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疫组化检测一致性高达99%,丰富BRAF V600E突变检测手段

 新用户35284652 2023-10-03 发布于浙江

随着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的双靶联合方案在我国获批上市并被纳入医保,在临床实践中检测BRAF V600突变患者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如何更为高效、便捷地识别BRAF V600突变患者成为其精准诊疗的关键。

从靶点检测的角度来看,目前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的首选检测方法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二代测序(NGS)法,但上述方法也存在检测周期较长、检测成本较高、可及性相对有限等问题。

免疫组化(IHC)则同样是NSCLC诊断过程中常规应用的检测方法,且具有检测结果回报快、成本低的优势,在大多数医院和检测机构均可开展,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NSCLC临床实践指南指出,IHC法可用于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状态,但需经过实验室验证后方可广泛开展。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NSCLC中IHC检测BRAF V600E与分子检测的一致性验证数据及判读标准。

在2023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我国专家汇报了一项来自我国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摘要号:EP06.03-21)[3] ,该研究显示使用特异性识别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VE1抗体,可使IHC法检测与RT-PCR/NG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一致性高达99.2%,支持IHC法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初筛。

纳入国内数百例患者,评估免疫组化检测BRAF的可行性

图片

此次研究共纳入2017-2022年间我国6个癌症中心已知BRAF V600E突变状态的493例NSCLC患者,其中肺腺癌占91.9%,92.5%的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样本从原发灶获取,82.4%(407例)为手术切除样本,17.6%(86例)为活检样本,BRAF V600E突变状态由RT-PCR法(310例,62.9%)或NGS法(183例,37.1%)确定。

使用VE1抗体对FFPE组织样本进行的IHC法检测(简称VE1 IHC法),分别由2位病理科人员独立完成,根据着色强度(癌细胞胞浆着色,见图1)判读BRAF V600E突变阳性或阴性,以及非特异性背景着色情况;如2名病理科人员判读结果不一,则用多头显微镜再行评估。

图片

图1.IHC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时的阳性/阴性判读标准及示例

VE1 IHC法与分子检测一致性>99%,可准确识别BRAF V600E突变

图片

在研究纳入的141例BRAF V600E突变阳性肿瘤中,VE1 IHC法报告了137例突变阳性及4例突变阴性病例;对352例BRAF V600E突变阴性肿瘤,VE1 IHC法报告结果均为阴性,因此VE1 IHC法检测的整体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100%、99.2%、100%和98.9%(详见表1)。

表1.VE1 IHC法检测与分子检测手段结果的一致性数据

图片

VE1 IHC法报告的检测结果,整体与RT-PCR法结果的一致性较NGS法更高;按照样本类型划分时,VE1 IHC法对手术切除来源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分子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可达到100%(详见图2)。

图片

图2.按照分子检测方法和样本类型,分别评估IHC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一致性

精准治疗,检测先行,IHC法初筛具有多重优势

图片

从本次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来看,VE1 IHC法检测NSCLC中BRAF V600E突变的结果,与RT-PCR/NGS两种常用的分子检测高度一致,这也与既往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中的同类研究结论相似:VE1 IHC与分子检测的一致性高达99%[4],可作为BRAF V600E突变的常规筛查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的便捷性有望让BRAF基因检测得到更好的普及,指导靶向治疗用药。对于该靶点,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方案已获国内权威指南推荐,用于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一线治疗。在临床II期研究(BRF113928)中,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方案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3.9%,患者中位PFS超过10个月,中位OS为17.3个月,5年生存率也达到22%[4],因此尽早基于IHC法阳性结果,为BRAF V600突变患者选用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方案,无疑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此外,与RT-PCR、NGS两种检测方法相比,IHC法对检测条件和组织取样量的要求较低、检测结果易于判读,兼具成本低和速度快两大优势,或更适合用于BRAF V600E突变的初筛。不过本次回顾性分析也显示,VE1 IHC法检测存在少数假阴性结果,因此在实践中应考虑充分取样,以多种检测手段/多个平台对初筛结果进行验证,也期待后续能够有前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VE1 IHC法指导BRAF V600E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图片

[1]Tan I,Stinchcombe T E,Ready N E,et al.Therapeutic outcom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BRAF mutations:a single institution,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2019,8(3):258-267.

[2]Yan N,Guo S,Zhang H,et al.BRAF-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J].Frontiers in Oncology,2022,12:863043.

[3]Yuan P,et al.EP06.03-21 Usefulnes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the Detection of BRAFV600E in Lung Cancer: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China.WCLC 2023.

[4]Planchard D,Besse B,Groen H J M,et al.Phase 2 study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mutant metastatic NSCLC:updated 5-year survival rates and genomic analysis[J].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22,17(1):103-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