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湘军将领的古豪宅群

 新用户523174ME 2023-10-03 发布于湖南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100多年前,一群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在国家一次次危难之时勇敢地站出,用自己的担当、智慧,甚至血肉之躯为国效力,帮助国家渡过了最困难最惨痛的时期。作为他们的后代,作为一名喜欢读史的热血汉子,我无数次地尝试着走近先人曾经写下重要历史篇章的关键点:拜谒他们的故居和墓地、走进当年的古战场、访重要历史人物的后裔……得知在涟源有一个湘军将领故居群后,自然有个心愿:到那去寻找当年那群豪气冲天汉子的踪迹。

2023年923日,我驾车和几位同学奔向了100多公里外的涟源市杨市镇,即俗名杨家滩的神圣之地。

从湘潭市出发奔驰在沪昆高速线上,足足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杨市。来之前,曾听说当地人很热情,如果问湘军将领故居,他们都会非常热情地给予帮助。由此,我们一进入小镇,便将车停下向路旁的居民打听湘军将领故居群的行车方向。当时在场的老汉和一位手抱幼童的老妪,及一位30多岁的女子,得知我们的来意,果真个个用口音浓重的当地乡音(这里曾经是老湘乡的一部分),争先向我们说着什么。


  从他们的介绍中,显然可以看出他们自己并未去过那些地方,知晓的东西也不多,讲不太清楚湘军将领故居群的信息,但当我们问具体如何走才准确时,那位非常友好的30多岁女子主动丢出句:你们在此等一下,我骑电动车去将信息拍下来告诉你们。虽然我们说:那我们自己去找。她还是迅速地跨上电动车,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几分钟后,她回来了,带来一个很坚定的信息:“你们先去云桂堂吧!到了那,你们所要的信息都有。”有了此明确的地址,我们将导航开起,穿过人口有点密度、街道有点繁华的路段,8分钟后眼前挺立着一座规模巨大的古老屋庄。正门上方“云桂堂”三字很显目。这令我们非常激动。车碾过杂草和烂泥区,停在了这老建筑群前。

 


门前的墙上几块有点破旧的牌子让我对此老宅肃然起敬。“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西南交通大学旧址”。赫赫有名的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交通大学)曾在此办学,没错!


  我立即从记忆中搜索,还真有了眉目。正是抗战那艰难之时,此校为避敌从北方几经辗转迁到湘潭的窑湾,但因窑湾可容纳大量师生的建筑物不够,也不易防范日机的空袭,便找到了200里外的杨家滩,也就有了19385月到11月,西南交通大学在此办学的经历。见到此牌,我的眼前很自然地浮现起了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茅以升的形象,正是具有担当精神的茅以升的到来,并出任校长,才让一所战乱中群龙无首的名校各项工作又逐渐步入了正轨。我似乎还看到了著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等一众文化名流,在此忙碌的身影,正是他们的到来,让这群身处偏僻之地的湘中古建筑群焕发出活力,学子们在此得到了短暂安宁的求学环境。

茅以升

云桂堂的厚重历史更在于它还有段非常显赫的经历:有湘军前期精神领袖之称的罗泽南在此首练湘军的前身——湘勇。正是在此,这位曾在长沙城南书院求学,与左宗棠、胡林翼等为同窗,心怀天下的书生,培训出了后来成为湘军干将的李续宾、李续宜、王錱、蒋益澧、曾国荃等等一大群湘军名将,以及后来成为云贵总督的刘岳昭等。在《清史稿》中杨家滩就有11人列入国史,占湘乡籍的三分之一,三大家族将领占两席,刘家将、李家将,15位统领占七席,总督、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兵等三品以上大员达60多人,六品以上达千余人,杨家滩湘军将领之多冠于全国……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我想到了当太平军西征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逆长江而上,兵峰所指战无不克地来到洞庭湖流域时,正是秀才罗泽南带领着自己在杨家滩训练出的书生兵,首战湖南岳州城,大败太平军于城陵矾,再战湖北的咸宁,继而从太平军手中重新夺回武昌、汉阳等要地,后又转战江西、湖南、湖北等多地……正是他英勇无畏不断投入恶战,最终战死在武汉保卫战的血腥大战中,终年仅48岁。

罗泽南画像。 

看到李续宾的名字时,我很自然地看到了勇冠三军的湘军最有名的猛将——李续宾。正是他超出常人的战力,让波澜壮阔的湘军战史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篇章,他生前战到哪就将哪血流成河,并力克至哪,自然成为太平军最仇恨、最想寻机歼灭的强敌之一。由此,也就有了震惊史册的“三河镇大战”。就是这场十分残酷的战争,太平军后期的两位最优秀的大将:李秀成、陈玉成得知李续宾率6000精锐到达安徽的三河镇,便均率数万大军前来围攻,最终借助地理、天气等将湘军这支精锐全歼,其中包括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等。这也是湘军在整个平定太平天国战争中损失最惨的一役。此役导致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曾国藩也陷入“哀恸慎鹰,减食数日”的哀痛之中。

看着长长的由杨家滩奔赴战场建功立业的湘军将领名单,虽然不少官至总督、巡抚……但也有很多倒在了战场的血泊中。可见,那一栋栋数万平方米的豪宅,可以说是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看到刘岳昭的名字,我自然想起了1875年,发生在云南边境的“马嘉理事件”。这起因英国驻华使员马嘉理向腾冲当地人行凶而被少数民族武装打死的事件,直接导致了刘岳昭丢掉云贵总督的顶戴,对封闭中的清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从此事件后,屈服于西方列强的压力,中国第一次正式向海外派出了现代外交公使,客观上打破了“唯我独尊,万国来朝”夜郎自大的顽固格局。也就有了后来的湘人郭嵩涛成为中国第一位出使欧美国家的公使。

从云桂堂匆匆转悠出来,我们又找到了面积和规模也不逊色的存厚堂。这里也曾作为西南交通大学校址的一部分,这里也是古屋数百、建筑面积上万。这些古屋也用它们留存的当年奢华痕迹,在向来人讲述着曾经的辉煌和兴旺。在空旷的大宅中,我们迈过杂草、踏过青苔、穿过一道道门槛,总算在最深处见到觅食的家鸡、闻到了饮烟、听到了人声,于是,我寻声而去,敲开了一扇虚掩的房门。里面有两位80来岁的老人和一中年妇女正在午餐。询问得知:老人是老两口,中年女性是他们的女儿。40多的女儿得知我们的来意,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着这里的过往:我们这里曾经非常热闹,人民公社时,这里住了4个生产队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百号人,现在这里只住了我父母和另外一家人,其他人都搬去了城里或镇上。

她还热情地带我们看那些依然留下的文物:木制雕花窗、精制的石雕墩、依然有几分豪气的封火墙……以及巧妙的排水系统等等,让我们最惊讶的是,她特意领我们来到一主堂下,指着有烂瓦透光的地方,让我们使劲朝上看。经过反复察看,在一根主梁上,我看到了用毛笔写下的这样一行字:“大清光绪元年……”这是否是说此梁是光绪元年所立,也就是说此浩大的建筑群建成于1875年。 

“大清光绪元年…… ”

雕有吉祥花草、动物等的主柱座基。

我们还到了“老刘家”等大屋庄。这群古建筑从年代介绍看,它们最早始于道光末年,兴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而兴的这段正是湘军萌发、组建、兴旺的发展期。曾听湘军历史的研究者说:湘军将领们得胜归来主要做三件事:建房、置田、办学。建房有这杨家滩的湘军将领建筑群为证;置田据说当年湘乡、湘潭境内的田都没有买了,便纷纷跑到相邻的衡阳等地去买;办学最典型的便是湘乡的东山学校。 


杨家滩的湘军将领故居群目前标出的有9处,虽然它们都已显得苍老、陈旧、破败,几乎无人居住,也鲜有游人前来,在风雨岁月的侵袭中很多地方都显现出即将坍塌的危险,但在我心中,它们仍如铮铮铁骨的硬汉,它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豪气依然让我心生敬意!初来的一天,我无法访遍每一座建筑,也不可能作深入地了解,但欣慰地满足了掀开它神秘面纱的心愿。我徘徊在那些大宅中,久久不愿离去,心想:哪天独自再来此地,找个房间住下,细细地好好探求之中那可以折射出当年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或许还可以“窥见”一群顶天立地的汉子叱咤风云、载誉而归的身影。

杨家滩,我还会再来!

 

建在临街的“老刘家”,不仅有了两层楼还有了阳台,这在150多年前应该是很前卫的了。

这块匾今天依然让人觉得荣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