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了50岁,没有这4种病,基本能活到90岁

 响亮2013 2023-10-03 发布于河南

孔融在《论盛孝章书》曾写道:“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意思是说光阴不会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

人生如逆旅,岁月匆匆,生命之树必将凋零。

然而,人虽不能决定年龄,却可掌控老去的品质。

老当益壮是智者的选择,而非喟然过一过不去的老年人。

老去之时,最重要的是保有健康的身心。

五十岁之后,一定要远离怒气、贪欲、多言与懒惰等四种病,好好调养身体,成全自己,从容迈向

人生暮年。

01

首先, 要远离坏情绪的病

《黄帝内经》中说道:“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

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同的情绪带动不同的气机变化,一个人之

所以会生病,多半和“气”有关,而“气”的运行与情绪是直接相关的。

因为这些情绪直接伤你的精气。正常的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个正常

的反应,对客观事物一个正常的应答,如在合理限度内并不会轻易产生疾病。

但是当这种情绪变为一个强烈的,或者长期的、持久的刺激的时候,七情就会变成致病的一个

因素了。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调查统计,发现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可以说,情绪是疾病之源。

白居易曾有一句诗“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意思是”平静内心就可延长寿命,不

贪求就精神旺盛“

中医认为,多怒伤肝,久怨伤脾。郁结的怨气会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血不顺,加速身体衰老。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管理情绪,少生气,少抱怨,少思虑,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人生。

所以,想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心情的愉悦,不要轻易

动气动怒,尤其是要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动荡情绪。

02

其次,要戒掉贪欲之病

明代王文禄的《医仙》之中曾描述,“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这里的寡欲,指的是节制过多的欲望。

人生在世,总有得与失,贪心太重只会招来烦恼。

佛教提倡“知足常乐”,教人学会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过简朴的生活,这样才能安详面对老去。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注意不要放纵欲望,更不要迷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

方刚,不要争强好胜;到了老年,血气衰弱,要戒贪。

晚年不必再过多为个人私欲的事物牵绊,要心宽体松,重视精神丰盈而非物质奢华,这样才能过上

有尊严的暮年。

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

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

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种方法。

的确,欲望过多对养生极为不利,但我们也要正确理解其概念所指。一代国医大师邓老认为,

对人体有害的是指私欲、小欲,而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却是必不可少的。如为国家、为社

会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

03

再次,要警惕多言之病

“痴人语,失人心”,话多必失,管好嘴,少说几句,祸事远离。

有句顺口溜:“人生就像一场戏,小事生气又何必。”

如果一个人无法把控自己的脾气,就会常常生气,伤害自己的身体,也破坏人际关系。

可是,一个人的气,从哪里来?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说清”,糊涂一点,就过

去了。

有道是:“心无遮拦是坦荡,口无遮拦是祸端。”

事败于多言,人毁于口舌。话多的人,往往会出口伤人,为自己带来灾祸。

任何时候,都要管好自己的嘴,该闭嘴时就闭嘴。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跑到他面前,急不可待的说道:“老师,这件事,你一定想像不到……

”。

苏格拉底马上打断了他,并问道:“你准备告诉我的这件事,你确认过它的真实性了吗?”学

生摇头,”我只是听别人说的。“

苏格拉底又问道:“你说的这件事,它是善意的吗?”,学生想了一下,又摇头:“可能会伤

害到别人。:

苏格拉底接着问道:”这件事重要吗?“,学生还是摇头,”只是一些闲言散语。“

苏格拉底最后说:”一件没有经过证实的事,却还可能伤害到别人,并且不重要,你说了,只

会给听者和其他人造成困扰,你又何必说呢?“

言多必失,不仅会得罪人,也会招损自己,老年人奋斗几十年,到了韬光养晦,颐养天年的时候,

更需谨言慎行,避免无心之言,造成他人困扰,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学会静坐常思己过,与人为善,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责,言简意赅,没有必要时就守口如

瓶,这样身心才会安定。

04

最后,要战胜懒散之病

忙碌让人精神抖擞,提防老年懒散使人提早衰老。

勤则寿,逸则亡。玉不琢不成器,身不动不长寿。

静水流深的生活对老年人来说反而是毒药。老有所为,才是人生的真谛。

沈从文先生说:“我的人生最怕的就是休闲,休闲会失去生活的意义。”

忙碌的生活使人精力充沛,懒散的生活让人无精打采。

佛光禅师门下,有一个弟子叫大智,在外游学二十年。

等他回来的时候,看见师父充满活力,就像他临走时那般年轻。

他心里疑惑,问师父:“您这二十年过得怎么样呢,为什么不见您衰老?”

禅师笑了笑:“这二十年,我过得很好,每天讲学、说法、写字、画画,和你在外游学一样开

心!”

第二天,弟子们还在睡梦中,禅师已经起床诵经、做早课。早课过后,紧接着为弟子们讲经说

法。

一有闲暇时间,还要练习字画。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刻停歇。

大智问师父:“师父,您整日如此忙碌不觉得辛苦吗?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要让自己如此

劳累呢?”

佛光禅师回答:“我每天这么忙碌,哪有时间变老呢?”

是啊,如果整天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就会感觉很充实,自然身心健康。

闲不住的人,根本没时间变老。

古语有云: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

忙碌是一种幸福,没时间体会苦痛;奔波是一种快乐,能真实感受生活。

齐白石一生笔耕不辍,在70岁时仍然坚持每天作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多岁仍然忙碌在田间,他说杂交水稻让他没时间变老。人不能太闲,

太闲,则无所事事,易生杂念。

这世上,没有比每天躺着看几小时电视更容易衰老的事了。忙,是治愈一切心病的良药。

作为老年人,平时尽量做到以下几个勤快:

勤动脑、勤动手、勤步行、勤锻炼、勤沟通、勤开口笑、勤餐少食等等对强身健体,对延年益

寿有很多好处。

即使步入老龄,也要积极找寻有意义的事业投入,通过学习、锻炼、工作等丰富自己的生活,保持

永远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会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充实的晚年。

衰老无可逆转,但可以美好地迎接。

有人曾说,“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快乐、喜悦、希望的时候,免疫力就会增强,疾病就远离你。”

积极向上是老年人最好的良药。

生命不息,兴趣盎然才是正道。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也曾感叹:“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戏,分成几个阶段。”

难逃衰老,但可以演好人生的最后一幕。

舍弃怨言怒气,保养身心,过简朴而快乐的生活,享受老年的每一天,这样才算完美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