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诡异的七个月,读懂它就可以揭秘王莽“篡汉”的历史真相|代汉|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汉平帝|王莽|皇位

 新用户99584979 2023-10-03 发布于江苏

关于王莽“篡汉”的历史,长期以来争议不断,为揭示历史真相,笔者长期以来一直用心研读汉末史。近来发现有一段时期的历史很“诡异”,即居摄三年(公元8年)2月至9月这七个月。

这七个月在史书上描述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两件大事,还有一件用了不足十个字描写的“小事”。这两件大事分别是:彻底平定翟义及赵明霍鸿起义后(2月份)的相关善后事宜;王莽的母亲去世后(9月份),葬礼规格的议定。一件“小事”就是王莽回了一趟封地新都。

表面上看,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太平常了,不值得一提,但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充满玄机。我们先来看一下王母去世的丧礼规格议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王莽的母亲渠氏是封君,功显君。元始三年,王嬿被册封为汉平帝皇后,奶奶渠氏被封功显君。封君位同诸侯,一般是对公主、郡主及重臣女眷的封赏。本来,功显君去世,按诸侯礼节安葬,王莽以子祭拜母亲,不存在任何争议,可问题是,此时王莽的另一个身份导致丧礼不好安排——假皇帝!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假皇帝”称号的人,这个“假”不是“非真”的意思,而是“借”的意思。也就是说,王莽被授权从皇室临时“借用”了皇帝的位置,这期间他不但拥有皇帝的权利,还拥有皇帝的地位,跟真皇帝的唯一区别在于他的皇位是借来的,将来需要归还。

儿子是皇帝,母亲是臣子,你说这个丧礼怎么安排?如果王莽以儿子的身份拜祭母亲,就是以君拜臣,不合礼法,如果不以子拜母,似乎又违背孝道。

这个问题被丢给以刘歆为代表的当世大儒们解决,刘歆带着一群博士翻遍典籍,一番理论后得出结论:按照《周礼》,王莽“自以居摄践阼,奉汉大宗之后”,所以王莽的身份是君,因而王莽祭拜母亲应该按照天子吊唁诸侯的礼节安排,同时让王莽的长孙王崇作为新都侯继承人,为功显君服丧三年。

啰里啰嗦说这件事干嘛?细心的你会立刻发现一个敏感问题:即便王莽“借”来皇权,从法理上讲,你也没有资格“奉汉大宗后”,你也不姓刘,更不是宗室子弟,凭什么成了汉室后裔?凭什么以此把身份变成了“君”?刘歆的理论太牵强,完全是强盗的理论!

王母葬礼规制表明一件事:王莽此时已经铁了心准备“篡汉”了,畸形的丧礼规格只是提前向天下宣示而已!这就是丧礼议定的玄机。

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一生以周公为楷模,并致力于仿效周公辅政,以辅佐汉室幼君为己任的王莽,为什么态度上来了个急转弯,抛弃了毕生的信仰,转而滑向“汉贼”的轨道呢?

历史上有一种论调,说王莽就是个“大坏蛋”,所有的行为都是为“篡汉”服务。这种论调太幼稚,基本是人云亦云,笔者不屑于驳斥。相反,王莽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个人道德修养最高的君子之一,他能走到政坛的顶峰,跟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可问题是,为什么不久前还在汉庙发誓,要归政于孺子婴的王莽,为什么突然变卦了?这七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

笔者考证推断,翟义和赵明霍鸿起义被平定后的七个月,王莽集团内部爆发了两大派系的决斗,一次两大思潮的大碰撞,七个月碰撞的结论就是,为了拯救天下,只有王莽代汉一条路可以走!

汉哀帝去世后,王莽重新回到政坛,并掌握最高权力。在他的一系列善政后,频临崩溃的大汉帝国呈现出复苏迹象,朝政日新,人民的凝聚力也逐渐加强,全国上下无不以王莽为天下救星。可惜天不佑大汉,年少的汉平帝偏偏在帝国刚刚走上复苏之路时驾崩了。汉平帝的去世,再次打破西汉政治格局的稳定,王莽内部集团明显分化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王舜等为代表的“改革派”,主张扶立新皇帝,继续王莽辅政之路;一派是以刘歆等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顺应天命改朝换代,由王莽代汉

西汉末年,“汉室将亡,须'更天命’”的思潮流传了近百年,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公论,汉平帝的死再次验证了“天命”,原本和平共处的两大思想派系展开了第一次决定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决战。

第一次决战的结果是“改革派”占了上风,王莽“仿效周公辅政”的思想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基于“革命派”的反对,形成了一个妥协的方案,推选年幼的孺子婴为太子,皇位暂时空悬,由王莽以“假皇帝”身份行使皇帝权力。

这个相互妥协的方案很不成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皇位空悬。翟义正是利用这个漏洞,立严乡侯刘信为帝,公开叛乱。

叛乱平定后,两大派系在反思的基础上,再次爆发终极PK,他们不停轮番动员王莽接受各自的思想和方案。“更天命”论调历经百年,天下人见怪不怪,甚至大多数人是接受的。王莽此前是“更天命”的反对者,他要“辅汉”。两派的第一次争斗,虽然“改革派”胜利了,但王莽的信仰已经开始动摇。

经历了两起叛乱,王莽不得不深入思考大汉帝国的未来,不得不反思自己长期以来坚守的道德信条。这个思索过程是很痛苦的,他在“改革”和“革命”两个命题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不排除这期间他把自己搞得自己心灰意冷。于是,他回了一趟自己的封地新都。

史书对王莽回新都用了八个字记载,没头没尾,也不知道回新都他做了什么。笔者认为,王莽很可能是在痛苦的思绪下,给自己的心情放了个假。人往往就是这样,心神不宁的情况下,换个环境,探亲访友,回归自然,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莽得到了什么人的指点,还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历史没有记载,反正回到京城后,王莽决定接受“革命派”的思想,与自己坚守的“周公”彻底分道扬镳,他决定代汉自立!

这期间,王莽一定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他的政治改革尚未真正实施,就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如果不和旧思想旧势力做一次彻底分割,他的变革必然遭到重重阻力。只有改朝换代,完全清洗政坛各派反对势力,自己的政治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那就“更天命”吧。以王母去世为契机,王莽第一次公开了自己的态度。这就是居摄三年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这七个月的历史是王莽个人经历的一道分水岭,是王莽思想蜕变的痛苦经历。从此,王莽走上了由万人推崇的道德君子,变身后世骂名滚滚的伪君子之路。

其实,我们不应肤浅地单纯从道德层面看待历史人物,在具体历史环境下剖析王莽的“篡汉”之路,就会发现这位“篡汉”者光辉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