队投入了大量兵力试图消灭在敦刻尔克的盟军部队,但在英军的顽强抵抗下最终失败了,尽管击沉了9艘驱逐舰和200多艘其他船只,但英法联军主力还是通过海路逃之夭夭,这是德国空军第一次明显的失败。 敦刻尔克战役之后,法国地面部队几乎完全丧失了空中掩护,因此德国空军能够允许其斯图卡和轰炸机编队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作战,而战斗机则可以自由进行扫荡以消除任何剩下的敌人空中力量。最终法国在6月22日宣布投降,据估计,法国军队在战役中损失了1,274架飞机,英国损失了959架(477架是战斗机)。不过法国战役也使德国空军损失了其前线兵力的 28%,大约1,428架飞机被摧毁,另有488架受损。而在战后,小胡子则论功行赏,宣布晋升米尔希、凯塞林和施佩勒三人为空军元帅,而戈林更是成了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 折戟不列颠: 在法国取得成功之后,作为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的先决条件,德国空军必须夺取英国南部的制空权,这意味着他不得不与皇家空军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锋。尽管早期的成功使戈林对空军的能力过于自信,并吹嘘只需几天时间就能消灭皇家空军,但乐观情绪无助于挽回一个事实:对英国的作战行动与德国空军以前执行的协同陆军作战的任务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单独挑战对手的防空体系,并且还要摧毁其空中力量则是一个全新而困难无比的任务,由于之前所说过的原因,德国空军没有能用于突击敌方纵深的战略轰炸机和远程护航战斗机,更加重了问题。 为了筹备入侵英国的计划,在法国战役后,德国空军重新集结为三个航空队,位于英国南部和东部海岸对面。 其中第2航空队由凯塞林元帅指挥,负责轰炸英格兰东南部和伦敦地区、第3航空队由施佩勒元帅指挥,其目标集中于西部乡村、威尔士、英格兰中部以及西北部地区。第5航空队则由汉斯-于尔根·斯坦普夫上将指挥,以挪威为基地,负责攻击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地区。德国空军最初的估计是,在英格兰南部击败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需要四天时间。随后将进行为期四周的轰炸攻势,在此期间,轰炸机和远程战斗机将对英国全国的所有军事设施进行轰炸,并摧毁英国的航空工业。该战役计划从攻击海岸附近的机场开始,之后逐渐向内陆移动,并最终攻击保卫伦敦的扇区机场环,后来的重新评估给了德国空军五周的时间,从8月8日到9月15日,以在英格兰地区建立起空中优势,至于对城市目标特别是对伦敦的轰炸,德国空军将其视为无法取得制空权情况下的代替手段,或者在入侵行动即将开始前执行以用于制造大规模恐慌。小胡子在战前还曾下令禁止轰炸伦敦,但实际上在这个禁令被取消前,德国空军就已经对伦敦郊区的一些港口、工厂等进行了轰炸,由于这些目标都处于平民区附近,所以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平民伤亡,而英军针对于此进行的报复则直接导致了对伦敦的轰炸禁令取消。 1940年6月开始,作为进攻开始前的前奏,德国空军开始定期的进行武装侦察飞行,或者以单机或者小型机队对英国本土城市以及英吉利海峡上的船只实施骚扰性攻击或航空布雷行动,第一次大规模袭击是在6月18日/19日晚上,当时分散在约克郡和肯特之间的小规模袭击共出动了约100架轰炸机。这一阶段里德国空军的主要目标是让飞行员们练习导航和寻找英国防空系统的漏洞,并触发了大量空袭警报,扰乱了平民的士气。而同时期里发生的对英国海峡护航船队的攻击则主要由JU87和DO17等执行,第一次此类接触发生在7月9日,之后在7月25日和8月8日先后发生了两次针对运输船队的大规模攻击,德国空军在这些行动里击沉了22艘煤炭运输船和4艘驱逐舰、另外重创了6艘煤炭运输船,由于德国空军的威胁,英国在后来暂时关闭了海峡航线,并通过铁路运送货物。 1940年8月13日,经过了之前两个月的小打小闹,德国空军发动了准备已久的“鹰日”攻势,第2和第3航空队出动了近1400架飞机,行动由JU87开道,他们首先攻击了英格兰南部的四个主要雷达站以试图瘫痪英国的防空预警系统,但效果不佳,其中的三个雷达站因为轰炸暂停工作,但在六小时内就恢复了工作。随后轰炸机在战斗机掩护下攻击了英国南部的一些主要的机场,尽管当天因为天气原因有半数飞机根本没有找到目标只能半路就打道回府,但剩下的飞机还是轰炸了9座机场。在接下来的一周,德国空军的机场袭击进一步向内陆移动,并对英国雷达系统进行了多次攻击。 其中的8月15日被英国方面称为“伟大的一天”,当天德国空军的出动次数最多。第5航空队在这一天袭击了英格兰北部。由于错误的认为战斗机司令部的力量集中在南方,来自丹麦和挪威的突袭部队遭遇了出乎意料的强大抵抗。由于来自英格兰北部已经超过了BF109的有效护航距离,第5航空队的轰炸机只能由性能较差的BF110提供掩护,或者干脆直接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结果在英军战斗机的拦截下损失惨重。在当天派出的115 架轰炸机和35架战斗机中,有75架飞机被击落,许多其他飞机受损而无法修复,由于在一上来就遭到了严重损失,第5航空队在之后也再没能扮演主要角色。 接下来的8月18日是双方损失最多的一天,被称为“最艰难的一天”。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之后,疲惫和天气不佳迫使双方在接下来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减少了行动,让德国空军重新审视他们的表现。 “最艰难的一天”为Ju 87的不列颠之行划上了句号。这位闪电战老兵太容易受到战斗机的攻击,无法在英国上空作战,因此戈林下令将他们从战斗中撤出。而事实证明,Bf 110太笨拙,无法与单引擎战斗机交战,其参与度也有所缩减,只有在BF109航程实在不够或无法为轰炸机提供足够的BF109护航时才会使用它。 此外戈林还做出了另两个重要决定:以牺牲自由狩猎为代价,让战斗机专注于给轰炸机护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在攻击的重心落在了第2航空队身上,第3航空队中的大部分Bf 109被转移到凯塞林的麾下,而第3航空队此后则专注于夜间轰炸行动,他还对战斗机部队的指挥结构进行了彻底的改变,用更年轻、更具战斗精神的飞行员取代了一些老的联队或者中队长,典型的例子是阿道夫.加兰德和维尔纳.莫尔德斯。另外一个决定则更加重要,由于早期对英国雷达系统的攻击没有效果,所以戈林下令停止了对雷达系统的攻击,考虑到雷达系统在提供早期预警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个决定也可说是相当失策的。 由于最初几天错误的情报报告,德国空军乐观地认为皇家空军的作战能力已被大幅度削弱。在 8月18日对比金山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后,德国空军机组人员表示他们没有遭到抵抗,机场“完全被摧毁”,并问道:“英格兰已经玩完吗?”。根据之前8月6日商定的战略,在击败英国皇家空军之后,德国空军将轰炸英国军事和经济目标,以及剩余的机场,以引出英军剩下的战斗机。8月19日,戈林下令开始轰炸飞机制造厂,次日伦敦郊区的克罗伊登、温布尔登和马尔登遭到了由60架轰炸机进行的首次轰炸,接下来的几天里阿伯丁、布里斯托尔、南威尔士、伯明翰和朴次茅斯等地也分别吃到了炸弹,伯明翰的邓禄普堡轮胎厂以及布里斯托尔附近菲尔顿的一家飞机工厂因为轰炸严重受损。一场持续的轰炸行动于8月24日开始,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空袭,在朴茨茅斯造成 100人死亡,当晚,伦敦的几个地区也遭到轰炸;东区因为德军轰炸起火,还有炸弹落在伦敦市中心。接下来的几天里伦敦及其周围城市仍然持续不断的遭到轰炸,迫使伦敦市政府在28日开始宣布全市在夜间进入红色警戒状态。 同样在8月24日开始,德国空军集中全力试图击溃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的抵抗,对机场进行了多次攻击。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发生了33次轰炸,其中24次是针对机场的。英军在英格兰南部的几处主要基地都在这期间遭到反复轰炸,比如比金山机场就挨了四次轰炸,而海岸司令部的伊斯特彻奇机场最惨——被炸了至少七次,因为它被认为是战斗机司令部的所在地。但英国战斗机的顽强抵抗也给德国空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整个8月德国空军损失了229架BF109、123架BF110、75架DO17、98架HE111、104架JU88和62架JU87,超过500名飞行员阵亡受伤或者被俘。对于德国空军来说还要更加糟糕的一点是,由于战斗是英国上空进行的,他们的飞行员如果跳伞后被俘基本上也和阵亡没有区别,而如果在英吉利海峡上空跳伞或者迫降通常意味着溺水或因暴晒而死亡。因此飞行员的士气开始下降,德国飞行员开始出现 Kanalkrankheit(“海峡病”)——一种战斗疲劳的形式。他们的替换问题变得比英国人还要糟糕。 1940年8月25日,一件事情又改变了战局的走向,当天英国轰炸机对柏林进行了轰炸,这导致小胡子于8月30日撤回了之前不准轰炸伦敦的禁令,并于9月4日正式在演讲里宣布要对伦敦进行轰炸。9月7日,德国空军出动了400架轰炸机和600多架战斗机以伦敦东区的码头为目标进行了轰炸,德国媒体兴高采烈地宣布,“今晚从伦敦市中心到泰晤士河口,一片浓烟滚滚。”戈林坚持认为,英国皇家空军已接近失败,这使得入侵成为可能。但对伦敦的轰炸实际上更加重了德国空军的压力,特别是Bf 109E战斗机的航程本就显得捉襟见肘,如果要为前往伦敦的轰炸机护航则更加不足,只能在伦敦上空作战不超过10分钟,这使得轰炸机更容易遭到攻击。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德国空军又先后多次轰炸了伦敦,但却面临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越来越激烈的抵抗,9月15日,英国皇家空军部署了第11大队的所有飞机(约300架左右)果断击退了两波德军的大规模攻击(共计大约1000架飞机)。 有60架德国飞机和26架英国皇家空军飞机被击落。这一战是不列颠之战的高潮,就在一天前,小胡子还在和米尔希以及耶顺内克开会,讨论是否取消入侵行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第二天就被自动解决了。 9月16日,戈林下令改变战略。 这个新阶段将成为第一次独立的战略轰炸行动,希望在政治上取得成功,迫使英国人退出战争,9月19日,小胡子又下令减少海狮行动的工作,但在明面上仍然将其保留,作为同时期正在筹备的巴巴罗萨行动的掩护。 在这个阶段的战斗中,大多数德国空军的轰炸袭击都在夜间进行,因为他们在日间轰炸中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不可持续损失,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日间袭击发生在9月15日。从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几乎每天都有德国轰炸机飞临英国上空,包括伦敦、伯明翰和布里斯托尔等大城市都遭到集中轰炸,由于英国此时还没建立其完备的夜间防空系统,这种轰炸的损失比较轻微,在整个10月只损失了64架轰炸机。至于日间轰炸行动则逐渐被Bf 109战斗机接管,在执行这种任务时后者一般携带一枚250公斤炸弹,凭借其速度优势对英国目标进行打了就跑式的袭击。 到11月,戈林又下令扩大袭击目标,如利物浦、曼彻斯特、加的夫和朴次茅斯等,他还下令建立了一套无线电导航系统,以帮助轰炸机在夜间确定目标,这些轰炸以11月14日对考文垂的轰炸最为严重,当天515架轰炸机投下了500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造成上千人伤亡,城区也严重受损。此后在1941年2-5月,这种轰炸行动仍然在断断续续的进行,直到当年5月底因为英国夜间防空系统已经逐渐成熟,加上德国已经开始入侵苏联,对英国的轰炸失去了伪装价值(不用演了),不列颠之战到此才算彻底结束。 海峡前线与大西洋之战: 在不列颠之战结束以及德国侵苏战争爆发后,英吉利海峡附近的战斗变得相对平静了,这里的德国空军部队主要以第3航空队为主,其中战斗机部队为第2、第26战斗机联队以及第54战斗机联队的一个中队,总机数为250架左右。 为了弥补战斗机数量不足的问题,这几个联队从1941年夏天开始陆续换装了新的FW190战斗机,虽然此后直到诺曼底登陆为止这一块地区都没有大的战斗,但各种小打小闹一直不停。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在1941年开始发起了一系列的反击行动,但有趣的是,德国空军在英国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现在反过来都成了英军的问题,加上德军的FW190战斗机在性能上优于英军的喷火MKV战斗机,结果在整个1941年英军总共损失了531架飞机,却只击落了154架德国飞机。 除了这些小打小闹外,海峡前线的德国空军还执行了两次大的行动,其中的第一次行动是1942年2月的瑟布鲁斯行动,为掩护海军的三艘主力舰通过海峡,德国空军派出了第2和第26战斗机联队的全部兵力加上第1战斗机联队的两个大队,还派出30架BF110负责夜间护航,这些战斗机合计有282架,另外还在海岸沿岸设置了4个指挥中心,并在海军舰艇上派出联络官协同配合作战,在航线期间全程都保持16-32架战斗机提供掩护。德国空军的掩护对行动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天英军先后派出了675架各型飞机赶来发起攻击,但由于仓促行事协同不力,都被德军战斗机和舰艇高炮火力所击退,英军损失了42架飞机,德军方面则损失了23架飞机,并且掩护三艘主力舰安全的完成了转移。 而另外一次主要行动则是同年8月的迪耶普登陆,当英军试图在法国港口迪耶普发起试探性的登陆时,来自第2和第26战斗机联队的200架FW战斗机和来自第2、第45和第77轰炸机联队约100架DO217轰炸机作出了反应,轰炸机部队对盟军的登陆部队和运输船队实施了攻击,战斗机则与对空袭德军机场的盟军轰炸机进行了拦截,并与其护航战斗机进行空战。最终在迪耶普的行动中,盟军损失了106架飞机,而德军则损失了48架。 在迪耶普一战落幕后,海峡前线在接下来两年内暂时平静了,不过一线部队仍然承担着繁忙的任务,包括与海峡附近的英军战斗机进行空战、攻击往来于近海航线的船只、阻止盟军飞机攻击德占区的目标,以及为沿海的德国船只护航等任务。此外第三航空队还作为一支后备力量,为东线和地中海的德国空军提供支援,尽管在之后很长时间里德军战斗机部队在海峡前线仍然维持着很高的战损比(1比2左右),但经历了长期作战实力也正在不断被损耗,而当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当地的德国空军部队已经完全无力与其对抗了。 除了海峡前线的战斗外,德国空军在法国担负的另外一项主要任务则是为大西洋上的德国海军部队提供支援,不过尽管空军在战前蛮横的不准海军拥有自己的航空兵部队,但却没怎么认真考虑过支援海上作战的问题,因此在二战爆发时德国空军麾下仅有一个规模很小的海上飞行支队,下属14个海岸警备中队和一个舰载飞行大队,主要装备各种水上飞机,负责海上巡逻和侦察等任务。直到战争爆发后德国空军才成立了由汉斯.里特尔少将指挥的海上航空总监部,下属东部和西部海上航空师,分别负责波罗的海与北海方向的海上作战,另外成立了一个第26轰炸机联队,这是德国空军第一个专职负责对海反舰作战的航空单位,归10航空师下属。随后第10航空师在1939年又扩充为军,下属第26和第30两个轰炸机联队,并在挪威战役中有活跃的表现,不过1940年2月19日,该部下属的轰炸机误炸了友军舰队,造成Z1号驱逐舰被炸沉,Z3号驱逐舰在躲避空袭过程中触雷沉没,暴露出海空协同不力的弊端。 在德军占领法国后,德国海军希望空军能派出远程侦察机协助潜艇部队作战,特别是帮助潜艇定位盟军船队。因此德国空军在1941年1月成立了大西洋航空司令部,下属第40轰炸机联队以及四个海岸警备大队,尽管如此,由于这个司令部在行政上受到第3和第4航空队的节制,在作战方面上又要配合海军西线司令部和潜艇司令部,实际上海军还是无法随意的调遣空军飞机。 大西洋航空司令部麾下最有力的武器是第40轰炸机联队下属的FW200远程巡逻机,这种飞机本来是一种大型客机,航程可达近3500公里,续航时间近16小时左右,尽管存在速度慢、结构脆弱、自卫火力不足等缺点,但仍然是德国空军手里唯一能深入大西洋中部执行任务的飞机,此外Fw 200本身本身还可以搭载900公斤重的炸弹或水雷,可用来攻击商船。 1941年3月时,大西洋航空司令部麾下有约30架Fw 200,但扣除维修与训练后,平时战备机约仅有6-8架,且这种飞机产量很低,一个月只有4-5架下线。最初Fw200驻扎在波尔多,在比斯开湾沿着绕过不列颠群岛的弧形航线向航线上所有同盟国舰艇发动攻击,最后降落在挪威的特隆赫姆或斯塔万格,甚至曾在夜间空袭利物浦。除了自力攻击,Fw200也将其获得的资讯通知德国潜艇部队,并由后者派出潜艇出击因应;最知名的偕同作战纪录是英国皇后号邮轮,Fw200搜索到目标后由U-32号潜艇将其击沉,英国首相丘吉尔把Fw200称为“大西洋的祸害”。 在1940年6月至1941年2月这段时间里,尽管Fw 200的投弹装置十分粗糙简陋,它们还是总共击沉了排水量365,000吨的商船。该机进行攻击时一般在45米左右的低空从侧后方接近目标,并以其挂架上的3枚炸弹攻击,这使得它们的攻击几乎都会击中目标,但同样由于这种战术的危险性,FW200基本上只攻击单独航行的船只。 除了FW200外,大西洋航空司令部也使用其他各种型号的飞机,比如AR196、DO18、JU88和JU177等,这些飞机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能负责执行从近程巡逻到远程侦察、反舰、布雷等各种不同的任务。另外一种值得一提的飞机则是JU290,该机在1943年服役后逐渐取代了FW200的地位,其航程可达近6000公里,武备、载弹量、速度也比FW200有全面提升,但数量太少,总共仅生产了65架左右。大西洋航空司令部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从没得到过数量足够的飞机,用于专业的海上作战行动的飞机在德国空军里一直都只是小数目,而且该部队麾下的飞机还经常被抽调到其他战线作战,更加剧了这一问题。 由于这个问题,加上盟军不断加强对大西洋航线的空中掩护,从早期的为商船加装更多防空武器和改装了一些专用的弹射器商船开始,到1943年开始派遣护航航母为商船队提供空中掩护,以及派遣远程战斗机进行定期巡逻等各种不同方式,使得德国空军在大西洋上的损失节节攀升,到1943年大西洋航空司令部一共损失了18架FW200、另外还有34架因为事故等原因损失,即便使用了新服役的JU290以及尝试为FW200加装HS293无线电制导炸弹等手段也无法挽回败局。最终大西洋航空司令部在1944年4月被撤销,残余兵力则并入第10航空军,宣告了德国空军在大西洋之战中的失败。 巴尔干战线: 在进攻英国的作战失败后,德国空军的下一个主要战场按理来说应该是苏联,然而小胡子的盟友墨鱼领袖在1940年10月入侵希腊以及意大利上个月在埃及对英国人的进攻此时变成了一场彻底的灾难。英国人将意大利军队赶回利比亚,现在似乎准备将他们彻底扫出非洲。希腊军队也将意大利人击退到其占据的阿尔巴尼亚,当希腊人因害怕德国干预而犹豫是否要求英国军队协助时,一些英国皇家空军中队却已经参与了针对意大利人的行动,而且还在克里特岛建立了空军基地。小胡子对英国现在距离罗马尼亚重要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近在咫尺感到愤怒,担心这个轴心国最重要的石油来源之一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决定将他们对苏联的进攻从1941年5月 15日推迟到6月22日,以确保他们的东南侧翼安全。德国随即开始准备通过保加利亚入侵希腊的玛丽塔行动。 此时,南斯拉夫拒绝加入轴心国阵营,引起了小胡子的愤怒。摄政王保罗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政府最初赞成加入德国。但一场政变推翻了政府,废黜了摄政王,并宣布十几岁的彼得二世为国王。对此,小胡子下令入侵南斯拉夫,并将其命名为“惩罚行动”(Strafgericht)。 为了准备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德国空军派出了由亚历山大.勒尔空军大将指挥的第4航空队,包括476架战斗机、206架轰炸机和300架俯冲轰炸机。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从4月6日针对贝尔格莱德的一场大规模轰炸开始,当天7点,德军在还没正式宣战的情况下就轰炸了这座城市,此后一直持续了三天时间,轰炸造成17000名平民死伤,贝尔格莱德城区也大半被摧毁,就连贝尔格莱德动物园等非军事目标也不能幸免,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也被烧成白地,数以十万计的图书和珍贵手稿毁于一旦。 接下来的行动中,德国空军它迅速建立了绝对的空中优势,在南斯拉夫的行动中斯图卡又一次扮演了主要角色,在英国上空的行动中遭受重创后,德国空军司令部意识到它很容易受到组织严密和坚定的防空系统的攻击。但南斯拉夫空军缺乏这些东西,因此斯图卡能够有效地运作而不必担心遭到有效的抵抗。 他们对南斯拉夫的地面部队和海军造成了沉重的损失,其中包括击沉了其大部分鱼雷艇和1870吨的水上飞机供应舰龙号。有趣的是,南斯拉夫空军也装备了很多德国飞机,包括BF109战斗机和Do 17轰炸机,因此这场短暂的空战有时候变成了一场德国装备之间的内战。 此后德军的攻势继续进入希腊,尽管英军派来了200-300架飞机助战,但和德国空军比起来仍然远远不足,因此德国空军很快掌握了制空权。希腊军队在伊斯蒂贝堡和梅塔克萨斯的主要防线在接下来也因为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而崩溃,沿着曲折山路撤退的希腊和英国远征军部队则同样因为轰炸而损失惨重。德军飞机还对希腊南部港口实施了攻击,以破坏港口设施并打击入侵的舰船,在这个过程里希腊海军的损失尤其严重,仅在4月份就有25艘舰船被德国空军击沉。4月26日,德军伞兵还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行动,试图夺取科林斯地峡上的大桥,但因为意外的弹药殉爆而失败了。 在占领希腊和南斯拉夫后,德军还剩下最后一个目标,位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由于缺乏两栖作战能力,伞兵部队司令官库尔特.斯图登特提出了以大规模空降作战夺取克里特岛的计划,并在4月25日获得批准,行动代号“水星”,由第11和第8航空军共同执行。德国空军派出了520架运输机、228架轰炸机、233架战斗机、205架俯冲轰炸机和72架滑翔机,运载第7伞兵师和第5山地师的全部官兵,合计29000人,计划以伞兵空降首先夺取马莱迈机场、干尼亚镇和苏达港等几个主要目标,然后运输机返回运输后续梯队,逐步扩大阵地以占领全岛。 水星行动于5月20日实施,但并不如计划的顺利。德军遇到的抵抗远超预期,笨重的JU52成为盟军防空火力的优质靶子,很多伞兵也在跳伞过程中或者刚刚落地后不久就被击毙,德军在付出了高昂代价后终于在21日拿下了至关重要的马莱迈机场,在岛上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德军战斗机和轰炸机则对岛上的英军部队以及海域附近活动的英军舰船展开攻击,特别是后者遭到德军的重点照顾,在战役期间德军飞机先后击沉了3艘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战至29日英军决定从岛上撤退,德军后于6月1日占领全岛。这次行动对德军而言是一次皮洛士的胜利,7000多名伞兵阵亡,37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毁,此后德军再也没有执行过一次大规模空降作战,伞兵部队逐渐被当成了精锐的轻步兵使用。 克里特岛之战后,巴尔干对德国空军来说一度成了一个被遗忘的战场,德国空军编组了克洛腾航空司令部,主要负责为南斯拉夫地区的反游击战提供支持,该部主要拥有65架战斗机、120架对地攻击机、12架侦察机、40架运输机和60架滑翔机,基本以各种过时或者缴获的老旧飞机为主。它们执行的最著名的行动是1944年的跳马行动,德军派出数百名党卫军伞兵乘坐运输机突进游击队控制区试图抓获或打死铁托,结果以失败告终。此外德国空军还在希腊和意属爱琴海诸岛拥有少量部队。 直到1943年轴心国在非洲的失败后,巴尔干地区的德国空军力量才开始又一次得到加强,因为盟军轰炸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将能威胁到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这个油田是轴心国最重要的石油来源之一。之前苏联和英国空军就对油田发起了几次不成功的攻击,尽管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但还是迫使德国空军编组了东南航空司令部,负责巴尔干地区的作战行动,并以保卫普洛耶什蒂油田作为重中之重,德军在整个油田附近部署了一个庞大的防空网络系统,总共有237门大口径高炮和数量众多的小口径高炮,并在附近机场驻扎了近百架战斗机,主要来自德国空军第4战斗机联队和罗马尼亚皇家空军,另外由巴尔干海岸附近的雷达站提供早期预警支援。 1943年夏天,美军第9航空队发起浪潮行动,派出178架B24轰炸机从班加西的基地出发,以低空突防的方式进行2000公里的长途奔袭空袭了普洛耶什蒂油田,但行动之前德军就通过破译密码掌握了这一消息并加强了戒备。在行动当天有162架轰炸机成功抵达油田上空,但尽管由于导航错误让其正好避开了德国战斗机的拦截,但还是在油田附近的地面高炮火力拦截下损失惨重,在返航过程中又遭到德国和罗马尼亚战斗机的拦截,最后只有88架飞机返回班加西,而油田在几周就恢复了原本的生产能力。 不过尽管在1943年夏天获得了成功,随后盟军的意大利登陆导致其轰炸机获得了一个更近的基地来攻击普洛耶什蒂,而且还能得到战斗机的全程掩护。从1944年4月开始,美军第15航空队就至少轰炸了油田23次,投弹近13万吨,使德军无力招架,到6月份油田的产量只剩战前的50%,到8月苏军占领该地时候只剩下10%左右。 尽管由于油田的失守,德国空军在巴尔干战线的作战已经不再具有战略意义,但其在该地区剩下的航空兵力仍然继续和英美空军以及1944年推进到巴尔干半岛的苏联空军,乃至于反水的前盟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空军交战,并在一些战斗中有着活跃表现。例如在布达佩斯围城战里,德国空军就出动第4航空队下属的HE111和JU52为城内的德国和匈牙利部队搭建了一条空中补给通道,这些飞机冒着苏军战斗机和高射炮火力的猛烈火力在城内由赛马场改建的临时跑道上降落,卸下补给物资并撤出伤员,后来在这些临时机场陷落后,德国空军又开始出动由轻型飞机拖拽的DFS230滑翔机,这些飞机以布达城堡山下的血野广场附近的一条停车道为临时机场展开活动,或者为守军空投补给。不过这些战术性的行动对战局而言都没有太大影响。 非洲与地中海: 在摆平巴尔干地区的麻烦同时,德国空军也同时开始往地中海和非洲地区派遣兵力,原驻挪威的第10航空军于1941年1月开始进驻西西里岛,该部原有300架左右的飞机,后来经过增援岛1941年中期增加到550架左右,主要以轰炸机部队为主,加上第27战斗机联队的战斗机部队,其首战是当年1月10日在马耳他附近重创了英国航空母舰光辉号。德国空军在非洲和地中海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压制英国海空军力量,特别是以马耳他为基地的那一部分,以保证海上航运的安全,另外一个则是为北非前线的德意联军提供空中支援,前者主要由驻西西里岛的部队负责,后者则由新设立的非洲航空司令部执行。 除了这些主要行动外,1941年5月,德国空军成立了伊拉克航空司令部(Fliegerführer Irak)以在英伊战争中支持反英的伊拉克叛军部队。 伊拉克航空司令部包括一个He 111中队,一个 驱逐机中队和12架运输机,其中包括一些新装备的Ju 90s。由于盟军在此地区的空中力量很少,德国空军主要把任务集中在地面支援上,在中东的10天作战行动中,未来的夜间战斗机专家马丁·德鲁斯中尉取得了两次胜利。由于飞机数量太少加上恶劣的后勤和天气条件,伊拉克航空司令部对于战争局势基本没起什么作用,5月27日,在盟军取得胜利后,德军人员破坏了所有作战飞机,并由Ju 90运输机将剩下人员运回欧洲。 与此同时在北非,德国空军非洲航空司令部的主要兵力由两个俯冲轰炸机中队、1个驱逐机中队、一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夜间战斗机中队组成,它的主要对手是英国西部沙漠空军,后者起初主要装备一些性能较差的飞机,比如飓风和美制P40战斗机,外加各种型号的轰炸机,因此德国空军在非洲的主要战斗机部队-第27战斗机联队的BF109对其占据性能优势,在空战里经常能占据上风。但后者也有一个德国空军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在数量上占压倒性的优势,而且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后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非洲航空司令部和盟友意大利空军一起在北非前线和英军进行了几年的空战,并同时负责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持。尽管一度占据了上风,但始终无法战胜两个核心问题,即数量上的绝对劣势和后勤供应困难的问题,加上英国西部沙漠空军在后来逐渐开始装备包括喷火战斗机在内的其他性能更好的飞机,使德国空军一开始拥有的战机性能优势也逐渐不复存在。非洲航空司令部的可用飞机在1942年夏天左右达到巅峰,当时共有约400架飞机可用,然而和英军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够,后者到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期间已经有近1000架飞机,而且德国空军还经常面临燃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后者丢掉了前线的制空权,到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结束时候,非洲航空司令部已经只剩下30架战斗机和30架轰炸机可用。 与此同时在地中海上,德国空军在1941年春曾短暂的对这座小岛进行了猛烈轰炸,以掩护陆军部队安全抵达非洲,但此后由于忙于苏联和巴尔干地区的战事不得不将这些兵力调走,利用这段时间,英军强化了马耳他的防御,并在岛上部署了轰炸机、潜艇和轻型水面舰艇部队,对从意大利本土开往北非的航线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军在11月把正在苏联前线的第2航空队调回地中海地区增援,其中对马耳他的行动由布鲁诺.施尔策大将的第2航空军负责。尽管该部此前因为连续战斗损失已经很大,仅剩下118架左右的可用飞机,但在赶到地中海后还是马不停蹄的从1942年元旦开始对该岛实施不间断的猛烈轰炸,仅一月份就轰炸了至少263次,最多的时候马耳他一天能响起8次空袭警报,尽管这些早期的空袭因为多采用小编队出击的方式效果不是很大,但还是让英军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之中。 进入3月后,第2航空军的实力得到了增强,其规模增长到390架飞机左右,包括140架战斗机和240架轰炸机,并且还能得到意大利空军的协助。因此德意空军开始转变战术,派出规模在百架以上的大机群对该岛实施轰炸,特别是集中攻击了岛上的机场和港口。在接下来几个月里马耳他之战进入高潮阶段,仅3-4月份德意空军就出动了11819架次,累计投弹6557吨,猛烈的轰炸不仅使马耳他的机场和港口设施严重毁坏,而且使英军不得不下令将驻扎在马耳他的海军部队撤离,岛上的英军航空部队也一度面临只剩下6架战斗机可用的窘境。由于该基地的瘫痪,前往北非的航线因此再次畅通无阻,不过岛上英军战斗机和高炮部队的顽强抵抗也让德意空军损失惨重,仅德军就损失了173架飞机,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岛仍然控制在英军手里,尽管德意联军制定了通过两栖登陆和空降占领马耳他的海格力斯/C3计划,但却因为担心遭到巨大损失而最终没有实施。 与此同时,英军则继续不计代价的向马耳他进行增援,包括使用航空母舰将战斗机运送上岛,使德意空军的损失不断攀升,到5月底第2航空军一度只剩下83架飞机可用。之后的6-8月,英军又不断派出大规模船队向马耳他运送物资和飞机,并与前来拦截的德意海空军部队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海战,特别是8月9-15日的支座行动中,德国和意大利空军出动了近780架飞机配合海军部队对前往马耳他的英军大型运输船队进行层层堵截,虽然后者在此战里损失了1艘航空母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9艘运输船,但成功完成补给任务,使得马耳他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在不懈努力下,英军逐渐夺回了马耳他的制空权,尽管德意空军此后继续轰炸该岛直到1942年底,但对战局已经起不到作用了,最终对马耳他的行动以失败告终。 1942年底,随着德军在阿拉曼的失败和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德意联军剩余的部队不得不撤退到突尼斯,并且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小胡子和墨鱼领袖决心守住这个他们在北非的最后的据点,以保卫意大利本土的安全,于是开始向突尼斯大规模增兵,第2航空队在此期间得到了大量增援,总规模扩大到拥有近1220架飞机,并通过空运在11-12月向突尼斯运送了42000名士兵以及大量物资装备,代价是损失了164架运输机。 1942年底,德国空军新建了突尼斯航空司令部,负责指挥在北非的所有德国空军部队,由于大量增援的抵达,德意空军一度回光返照式的在前线短暂建立了优势。然而随着盟国空军力量的大幅度增加,后者很快就再一次压倒了德国空军,到当年5月战斗结束时,突尼斯航空司令部已经只剩下200架飞机,不得不全部后撤到西西里岛,结束了德国空军在非洲的作战行动。 西西里与意大利战线: 由于突尼斯的失守,盟军与意大利本土之间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为了维持南线的安全,德军开始将更多部队派往意大利,刚从北非落败的第2航空队也得到了加强,使其战斗机数量从190架增加到450架,飞机总数则增加到1660架,然而这和盟军比起来还是不够。 为了准备登陆西西里岛的行动,盟军航空部队从5月份开始就对位于西西里和意大利本土的机场进行了一系列打击,后来又攻下了西西里岛西南附近的潘泰莱尼亚岛以建立前线航空基地。 从7月2日到9日,盟军空军对西西里岛上的机场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面对数量占优的盟军飞机,意大利空军司令福吉尔将军和驻意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指挥官弗里德林·冯·辛格尔·艾特林中将作出共同决定;为保存实力,把大部分飞机撤到欧洲大陆机场,把有限空中力量集中用于支援抗登陆作战。 7月9日,盟军登陆前一天,轰炸行动达到了高潮。盟军空军集中441架轰炸机,在160架战斗机的护航下,发动了21次轰炸和扫射,目标主要是夏卡到塔奥米纳一带的机场,成功炸毁了设在塔奥米纳和圣多梅尼卡的德军航空司令部。午夜后,盟军再次出动107架轰炸机,出动8个波次,炸毁了锡拉库萨、卡塔尼亚、帕拉佐洛的机场。德意空军只剩下西西里岛东部的杰尔比尼一个简易机场能够使用;在西西岛西部只有巴勒莫和奇尼西亚两个机场可供紧急着陆使用,而且在这一系列的袭击里损失惨重,仅德军就损失了131架战斗机和72架轰炸机,作战能力遭到大幅度削弱。 当7月10日盟军发起登陆时,尽管德国和意大利空军实力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但还是竭尽所能的发起了反击,在当天就出动了近500架次,集中攻击了登陆船队,并在之后数日也保持了高出击效率,并击沉了一些盟军运输船,但在盟军空军的连日拦截下,之后便因为损失惨重难以取得战果了,另外在战役期间,德军还发起一次营级规模的空降行动,试图夺取一座关键桥梁,并与英军伞兵进行了激烈交火。到7月结束时候,第2航空队已经损失了711架飞机,无力再战的德军只能在次月撤离西西里岛。 西西里岛战役后,墨索里尼政权最终垮台,意大利新政府宣布向盟军投降,盟军也同时开始在意大利本土的卡拉布里亚、塔兰托和萨莱诺等地登陆,揭开了意大利本土战役的序幕。尽管经历了之前的战斗德国空军已经无力撼动盟军的空中优势,但还是有能力给后者制造一些麻烦,9月9日,来自第100轰炸机联队第3大队的DO217轰炸机使用新开发的SD1400X滑翔炸弹攻击了正在前去向盟军投降的意大利舰队,击沉了罗马号战列舰并重创其姐妹舰意大利号,两天后在对萨莱诺滩头附近盟军登陆舰队的攻击中,该联队又用SD1400炸弹重创了英国战列舰厌战号、美国轻巡洋舰萨凡纳号和费城号,不过在盟军加强了防空火力和战斗机巡逻,并使用多种手段对SD1400进行干扰后,此类攻击就很难再起到效果了。 德国空军在意大利战线上取得的另外两次成功则分别是1943年12月2日对巴里港的轰炸,以及9月8日-11月22日的多德卡尼斯群岛战役。前者,德国空军利用了盟军认为在意大利战场的德国空军已经非常虚弱,无力在发动大规模空袭的错误判断,集结了105架Ju 88轰炸机,采取佯动航线出其不意的袭击了巴里港,击沉了港内30艘货船中的17艘,此外港口设施和市区也被严重破坏,而且最致命的是其中一艘被击中的船只——美国自由轮约翰·哈佛号上秘密运载的2000枚芥子气炸弹发生泄漏,导致许多不知情的军人及平民中毒,结果共有1,000名军人及海军人员和大约相同数量的意大利平民死亡,而港口亦不能运作超过2个月,德军则只损失了一架JU88,这次空袭后来被称为小珍珠港,由于事件的敏感性,在战时以及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此事一直不怎么为人所知,直到1968年美国国防部才正式承认约翰·哈佛号上运载有芥子气并向意大利政府全额支付了赔偿金。 而在1943年的多德卡尼斯群岛战役中,德国空军则在阻止英国军队控制莱罗斯和罗德岛等战略岛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英军在此地区缺乏有力的航空支援(最近的盟军机场位于塞浦路斯和中东一带),因此德国空军第10航空队能够利用其在克里特岛和希腊的机场确保在爱琴海的制空以及制海权,他们先是使用空中轰炸瘫痪了盟军在科斯岛的机场,德国空军的威胁使得盟军不得不将对莱罗斯岛和萨摩斯岛的补给任务改为只在夜间进行,并在之后由空军支援对该岛实施了两栖登陆和空降攻击将其拿下,之后又如法炮制的拿下了莱罗斯岛和萨摩斯岛。在战役期间德国空军还对盟军海军进行了集中攻击,以帮助实力不足的德国海军部队在此区域站稳脚跟并确保海上航运线的安全。最终德军在11月8日控制了整个多德卡尼斯群岛,空军在整个战役期间击沉了6艘盟军驱逐舰,并击伤2艘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 不过,这两次胜利都仅仅是回光返照而已,到1944年盟军在安齐奥登陆时,驻意大利的德国空军部队只剩下270架飞机,对局势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此后随着本土防空战和东西线等地的压力越来越大,德国空军继续削弱在意大利的规模,在1944年6月时,第2航空队还有4个战斗机大队、3个轰炸机大队、2个战斗机大队、1个夜间袭扰大队、1个运输机大队、2个远程侦察机大队和1个近程侦察中队,合计共有215架飞机。而到1945年德国投降前,第2航空队已经只剩下一个JU87大队、一个远程侦察大队和一个战术侦察单位,总机数仅50架,而且其中一架战斗机都没有,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未完待续,下期继续) |
|
来自: 阿里巴巴yht > 《军事历史与现代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