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神话》丨黄帝和炎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逍遥_书斋 2023-10-02 发布于河南

专业文史哲

好书推荐

《中国神话(全四册)》

🌕民间文学专家陶阳先生,

通过田野调研,亲自收集整理

🌕共收录神话300余篇

按12大主题分类

🌕丰富的口述史、民俗学与

文化史价值


陶阳 编

ISBN:978-7-100-22092-7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定价:198.00元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原始先民都创作了大量的口头文学,其中口传神话最为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

神话是原始先民综合性意识形态的产物,它包含原始先民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创造文明、传播生活经验等因素;又有宗教信仰、哲学、科学、审美、巫术等多种意识因素,不像文明时代的人划分得那么细致。因此,当后世人追踪宗教史、哲学史、发明创造史、自然科学史、文学艺术史的源头时,总上溯到神话这块神圣的宝地。神话是民族文化之根,是民族精神之魂。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我们的新书《中国神话(全四册)》中的神话故事一篇,希望大家喜欢!

黄帝和炎帝(汉族)

黄帝和炎帝雕像

(图片来自网络)

很古老很古老的时候,轩辕和神农合兵追赶蚩尤,蚩尤头上戴的牛角也被打掉了,眼看会被捉住,便吐出了漫天大雾,使轩辕和神农的人马迷住了眼睛,分不清东西南北。蚩尤率领残兵败将,逃到哪儿去了呢?轩辕气得叹气,神农急得顿脚。后来,轩辕发明了指南针,便和神农商量好,做了一架指南车,一直朝南追。

他们追过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一片片平原,一块块草地。不知追了八八六十四天,还是九九八十一天。一路上轩辕想着:在涿鹿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掠的粟米还没有全部夺回,他掳去的部族也没有全部放回;神农也惦念着:在黄河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走的陶罐、陶釜没有全部夺回,他夺去的骨针、石矛也没有全部丢下。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贝啊!更使轩辕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象牙雕筒在战争中失掉了,那个心肝宝贝要雕、要磨、要钻孔,不知花了老雕匠五五二十五天,还是七七四十九天;更使神农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装酒的兽形器皿,也在战争中打碎了,那个宝贝,要做坯、要画尖顶山、要烧,也不知花了老陶工四四一十六天,还是六六三十六天。他们两人一发狠,决定带着部落人马,死死地追蚩尤。男人们持着石矛,举着骨刀,妇女小孩背着粟米、兽肉,一个个都赤膊光脚朝前赶。

不知又追赶了多少日子,饿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安排:女人们在露天里烧着柴堆,架起陶鼎煮粟;男人们用树棍叉着鹿腿、熊掌、野猪屁股,烧呀烤呀,先让轩辕和神农吃好的,再就是强悍的男人们享受,女人和老弱的男人们分得少点。

不知又追赶了多少日子,冷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吩咐:男人们忙着割草、打猎,女人们在山洞里铺上枯草做床,用骨针缝着兽皮做衣裳。好床好衣先给轩辕和神农,再就是强悍的男人们享受,女人和老弱的男人们睡得差些,穿得也差些。

人们都知道,打仗靠轩辕、神农指挥,他俩是部落推选出来的首领。强悍的男人们呢,要冲呀,杀呀,一旦打赢了,就可以得到蚩尤的粮食、衣裳、武器、住房。如果捉到他们的人,就牵着他们做工,自己也就可以清闲一些了。

《中国神话》丨黄帝和炎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蚩尤雕像

(图片来自网络)

一天,轩辕和神农率领人马来到了云梦泽。云梦泽是一个大得了不得的湖,湖北的那一部分叫云泽,湖南的这一部分叫梦泽。他们望着漫无边际的湖水发起愁来,就在附近山上转来转去。忽然发现大片树林只剩下树桩,树干不见了,树枝杂七杂八地堆在地上;树桩旁边,留下了许多石片碴子、蚌壳片子,这些都是石刀、石斧、蚌刀的碎块。于是,他们又在周围察看,发现山脚下有几条独木船,还有一副鲤鱼骨项链。

轩辕对神农说:“我看,蚩尤是坐船逃走了,只有他们才戴这个项链呀!”

神农答道:“我们也砍树做船吧,船做成了,你我各赶一方。”

二人商量好了,马上派人上山伐木,挖空树身做船。也不知道费了多少时日,也不晓得砍断了多少石斧,凿断了多少石凿,压伤了多少人,好不容易才把独木船做成。

轩辕和神农各自带领部落向南出发了。不晓得花了多少时日,翻了多少船只, 淹死了多少人,好不容易到了梦泽的一个河口——沅水口。大家登上了河岸,果然发现蚩尤部落的尖顶木架茅棚,搭在向阳背风的山脚下、湖水边。

一场混战发生了,蚩尤经不住两支部落包围痛打,自己头上换的两只新牛角也抵掉了。许多人马受了伤,被冲成两股,一股扑水逃进沅水南岸芦苇荡;另一股上山逃入北岸丛林。轩辕带人追到北岸,神农带人追到南岸,直到把蚩尤和他的残余人马全部俘获。

为了庆祝胜利,轩辕对神农说:“我们吃一餐好饭吧。”神农回答:“行呀!烧制一些大鼎,煮上蚩尤的稻谷。”轩辕就带男人们做坯子、挖窑洞,要女人们去南岸割稻;神农就带男人们砍柴、烧窑,女人们去南岸舂米。

不几天,十几口特别大的鼎坯做成了、上窑了,轩辕和他部落的男人们,满头满脸满身都有黄泥,一个个变黄了。神农指着轩辕笑着说:“你这轩辕,干脆叫黄帝好了。”

鼎坯上窑生火了,神农和他部落的男人们,满头满脸满身都被烟熏火烤,一个个变红了。轩辕指着神农也笑了:“你莫笑我,你呀,干脆叫炎帝吧!

不久,大鼎锅烧成了,黄帝和炎帝两人相拥笑了。两个部落的男人们都欢喜得又唱又跳,狂呼着:“黄帝,炎帝!炎帝,黄帝!”南岸割稻、舂米的妇女们听到欢呼声,跑到山头上,伸着脖子张望,见窑场上火熄了,一口口大鼎锅摆在平地大灶上,也唱呀跳呀,高呼着:“黄帝,炎帝!炎帝,黄帝!”

这就是轩辕称黄帝,神农称炎帝的由来。

两个部落吃了胜利饭,要回北方去,大鼎锅不好带,就留在原地了。后人把这烧鼎锅的地方叫作鼎港;把对岸山头叫看灶山。直到现在,洞庭湖区的人民还喜欢用铁鼎锅煮饭呢。两个部落吃了胜利饭,要回北方去,大鼎锅不好带,就留在原地了。后人把这烧鼎锅的地方叫作鼎港;把对岸山头叫看灶山。直到现在,洞庭湖区的人民还喜欢用铁鼎锅煮饭呢。

刘子英整理。流传于湖南省洞庭湖一带。

选自卫民编《历代帝王故事》。

《中国神话》丨黄帝和炎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