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詩經·國風·鄘風·干旄》

 元亨技术 2023-10-01 发布于贵州

詩經·國風·鄘風·干旄

鄘(yōng)風:鄘地流行的樂調。《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今存十篇。鄘,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干旄(máo):以牦牛尾飾旗桿,樹於車後,以狀威儀。干,通“竿”“桿”。旄,同“牦”,牦牛尾。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jié)孑:旗幟高舉的様子。浚(xùn):衛國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縣。素絲:白絲,一說束帛。紕(pí):連綴,束絲之法。在衣冠或旗幟上镶邊。良馬四之:這裏指四匹馬為聘禮。彼:那。姝(shū):美好。一說順從貌。子:賢者。畀(bì):給,予。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旟(yú):畫有鷹鵰紋飾的旗幟。都:古時地方的區域名。《毛傳》:“下邑曰都。”下邑,近城。組:編織,束絲之法。予:給予。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旌(jīng):旗的一種。掛牦牛尾於竿頭,下有五彩鳥羽。祝:“屬”的假藉字,編連縫閤。一說厚積之狀。告:建議。一說好言荅謝。一說同“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