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天,我坐上了龙椅|柴胡

 运河儿女 2023-10-01 发布于江苏

那天,我坐上了龙椅

——北京颐和园游记 

      2023年夏秋之交的季节,北京虽然很热,但天空显得湛蓝和高远,如丝如絮般的唯美,几只和平鸽飞向天边那一抹淡淡的蓝。我们乘船去游览颐和园,船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微风吹来,拂在脸上觉得很凉爽。

      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公元1750年,乾隆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改建了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颐和园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水面占3/4。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有景点建筑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处古建筑,共有楼亭、台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罗锅桥、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园里还有古树名木1600余株。

     罗锅桥。罗锅桥本名绣漪桥,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清帝来颐和园乘船经长河从罗锅下进入昆明湖。为满足行船的要求,罗锅桥建成高拱形单孔桥。罗锅桥是连接东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

    罗锅桥和西堤上的玉带桥是一对“姐妹桥”。玉带桥在昆明湖西北,是昆明湖的进水口,罗锅桥位于昆明湖的东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长河的起点。

     罗锅桥建于1750年,是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券桥。桥身长32.2米,全长44.8米,宽5.8米,桥堍外口宽19米。乾隆帝称罗锅桥为“湖口东南第一桥”,还曾赋诗一首:进舫长河过广源,石桥饮练锁溪园……

    昆明湖。那天在昆明湖码头改乘游轮游览了昆明湖。昆明湖总面积200余公顷,湖中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岛屿,还仿照杭州西湖苏堤景观,修建了一条西堤。

     西堤。西堤是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有六座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还有当年十九株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两者不一样的是,苏堤笔直,西堤蜿蜒曲折。

      粼粼的湖水,蜿蜒的西堤,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

     万寿山。在昆明湖北岸边下游艇爬上万寿山,万寿山原名瓮山,高58.59米,海拔108.94米。乾隆十五年为庆祝皇太后60寿辰,建延寿寺时改名万寿山。游客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出发,一路上山,分别观赏了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和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

     佛香阁。该阁是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位于颐和园建筑格局中心,也是颐和园最大的工程项目。游客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智慧海”。山顶的“智慧海”不是海,是座无梁殿。导游说,“智慧海”是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建筑像木结构,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用石砖发券砌成,没有枋檩承重,故称为“无梁殿”。殿内供奉着无量寿佛,亦称“无量殿”。该殿全部用精美的黄、绿、紫、蓝琉璃瓦装饰,整殿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殿外壁面嵌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十七孔桥。我们在玉带桥上留念后就上了十七孔桥,一边拍照一边沿桥观赏。十七孔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长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桥由17个桥洞组成,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

     17孔桥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均为乾隆帝撰写。十七孔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铜牛。游览颐和园值得一提的是17孔桥桥头不远处的铜牛,昂首安卧于岸边,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铜牛铸造于乾隆二十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当年,乾隆帝点缀于此,希望铜牛“永镇悠水”,长久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乾隆帝撰写了一首四言《金牛铭》,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乾隆乙亥。”

     铜牛在颐和园还象征牛郎。乾隆帝自以为玉皇大帝,慈禧自以为王母娘娘,扩建颐和园时慈禧下旨,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象征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象征人间。东堤安置了铜牛,象征牛郎,西边又建了织女亭,象征了牛郎织女。 

 

     仁寿殿。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的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坐朝听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殿里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精美。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现在看到的却是凤在上龙在下,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突出了凤的地位。

     游客们纷纷坐上龙椅,体验一下皇帝坐龙椅的趣味。那天我也坐上龙椅,享受了皇帝的乐趣。

     长廊。为王公贵族游览颐和园北岸不受雨雪侵扰而建的长廊,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东西走向,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273间,548根立柱,是中国也是世界最长的长廊。

    廊内彩画琳琅满目,据统计共有14000多幅,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故事情节。长廊有“三绝”,第一绝是造型绝,空中看,倒挂蝙蝠意在“福到”。第二绝是位置绝,依山傍水,冬暖夏凉。第三绝是结构绝,没用一颗钉子,全用木头搭建。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廊与画的绝妙和精美,而且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颐和园长廊历经风霜270多年,几经变幻,留存至今。几句话很难说得清楚,读者想要真了解长廊,还是自己到北京颐和园游览吧!

图/文:柴胡


最近精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