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首演的火爆热烈给《西施》全体演职人员极大鼓励,今天二场,大家早早地来到天蟾投入准备,我们也采访了几位。 出演夫差我挺荣幸的,我跟姐姐合作的戏挺多,《霸王别姬》《杜鹃山》等,这次跟姐姐配合依然默契。这个戏几经波折,是梅派经典大戏,这次又整理了剧本,让人物更贴切,我觉得这一次上演比原来姐姐演过的版本又提升了,又不是纯粹靠唱,还有陈超老师帮助整理的舞蹈,都很有看点。剧本拿到手里,演员一定会去重新叠个褶,咱不出这个圈,但要多想怎么外化,怎么表现人物,怎么让观众认可。比如昨天夫差头一次看见西施,稍微那么一个表情,观众都跟着一块笑。(小编:昨天还有一处细节,夫差搀着西施一块下去,观众也在笑,觉得夫差特别喜欢她,西施还用那种故意吸引夫差的样子。)从动作、表演各个方面把夫差喜欢西施表现得淋漓尽致,看着她就觉得哪哪都好,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一定要通过我们的手段外化,能让观众感受到。花脸就要更夸张些,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表达怎么呵护她,夫差确实被她的美貌打动,要不然最后不会糊涂到亡国。 我在创作上基本都是遵循传统,有新编的就跟琴师求教,跟老师们研究腔,到底怎么合适,大家都要舒服。这几天从响排到上舞台我也没有再跟陈磊老师对过了,但之前都打磨好了。刘军导演对很细节的地方要求得很严格,这在舞台上才能体现一棵菜的整体。我对自己昨天的表现感觉还行,但对自己永远没有满意的。在台上锻炼是最好的,直接面对观众,念白唱腔形体,都要根据台上的上一场,再调整下一场,我们还得多跟姐姐学习,继续加油。 我跟姐姐头一次合作是《武则天》,那会儿是临危受命,是反面角色;后来是《杜鹃山》的温其久,又是反面角色;中间有个《奇双会》,演她爸。这回有了一个正面角色,挺开心的。 之前我没接触过这出戏,经过姐姐、刘军老师整理剧本,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剧目。我跟着姐姐演出特别有感触,首先姐姐改变了我这段时间一个发音的误区,姐姐提醒我让我多发现问题,给了我很好的建议。这出戏我用了麒派表现人物的方式,但唱腔还是用余杨,更好地贴近人物,姐姐能在舞台上带着我,根据时间空间来完成表演。 昨天的演出没有洒汤漏水,戏在台下排多少遍不如台上演一遍,台前幕后都能更加熟悉。昨天我觉得戏的格调和剧场效果特别好,全场鸦雀无声地听姐姐的唱,这个故事也好,但更主要是看角儿,我特别感谢姐姐带着我们往前走,我在思想上要更好地配合,把自己做好。昨天演出之后还会有调整,在舞台调度节奏上,刘军导演要大家再放开一点。 我也特别佩服姐姐,之前腰伤了,我看到姐姐这样的精神,觉得我们身体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克服,只要我们想去做这件事,就把它做好。希望观众来点评,让我们走得更快。现在这么多年轻人来看,对我们传统文化是特别好的事情。 这个戏咱们准备的时间蛮长的,一直期待演出。伍子胥这个角色虽然场次不多,但比较重要,核心就是两场戏,头一场一个下场还是抓了一些麒派的特色和艺术手法,“忠言不入耳,亡国后悔迟”,知道夫差这个人听信谗言,伍子胥心中不忿,是这么一个情绪。后面有一段唱,虽然不长,但节奏变化蛮大,比较急促,再一个拖腔,看似东西不多,但挺抓观众,把人物唱腔牢牢抓住,让观众感觉虽然角色不重,但蛮讨巧。伍子胥自杀前那一点也是刘军导演帮忙设计的,节奏的把控很重要,想处理好,要花点心思。昨天头一场,从姐姐角儿的角度看,大家对姐姐艺术的喜爱是不一般,观众非常热情,但我们上来,观众也这么热情,这个戏我们这么唱劲头十足。 从第一次看姐姐给我发的录像时,我就觉得这个舞蹈特别好,特别完整,就像“别姬”的剑舞有始有终,这也是有起承转合的一段舞蹈,跟气息、剧情、两个人的心气都特别贴合。一开始排就是西施带着旋波,旋波看着西施,配合的舞蹈跟一个人的舞蹈不一样,是很累,一个人练还不行。这几天我们对得特别好,我也没那么紧张,我觉得只要走出老师的要求,跟姐姐的心气尽量碰上就行。 问:昨天观众的叫好是那种挺吓人的叫好,会有影响吗? 答:我觉得一点没有乱,一点没有出差错,因为思想高度集中,完成度很高。去年我还担心有的地方跟不上,怕不一致,现在排得多了,走得多了,我好像能感受到她的呼吸,我觉得呼吸一致就会整齐了。 问:这段舞蹈你觉得难在什么地方? 答:长,不停,一开始慢,就是一口气,跟别的不一样,别的还有一个放松的地方,它没有,让你一直在那个呼吸里,真的很累。 问:细节呢?因为两人一直在换。 答:自己记得熟一些,看着对方,这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跳,相互提醒,绝对不会忘。 小编:服装师一晚上都赶得不得了,姐姐觉得都赶上《白蛇传》了,演完大家都很累,都辛苦了。 邵京:这个戏从一开始彩排到呈现给观众,制作周期都两年多了,一次次修改,昨天首演非常不容易,戏节奏也是非常紧张,基本上每场都在换服装。对我来说,跟老戏差不多,把每场节奏分清楚,节骨眼儿记清楚,确保衔接得准确。相对特殊一点的是翎子舞,因为舞蹈动作比较多,从姐姐扮戏的习惯和美观角度,既要美观又要保证动作不被影响,这场特别要注意。后面还有一场群众的赶场,也非常赶,同时大概是五六个主演主配都在一起赶场,对于后台人员熟悉戏的程度有很高要求。去年第一次彩排我记得人手准备不足,演员也不是特别熟悉,中间没赶上,这次我们准备得很充分,跳舞时的穗儿我也都重新加固了,保证台上不会出问题。 昨天大伙整体感觉相当不错,从观众的热烈程度就能感受到,今天来,我要把一些地方再严谨一下,尤其是舞台演出节奏,让戏更饱满更好看。演员的配合相当不错,尤其依弘状态越来越好。我们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完成一部梅派经典的当代激活,让经典历久弥新,更好展现。我希望观众看了这两场演出,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们能把戏打磨得更好看,更具光彩,让百年经典一代代传下去。 观众感想 1923年,梅兰芳先生创排了《西施》,无论从戏剧品质还是从表演实践上讲,《西施》都典型体现了梅派艺术的特色与菁华。在这出富于历史底蕴的大戏中,梅先生不仅充分展示了梅派唱腔特有的舒展大气和优雅明丽,而且在扮相、穿戴、造型、身段等方面都有新的探索。 时隔百年,上海京剧院复排的《西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不少新意,整体上展现出“老戏新演”应有的艺术面貌,既凸显核心唱段原本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南梆子和两段二六极为动听),又有当代演绎所需的舞台效果的完整性。史依弘饰演的西施尽显梅派大青衣的艺术精湛,唱功了得堪称金嗓子,表演瓷实优美,规范中显格局,细微中见功力。可以这么讲,这次复排版的《西施》全面展示了史依弘作为当今最杰出的梅派大青衣的艺术造诣和表演风采。上京复排版的《西施》非常成功,称得上是“老戏新演”的佳作。 西施名列中国四大美女之首,京剧《西施》由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演绎,这事儿很美。上海秋天连绵不断的阴雨,让人熬得没了脾气。十月一号突然放晴,蓝天白云重现,桂花飘香,很美。相隔三年,重新走进天蟾逸夫舞台,遇到早早订好票从外地赶来的弘粉,看到熟悉的朋友,剧院内灯火辉煌,红色座椅座无虚席,热气腾腾的气氛迎面扑来,心情很美。 演出准时开始,刚刚还很热闹的剧场,一下子安静了,酝酿着气氛等待爆发。一段西皮之后,西施飘然若仙出场了,果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坐我边上的一位仪态优雅的老妈妈说,观众就是冲着角儿来的。一口地道的京味,也是个老京剧迷了。三千粉黛人人怅惘,一身宠爱迷惑吴王。与虞姬怀着悲戚心情舞剑不一样,西施一段9分钟的翎子舞,是她为了取悦吴王、在后宫练习了三个半月的成果,她内心是愉悦的。史依弘在细节上铺枝散叶,身随眼传,舞动着翎子,大方沉着,端庄雅正,非常完美地将这段翎子舞呈现给吴王,也让观众从心底里发出赞叹,太美了! 史依弘经两个多月的腰伤休息后,全情投入,优美的唱腔连气息都处理得丝丝入扣。晚上10点,在她返场一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之后,观众才既满足又不舍地离场。众多的美与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验。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走进剧院,成为京剧迷,爱依弘、爱京剧。多美! 依弘女士的《西施》终于在观众期待声中上演了,作为看京戏70载的老观众,真喜出望外,特别激动和兴奋。 一是这次剧情改编整理得好,从梅兰芳大师原版本的20场压缩为13场。但保留了西皮、二黄几乎所有核心唱段;突出了西施一个弱女子以身报国挽社稷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的家国情怀;并恢复了梅大师独创的翎子舞,增加越吴战斗场面,动静结合,文武相济,精彩纷呈。 二是依弘女士对梅派艺术的热爱、敬畏、执着、弘扬的精神令人感动。除了剧情,她在服装、发式、头饰、妆容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一丝不苟,尽善尽美。西施一出场,全场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随着她娴熟地运用唱念做舞四功五法,精彩演绎,观众心中的西施已是非依弘女士莫属了。西施与她塑造的苏三、白素贞、杨贵妃、穆桂英、程雪娥等一样,永驻在我心间。 三是依弘女士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艺术功力令人折服。她严重的腰伤甫愈,却为再现梅大师当年翎舞的风彩,反反复复进行排练,直至开场前还过了一遍。翻身挪转,起伏移步,轻盈飘逸,婀娜多姿,令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如雷。充分体现了依弘女士的扎实幼功,技不压身。梅大师演唱的特点是清脆圆亮,中正端庄,娴雅甜美。这一切都在依弘女士成套的西皮、二黄唱腔中得到了准确、充分、完美的体现。近年来她的嗓音越来越透亮、醇厚、柔美,高低不挡,梅韵十足,以臻炉火纯青之佳境,不愧为梅派继承人中的魁首。特别是响屧廊的二黄和游湖的西皮,唱得多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啊!令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梅大师创造的众多艺术形象,如今都一一在依弘女士身上得到了最好最美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美哉梅派艺术,美哉依弘女士,愿您艺术之树常青! 十一来到上海,两场《西施》都买了票,昨天看完第一场,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在唱腔和舞台表现设计上,史姐姐可以说让这出梅派经典得到新的绽放!她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的西施,声音如泉涌润珠,身型似飞燕翩翩。尤其是慢板,真是一句必须一个好!她不仅美艳动人,还演出了这个人物满怀家国大义、敢为人先的一面。让我对“西施”这个美的代名词有了新的认识! 昨晚散戏,弘迷等姐姐签名合影,这么多爱她的人一直在等,这个场景呀,肯定不陌生,但也不多见。我跟着大家一边等,一边想,觉得她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能结合现代的戏曲审美,培养的是我们这样的青年观众,真是太好了。今天又来看第二场,好戏好角儿,一定要欣赏一遍,再欣赏一遍。 《西施》是一出很“梅”的戏,唱念做表无一不蕴藉着梅派的中正平和。恢弘历史之下,江山沉浮背后,乱世桃花的报国心,五湖烟水的隐士梦,儿女私情与家国大义的取舍…以歌舞演故事,再现这一曲春秋传奇! 西施着实是个奇女子,生长寒门,青春自惜,却有着“为国效忠,理所当然”的觉悟;浣纱女绝世芳姿,忍辱含垢挺身去,留名万载女裙钗。西施其实是个弱女子,坐春闺只觉得光阴似箭,可满朝冠盖全无用,倒教红颜舍命行。 梅派的美是综合性的大美,平淡之中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这个年纪,火候正好。舞台是她的,整个世界也是她的。 翎舞松弛,灵动,曼妙,绰约,在筵前轻盈舞君王笑赏。自幼习武旦打下的功底又一次让她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载歌载舞的大青衣,难得史依弘,真的太美了!她来演四大美女之首,可谓名副其实。二十年多前她就演过,青春貌美,灵气逼人,宛若出水芙蓉,美得惊心而又动魄。二十年后再演,眼波流转,风流蕴藉,濯清涟而不妖,美得克制而又高级。 这是多年潜心修习梅派养成的气度,也是廿载光阴熏陶出的舞台表现力。收放之间,进退从容。 鱼行浅底,雁落山;月掩云端,花垂迤,以“美”之名,依弘西施。 唱腔美:近三十年京昆,形成无流水不成戏之势,就浅为深者芸芸……《西施》做到了京剧的里程!全剧唱腔由大段慢板、导板组成,直到大家听到“南梆子”出现时,甚觉恍然,好像这才是熟识的京剧~识美,懂美,京剧之最美非“慢板”莫属,行、润、气口之难,是对演员的极致度量!那种娓娓绵长浸透着京剧的味道,咂摸的就在这!“导板”之散,都不上板,全凭演员的功力,三十年前的香江的一声“好”弦犹在耳~非常高级的唱腔,久违的审美天花板的好戏! 唱词美:让我们静音颂读……怕只怕损玉颜青春易去,对清波时照影自整罗衣;蓬莱弱水三千丈,引仙音动霓裳一派笙簧,粉黛婆娑排锦帐,细拂云和十里香,拼取花前醉一场,端的是飘曳仙袂扬;水殿风来秋气紧,月照宫门第几层,十二栏杆俱凭尽,独步虚廊夜沉沉;整顿山河心事了,五湖烟水任逍遥,浮云富贵谁能保,功成身隐是英豪……集情感、辞藻、韵脚、哲理之大成……加持史依弘的声腔与百年沉淀的板眼间,凡是入耳处,皆是意念间,一场美的洗礼,灵的朝圣~ 服饰美:“姐姐好闪耀啊~”、“那是一只蝴蝶吗~”、“比虞姬还好看”……听着观众们的议论,姐姐聊表欣慰~严苛的复制、顶级的材质、匠心的工艺,呈现出舞台上的璀璨~“如意冠”点睛之笔;“衣缘缀”一丝不苟;蟒、帔的恰到好处……这不是简单的复刻,是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审美,是真正传承梅兰芳的精髓,阳明体的不拘一物,不观一象。 编排美:熟悉《西施》一剧的观众会明显感到剧情的迭代,以“东施”为首的同中心思想有背离与冗长的桥段,全剪不留,使得情节之连续,情感之汇聚,贯穿感的那股气在,且雅致十足!特别是“翎舞”,极具史依弘风格!在遵从梅大师的基础上,融汇了各艺术门类的舞蹈元素,以京剧的程式化表现。有剑花、没有翎子花;全是剑套子,不见剑套子;相比貂蝉的异国夜深沉、绿珠的求满则缺……可类比《锁麟囊》“团圆”一折史依弘“不动”的设计~翎子作为臂膀的延伸,不乱、不秀、不仿,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我理解的奢华的美。 尽数美好,出自一位美人史依弘的演绎,视听的倾城、智慧的玲珑、心境的海纳……便是西施,胜似西施;缘起于梅,不止于梅;那句七年的第一声“乖乖”,那次诸暨的故里采风,那二十三年的以诗为媒……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史姐,当您心如愿……飞祝~ / 推 荐 阅 读 / 依弘聊戏 说的就是跟 京剧有关的 那些事儿 史依弘 公众号:依弘聊戏 Wechat ID:yihongliaoxi |
|
来自: cxag > 《京剧名剧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场》