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科普小丁当 关于黄河的治理问题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心,而地上河这个现象更是困扰了各界专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专家付出了毕生的经力,后来他们提出了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调水调沙冲刷河床。 黄河要告别地上河了?
其实这在过去并不完全算是坏事,黄河进入内蒙后就成为了一条不确定的河流,黄河带着上游的泥沙,不断的冲击内蒙平原和中原平原,河道会不断的自我修整,因黄河河道改道,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养育河道两岸的人民。 通过黄河的改道,可以将上游肥沃的泥土带到中下游,中下游的人民也可以在这些土地上种植农作物。 但是黄河成为地上河,甚至河床都要比地面高,在下游几乎一片平原的河南、山东两个省必然导致下游的河流没法流入黄河成为其支流,为黄河下游补充水量。 河南境内只有沁河、伊河、洛河等河流,山东境内只有大汶河,而且规模和汾河、渭河等中上游河流不可比较,地上河导致的下游没有支流,径流量小的问题很严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出现了一大奇观,那就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堆积起的泥沙,将长河变成了悬河,人在河底走,抬头见帆船。 进而与此同时,这个区域黄河已经失去了大多数排涝功能,而变成了地上河,众所周知黄河的真正问题黄河水含沙量大,造成泥沙大量沉积,从而抬高了河床。 地上河这个问题从古代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水文学家们,为了能够解决“地上河”,历史上黄河改道了七次,让很多人都非常震惊。 有水文学家分析道,从长远看,黄河确实需要改道,入海口南移,否则未来的渤海会渐渐被淤填缩小变浅,弥足珍贵的内海会随时光消失。 但是黄河改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注定是一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还有个方案就是:从黄河的悬河地段起,把河床挖成弧形,全部铺上钢筋混凝土,这样很容易将泥沙冲走并不再积沙,还可解决钢和水泥产量过剩的问题,一举多得。 当时还有水文学家提到了一个策略,那就是还可以把黄河故道打通,这样,就形成了黄河水系网,一条河就变成三条河。 四个入海通道,可以有力的解决汛期分流,不至于造成洪水泛滥和大量泥沙在中下游沉积,必要时再将红旗河的水调一部分去黄河水网,以弥补黄河水网的水量不足。 但是这些方法最终都被否定的,就在大家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所担忧不已的时候,水文学家们研究出来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到底是什么好办法呢?原来水文学家们发现,只要改变上游的调水调沙,就能够冲刷黄河河床,再加上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到北部大漠绿化改良,以及入今黄土坡移山填沟,大大地減少了流入黄河的泥沙。 黄河经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上解决了地上悬河的历史,现在已经是真正的母亲河,造福人民,这个方法到底靠谱不靠谱呢? 实际上,水文学家们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使用这种方法了,而且从目前黄河的情况来看,“地上河”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据说黄河水量再大6倍就可能有航运价值,如果能够控制上游的泥沙量,那么将很有可能提高黄河的水量,为黄河中下游的经济价值添砖加瓦。 水文学家表示,每年冬季枯水期,黄河有的河段一年断流140天,可以各地方政府,利用大型机械疏浚河道,采沙挖泥,用于加固大堤,可保无灾害,虽然黄河现在的治理已经好了很多,但是过去黄河真的是沿线人民和水文学家所头疼的问题。 黄河治理前的问题黄河治理前的问题有很多,比如第一个,那就是黄河水资源非常短缺,但是人类对它的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了将近百分之七十,所以这也造成黄河本身负荷过大,存在水资源净化不足等问题。 第二就是黄河水污染严重。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黄河要叫作“黄河”,因为它“黄”,黄河的治理主要是让黄河变清,如何使黄河变清,其实也很简单。 从地段来看,现在的黄河是从兰州开始发黄的,因为它从青藏高原进入了黄土高原,猜想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也是从黄河从青藏高原进入黄土高原的地方开始的。 这里就是甘肃临夏州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和青海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理由是:黄土最容易湿陷崩塌堵塞河流,黄土也最容易疏浚疏通,顺着黄河往下走,往下疏通,最终就创造了强大的华夏部落和华夏文明。 第三就是黄河的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无论是从黄河的湿地结构,还是从黄河的生物多样性的数量来看,如今的数据和过去的数据有着明显的。 针对黄河的多种问题,我们也对症下药,进行了多方面的治理。 人们治理黄河的措施黄河的治理,一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关于黄河的治理问题,最早是在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所记录的。 早从汉朝的时候,当权者就已经重视到了黄河治理的重要性,从汉文帝到东汉初,黄河经常决堤,怎么修堤坝都没有用。到了东汉明帝时期,就让王景去治理黄河,于是王景就重新给黄河开凿了一条河道,让黄河通畅入海了。 也正是因为王景的这次黄河,使得黄河800多年没有出现泛滥了,一直到893年,黄河才改道了。 所以在古代治理黄河最成功的就是王景,他让黄河安定了800多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安流期”。其他朝代治理黄河基本靠的是修建堤坝,基本上管不了多少年。其中汉武帝堵决堤的地方,结果没出几年又被冲掉了。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每到秋后就会有万人治河大军,浩浩荡荡,吃住在河滩,小车推,牛车拉,号子震天,日夜苦干。可是到了汛期,自然大水漫滩。 后来有水文学家提出把黄河改道成直线,水流速度会加快,携沙能力会提升,所以本能沉淀在河套等平原的泥沙会直接被带去中下游,而下游本来就因为地势平缓,水流速度慢,携沙能力低,造成了部分地区的地上河形态。 如果上游改直河道,下游的地上河不但不会消除,还会产生更加严重的泥沙淤积,使下游黄河越来越危险,溃堤的风险直线上升。 还有水文学家认为,可以在黄河河道南侧十公里的地方修建一条堤坝。就地取材用现在黄河河底的泥沙就成,然后把现有的南侧堤坝扒开,这样就是一条十公里宽的黄河河道,等淤积的差不多了,就是一条十公里宽的带状平地。 但是这些方法最终都没有成功。 现在好了,科学家能让奔腾的大河乖乖的听话,我们在黄河治理上,为了调节黄河的水流,修建了小浪底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三盛公水利枢纽等等,在灌溉工程上,我们细分了内蒙古黄河灌区、宁夏引黄灌区、位山引黄灌区使用了造福了沿河人民。 再加上我们对于黄河生态的保护,如今的黄河早已经不是当初“从上黄到下”的样子了黄河水慢慢变绿,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功劳。 黄河的现状和未来从总体上看,黄河的治理肯定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之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抽一部分水到大堤两侧,泥沙淤积到大堤两侧,相当于在外侧加宽大堤,现在大堤外侧这部分比大堤宽很多,不过高度要低不少。 清水流到外侧小河道,可以为两侧土地提供灌溉用水,后来又增加了调水调沙,将河床部分泥沙冲到大海,有效减少河床泥沙淤积程度。 但是现在我们有了更加科学的治理黄河的方法,相信黄河的“地上河”问题,迟早都会被解决,黄河两岸自古出产高梁、小米、小麦。是中原大粮仓,黄河治理好了,利国利民好前景。 上游生态的改善是关键,上游下来的泥砂少了又利于调水,这样下游的砂必然不断减少,如果再进行一些人工清理,未来一定会彻底解决问题。 现在黄河的治理仍然在路上,我们也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理,再加上我们中华儿女的勤劳和智慧,让母亲河变得愈加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